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择取徐霞客早期出游时详细描绘风景因而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篇目和其后期出游所写的注重考证因而具有地理学价值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编并注释。注释内容丰富,既着重于字词音义的解诂,也侧重于人物掌故的详细阐释,引证颇多。同时附有选注者刘虎如所作的《序》,详细介绍徐霞客之生平、家系,分析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并罗列了徐霞客著作的目录,对研究徐霞客有所帮助。新编对原文和注文进行细致校订,改正了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并对一些比较艰深的注文进行通俗性地阐述,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并在《新编导言》中分析《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特色,希冀能对读者阅读本书有所助益。
明末旅行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放弃科考仕途,一生专以探索名山大川、考察地理风貌为务,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并细致地记录沿途见闻感悟,遂成《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兼具文学、史学、地理学价值的宏篇巨著,现存60多万字。
选注者刘虎如本着“欣赏与考证”的原则,择取徐霞客早期出游时详细描绘风景因而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篇目和其后期出游所写的注重考证因而具有地理学价值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编并注释。选本的注释内容丰富,既着重于字词音义的解诂,也侧重于人物掌故的详细阐释,引证颇多。同时附有刘虎如所作的《序》,详细介绍徐霞客之生平、家系,分析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并罗列了徐霞客著作的目录,对读者阅读该书,研究徐霞客都有帮助。
此次新编承袭该选本,查阅相关文献,对原文和注文进行了校订,并在《新编导言》中分析《徐霞客游记》在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特色,希冀能对读者阅读本书有所助益。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题解】《游黄山日记》是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游览黄山时所写的游记。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北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初二(1616年3月19日),徐霞客等人离开白岳山,复行数十里,来到黄山群峰脚下。初三,一行人抵达汤口。在黄山逗留的九天时间里,徐霞客等人先在雪景中浴汤泉,而后又分别游历了祥符寺、慈光寺、天门等,后又浏览了平天矼、狮子峰等。游记中还向我们展现了拳曲盘结、蟠曲苍翠的扰龙松的奇特之处。不巧的是,初十清晨大雨如注,之后的行程受到了天气的阻碍。十一日,由于雨不停地下,不能畅意游赏文殊院、莲花洞,不得不下山返程,出了汤口。整篇游记文辞生动、有趣,详尽讲述了黄山的奇松异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徐霞客分析了黄山周围的水流之源流。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①。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②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注释】①掇(duō):拾取。②弥(mǐ)布:充满;遍布。
【译文】二月初二日 我下白岳山,前行十里路,顺着山麓向西,抵达南溪桥。我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沿山北行。复行十里路,两边山脉陡削险峙,有如两扇门夹住溪水。我越过两山下行,眼前平田宽广。又走二十里路,抵达猪坑。我沿着险峻的小路攀登虎岭,十里,到达虎岭。又行五里路,越过虎岭山麓。向北看,黄山诸峰,小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拾取。又走三里路,就是古楼坳。溪流宽阔,水位高涨,没有桥梁,水中木片遍布,很难赤足蹚过去。二里后,在高桥歇宿。
初三日 随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瓮,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面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遝①也。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药臼”,曰“药铫”②。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初四日 兀坐听雪溜竟日③。
新编导言
原书绪言
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浙江温州府
游白岳山日记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徽州府
游武彝山日记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江西九江府 山之阴为九江府 山之阳为南康府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游嵩山日记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游太华山日记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游太和山日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游恒山日记山西大同府浑源州
游太华山记
盘江考
江源考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