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公教育2023考研轻松学政治的奥秘
0.00     定价 ¥ 79.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261238
  • 作      者:
    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3考研轻松学政治的奥秘》作为一本考研政治复习全书,本书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复习全书,具有全面性、逻辑性、重点性三个鲜明特点。
首先,在内容上,本书全面覆盖了2022年考研政治大纲中的考点,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之后五门科目在内容上的变化,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致力于降低考生复习的难度,提升考生复习的精度;在结构设计上,本书搭建了听课、读书、做题的复习体系,且随书附送线上精讲课程,帮助考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其次,本书在知识呈现上尽力做到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本书在每一章设置了“逻辑框架”“考情谍报”“知识精讲”“已考真题”等模块,充分展示出每章的结构体系、历年考情、理论知识和考查过的真题。其中,本书在“知识精讲”部分融入了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的A、B、C三级知识体系,将数量众多的知识点按逻辑、有体系地进行了区分,对重要知识点分别标注了【A级知识】、【B级知识】、【C级知识】,使考生在复习时能有的放矢地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最后,考研政治的考点虽多,但本书在呈现时进行了重点标注,分别通过加粗并标双色、加双色下划线、加框并加底色的方式注明了选择题的考查重点、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重点、重要概念等,让考生在使用本书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分清主次、明确重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并通过全覆盖、有逻辑、有重点地梳理呈现出了考研政治各学科的知识点,是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集体智慧的结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每一位使用本书复习考研政治的学子都能藉由此书拉近与梦想学府的距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公版·2023考研轻松学政治的奥秘》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内容,下册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三部分内容。每一部分的每一章包含“逻辑框架”“考情谍报”“知识精讲”“已考真题”等模块,帮助考生明确每章的结构体系、历年考情、理论知识和考查过的真题,有重点地掌握知识点。
本书为考生精心准备了线上精讲课程,考生扫码即可探奥秘、轻松学政治。线上精讲课程帮助考生实现视频学习,深入学习理论知识,随时获得专业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逻辑框架
考情谍报
真题分布 单项选择题 2022-1题、2021-1题
多项选择题 无
材料分析题 无
材料分析题预测 无
知识精讲
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考点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般了解】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点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C级知识】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激化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到了19世纪30年代,“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1838年英国爆发了延续十余年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几次工人运动均遭失败。这就迫切需要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些客观条件只是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会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考点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般了解】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并导致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胜利的历史条件。在次世界大战中,沙皇统治的俄国成为东西方矛盾的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列宁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
目录
上册
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7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35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4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78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24
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35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9
绪论140
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44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5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64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75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184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9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204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211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223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29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76
第十二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294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04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316
下册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1
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22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35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48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63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380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91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410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27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43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453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63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469
绪论470
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474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85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494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505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512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531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57
章形势与政策558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