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析要/中国名山风景名胜区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2270392
  • 作      者:
    李雄,李凤仪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五台山发展和演进入手,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景观、从宗教理学到自然科学,多角度对五台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国土范围——境域范围——风景名胜区——聚落系统——寺院”,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框架来探究不同尺度下五台山风景名胜的景观理法。在国土范围、境域范围空间尺度下,着重分析五台山发展成佛教名山的客观背景,以中国传统宇宙观为切入点,挖掘五台山宏观地理区位特征和山岳格局的风景特质,明确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空间格局以及佛教世界理想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在风景名胜区、聚落系统、寺院空间尺度下,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测绘的翔实案例,着重分析了在宗教文化影响下的风景特征、寺院选址和寺庙园林理景手法。将五台山风景名胜概括为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二者共同凝聚成独特的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提炼出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的内涵和外延。衷心希望五台山独特的风景理法和思想对其他名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五台山自然资源与景观概述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风景特征
   一、地理境域
   二、自然资源
   三、风景特征
 第二节  宗教与人文特征
   一、宗教佐证
   二、皇家扶持
   三、人文社会
第三章  五台山佛教发展与寺院空间格局
 第一节  前期:初传与鼎盛(北魏-唐)
   一、北魏(386~534年):佛教兴起
   二、北齐(550~577年):发展兴盛
   三、北周(557~581年):元气大伤
   四、隋代(581~618年):佛法复兴
   五、唐代(618~907年):佛法昌盛
 第二节  中期:重创后复苏(五代-金)
   一、五代十国(907~960年):缓慢发展
   二、北宋(960~1127年):恢复发展
   三、金代(1115~1234年):平稳发展
 第三节  后期:发展与复兴(元、明、清)
   一、元代(1271~1368年):快速发展
   二、明代(1368~1644年):格鲁派进入
   三、清代(1636~1911年):格鲁派大兴
 第四节  近期:衰落与开发(民国至今)
   一、民国(1912~1949年):逐渐衰落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至今):保护开发
第四章  中国传统大地理观与五台山空间定位
 第一节  中国传统大地理观的产生与表现
   一、古代空间测绘实践
   二、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三、“大地理观”空间意识与空间表现
 第二节  大地理观与五台山空间定位
   一、五台山与各朝都城的空间轴线关系
   二、四大佛教名山的空间轴线关系
   三、五台山与“四堙”的五方定位关系
 第三节  大地理观下的五台山朝圣行为
   一、五台山朝圣行为的双重意义
   二、五台山周边的入山路线
   三、朝圣行为衍生的空间标识
第五章  五台山山岳格局理想景观模式与朝山路线
 第一节  山岳格局与理想景观模式
   一、仙山模式
   二、五方模式
   三、山水佳穴模式
   四、五台龙脉模式
 第二节  山岳格局与朝山路线
   一、历史上的朝山路线
   二、朝山路线分类
 第三节  基于朝台、朝寺路线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
   一、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因子选择
   二、景观视觉敏感度各因子评价结果分析
   三、综合景观视觉敏感度
第六章  五台山村寺共生聚落系统
 第一节  寺院选址特点
   一、寺院选址的地形特征门
   二、寺院选址与竖向相关性
   三、寺院选址与水体相关性
 第二节  村落分布特点
   一、依谷而建
   二、村寺相依
 第三节  村寺共生聚落系统构成
   一、小型村寺共生聚落组团
   二、村寺共生聚落系统形态特征
   三、村寺共生聚落系统的近现代共生关系
第七章  五台山寺院空间布局风景析要
 第一节  五台山寺院空间布局
   一、古代文献中寺院空间布局方式
   二、现存寺院空间布局方式
   三、寺院布局中的建筑元素
   四、寺院布局中的园林特征
 第二节  寺院引导空间序列组织
   一、引导空间类型
   二、引导空间构成元素
 第三节  寺院群体布局及游线组织
   一、向心式布局——灵鹫峰寺院群
   二、念珠式布局——黛螺顶寺院群
   三、聚集式布局——南山寺寺院群
第八章  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
 第一节  自然之境——自然景观中的文化意趣
   一、地貌地质的文化意趣
   二、草木植物的文化意趣
   三、天时天象的文化意趣
 第二节  人文之境——寺院园林中的文化意趣
   一、建筑艺术中的景象营造
   二、文学艺术中的景意营造
 第三节  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的传播及转译
   一、文学
   二、寺院造景及山岳名胜
   三、清代皇家园林
 第四节  五台山风景文化意趣的产生机制
第九章  结语
 第一节  保护人文景观之“形”
   一、基于传统寺院园林理法开展寺院改扩建工程
   二、尊重人地共生原则,保证风景区聚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两条朝山路线的风貌保护策略
 第二节  延续人文景观之“神”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