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游庐山记
0.00     定价 ¥ 78.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201182988
  • 作      者:
    吴之育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部是一本介绍庐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游记。全书介绍了庐山的著名景观,诸如锦绣谷、龙首崖、天池山以及庐山瀑布等,同时记述著名的人文历史遗迹,比如观音桥、白鹿洞书院等。同时,根据史料文献,结合地形地貌,对既往秀峰瀑布、三叠泉景点名称错误进行辨析;根据自己实地游览的观察,对徐霞客游庐山的线路进行解读。本书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文字自然灵动,图文并茂,引用古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诠释庐山之美。
展开
作者简介
吴之育,1928年生人,浙江庆元县人,现居。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史系。先后在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任教。1993年,离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部游记以作者三次游历庐山为线索,一步一景,带领读者依次从庐山西线、东线、南线三个章节领略庐山胜景:锦绣谷、龙首崖、天池山和响彻中外的庐山瀑布等自然风光,以及观音桥、白鹿洞书院、东林寺等人文景观。除选取了二百八十余幅精美的庐山摄影作品之外,还收录有不少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此外,还复盘了徐霞客旅游庐山时的步行线路,并以绘图展现,可谓是一大亮点。
展开
精彩书摘
1982年夏天,学校有安排教职员工去江西庐山度假的计划。由于正值暑假期间,我报了名。我校一共去了6个人,其中有我和政教部历史教研室的负责人肖老师。我早就打算去庐山看看,可总没有机会,这次终于如愿。我精心准备了笔和本子,还带了相机。学校工会派了一位同志担任领队。他热情地说:“我们在山上大约待15天,虽是炎热的夏天,但山上早晚有些凉,大家不仅要带长袖外衣,最好带件薄毛衣。我带了相机,帮大家拍照;返校后,我会把照片洗出来。”
我们先乘火车从北京到武汉。那时的普通火车还没有空调。列车过了黄河后,车厢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在距离武汉还有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车厢里闷热难忍,我浑身大汗,似乎中暑了,整个人仿佛脱水一般。可是车上已没有水喝了。好不容易挨到武汉,坐上去九江的大巴,车里仍然热得很。如今,北京有直达九江的火车,不仅快,还舒适。
九江汽车站距离火车站很近。汽车站每天白天会不间断往庐山牯岭镇始发直达旅游班车,只需十几块钱。班车只有十几个座位,满员便立即发车。游客几乎可以说是随到随走。若游客有特殊需求,也可订旅游大巴。旅游班车到达位于威家镇的庐山山脚下的北大门,游客需要下车购买景区门票,之后重新登车。我之前两次的庐山之行,只需领队一人下车办理手续。
此后,旅游大巴便驶上盘山公路。该公路是庐山最早的公路,于1952年开工建设,经1万多名参建人员,历时10个月的奋战,于1953年8月建成通车。这条路始于庐山北面,所以被称为“山北公路”。山北公路,以九江市威家镇为起点,以庐山山顶牯岭镇为终点,全长24公里,在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延伸。1970年10月,庐山第二条公路“山南公路”开工,1971年7月建成通车。
汽车在山北公路上行驶不多一会儿,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经过约莫一个小时的蜿蜒“爬行”,我们到达庐山北门。在门口着一座石牌坊。
过了石牌坊,汽车很快就开到了著名的牯岭镇。我们将要入住的休养所在牯岭镇牯岭街的东边。此时我们已经完全没有在山下时的炎热感了。车开到休养所(有人称招待所)门口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些凉,需要穿上外套。
休养所给我们安排了几间不错的卧室,窗明几净,可看书写字,很清静。大家安顿好后,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于是我就去洗澡,洗完后感到有些冷,在衬衫外加件长袖外衣,甚至还穿上风雨衣(我没有带薄毛衣,只带了风雨衣),还是觉得冷,感到不舒服。
休养所派来了保健人员,先测量体温我的体温接近39℃,舌苔厚,嘴唇干,我发烧了。保健员让我先吃点药,观察一会儿。他看着我桌上的一杯茶,说道:“先服药,暂时不要喝茶,要多喝热水,早上可以喝一杯淡盐水……”
领队通知我去吃晚饭。晚餐可能有庐山著名的“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但我没有胃口,嘴里发苦。工作人员说,像我这样来到山上就感冒的游客,不止一两人。盛夏时节的庐山,山上气温比山下低6—7℃。据记载:庐山盛夏最高气温只有32℃,不管多热的天,下一阵雨,气温会骤降2-3℃。而山下,最高气温能达到39~C。如果在山下出了一身汗,上山没有及时加衣服,被冷风一吹,铁定感冒。他递给我一本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庐山的气候。庐山平均温度,春季是11.5℃,夏季为22.60℃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山顶因为处于高空地带,加上江湖环绕,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容易产生降水。所以庐山常年雨量丰沛,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917毫米,全年平均温度只有11.4℃。
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上午,大家分别乘坐休养所的两辆小面包车去锦绣谷游览。我已经退烧了,也要去。领队说:“我们要在这里待十四五天,会有好几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你改天跟我再去玩,今天先好好休养。”可是伙伴们走后,我在卧室怎么也待不住,休养所的工作人员又各自有工作要做,我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便到休养院大门外转转。
牯岭镇位于一个海拔1160多米的山岗上,在海拔1310米的日照峰南面,东边则是海拔1453米的大月山,西边有大林山,三面环山,南边临谷。适逢多云或雾大的天气,向南边俯视,会看见云雾在下面飘动。故牯岭镇被誉为“云中山城”。牯岭镇的主要街道是牯岭街。镇政府就在这条街上。
P3-5
展开
目录
《登庐山》毛泽东
导语:从九江市到牯岭镇
第一章 庐山西线
第一节 小天池与诺那塔院
第二节 如琴湖边有花径
第三节 锦绣谷览胜
第四节 从阳明古道去大天池
第五节 龙首崖与庐山松
第六节 石门涧与铁船峰
第七节 题西林寺壁
第八节 东林寺
第九节 从大坝去双龙潭
第十节 三宝树和黄龙寺
第二章 庐山东线
第一节 芦林湖旁的博物馆
第二节 美庐往事
第三节 会议旧址等三大件
第四节 庐山恋影院与吉尼斯世界纪录
第五节 我国座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第六节 含鄱口远眺
第七节 五老峰胜景
第八节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第三章 庐山南线
第一节 白鹿洞书院
第二节 观音桥里有甘泉
第三节 冷落的太乙村
第四节 李白与秀峰瀑布
第五节 王羲之与归宗寺
第六节 东林净土苑
第七节 康王谷与桃花源
第八节 周瑜点将台与南康爱莲池
第九节 游鄱阳湖与鞋山
第十节 苏轼与石钟山
第四章 关于庐山的一些探讨
第一节 徐霞客游庐山的路线及有关问题
第二节 秀丽的庐山自然景致和文化景观
第三节 使庐山形成文化景观而入“世遗臣
第四节 李德立所作所为对庐山的毁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