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夏天,学校有安排教职员工去江西庐山度假的计划。由于正值暑假期间,我报了名。我校一共去了6个人,其中有我和政教部历史教研室的负责人肖老师。我早就打算去庐山看看,可总没有机会,这次终于如愿。我精心准备了笔和本子,还带了相机。学校工会派了一位同志担任领队。他热情地说:“我们在山上大约待15天,虽是炎热的夏天,但山上早晚有些凉,大家不仅要带长袖外衣,最好带件薄毛衣。我带了相机,帮大家拍照;返校后,我会把照片洗出来。”
我们先乘火车从北京到武汉。那时的普通火车还没有空调。列车过了黄河后,车厢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在距离武汉还有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车厢里闷热难忍,我浑身大汗,似乎中暑了,整个人仿佛脱水一般。可是车上已没有水喝了。好不容易挨到武汉,坐上去九江的大巴,车里仍然热得很。如今,北京有直达九江的火车,不仅快,还舒适。
九江汽车站距离火车站很近。汽车站每天白天会不间断往庐山牯岭镇始发直达旅游班车,只需十几块钱。班车只有十几个座位,满员便立即发车。游客几乎可以说是随到随走。若游客有特殊需求,也可订旅游大巴。旅游班车到达位于威家镇的庐山山脚下的北大门,游客需要下车购买景区门票,之后重新登车。我之前两次的庐山之行,只需领队一人下车办理手续。
此后,旅游大巴便驶上盘山公路。该公路是庐山最早的公路,于1952年开工建设,经1万多名参建人员,历时10个月的奋战,于1953年8月建成通车。这条路始于庐山北面,所以被称为“山北公路”。山北公路,以九江市威家镇为起点,以庐山山顶牯岭镇为终点,全长24公里,在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延伸。1970年10月,庐山第二条公路“山南公路”开工,1971年7月建成通车。
汽车在山北公路上行驶不多一会儿,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经过约莫一个小时的蜿蜒“爬行”,我们到达庐山北门。在门口着一座石牌坊。
过了石牌坊,汽车很快就开到了著名的牯岭镇。我们将要入住的休养所在牯岭镇牯岭街的东边。此时我们已经完全没有在山下时的炎热感了。车开到休养所(有人称招待所)门口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些凉,需要穿上外套。
休养所给我们安排了几间不错的卧室,窗明几净,可看书写字,很清静。大家安顿好后,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于是我就去洗澡,洗完后感到有些冷,在衬衫外加件长袖外衣,甚至还穿上风雨衣(我没有带薄毛衣,只带了风雨衣),还是觉得冷,感到不舒服。
休养所派来了保健人员,先测量体温我的体温接近39℃,舌苔厚,嘴唇干,我发烧了。保健员让我先吃点药,观察一会儿。他看着我桌上的一杯茶,说道:“先服药,暂时不要喝茶,要多喝热水,早上可以喝一杯淡盐水……”
领队通知我去吃晚饭。晚餐可能有庐山著名的“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但我没有胃口,嘴里发苦。工作人员说,像我这样来到山上就感冒的游客,不止一两人。盛夏时节的庐山,山上气温比山下低6—7℃。据记载:庐山盛夏最高气温只有32℃,不管多热的天,下一阵雨,气温会骤降2-3℃。而山下,最高气温能达到39~C。如果在山下出了一身汗,上山没有及时加衣服,被冷风一吹,铁定感冒。他递给我一本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庐山的气候。庐山平均温度,春季是11.5℃,夏季为22.60℃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山顶因为处于高空地带,加上江湖环绕,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容易产生降水。所以庐山常年雨量丰沛,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917毫米,全年平均温度只有11.4℃。
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上午,大家分别乘坐休养所的两辆小面包车去锦绣谷游览。我已经退烧了,也要去。领队说:“我们要在这里待十四五天,会有好几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你改天跟我再去玩,今天先好好休养。”可是伙伴们走后,我在卧室怎么也待不住,休养所的工作人员又各自有工作要做,我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便到休养院大门外转转。
牯岭镇位于一个海拔1160多米的山岗上,在海拔1310米的日照峰南面,东边则是海拔1453米的大月山,西边有大林山,三面环山,南边临谷。适逢多云或雾大的天气,向南边俯视,会看见云雾在下面飘动。故牯岭镇被誉为“云中山城”。牯岭镇的主要街道是牯岭街。镇政府就在这条街上。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