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一带一路传统文化访谈录(上下)
0.00     定价 ¥ 19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229805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与穆罕默德·阿里教授的对话》《“一带一路”与中哈人文交流——对纳比坚教授的专访》《丝路话语,古道新路——关于中伊丝绸之路的学术对话》《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与开罗大学莫尔森教授关于中埃文明共同特征的对话》《“一带一路”语境中的中孟合作与发展——与孟加拉审计署官员图菲克先生的对话》《跨越时光,建树传统——埃及前文物部长哈瓦斯先生访谈录》《从2012年俄罗斯历史年谈起——对话彼得罗夫教授访谈》……本书是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团队用了十多年时间,走访十多个国家诸多学者或者文化遗产传承人而编写的访谈录。
展开
作者简介
于文杰,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英国研究》执行主编;2012年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2018年被评为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2019年被聘为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首席专家。曾赴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约克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访问和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等国内外项目20余种。在商务印书馆、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著作20余种;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9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南京大学“一带一路”研究团队用了十多年时间,走访十多个国家诸多学者或者文化遗产传承人而编写的访谈录。本书写作团队对丝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走访数十位文化遗产传承人,探讨各国传统工艺品,特别是陶瓷、锦绣、玉石、金木竹漆工艺品等制作方法和特点,记录各类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揭示了丝路沿线国家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民族智慧,对于增进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往,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区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互联互通。“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4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巴基斯坦留学生法瓦·阿斯拉姆受于文杰教授委托,请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副校长穆罕默德·阿里教授谈谈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巴经济走廊”加强科研与教育合作的看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机遇规划双方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未来合作方向。
【受访者简介】穆罕默德·阿里教授是真纳大学副校长。真纳大学在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511—520年,在亚洲排名79。穆罕默德·阿里教授是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教育家,专攻生物科学。他将其丰富的高等教育经验带到了真纳大学。穆罕默德·阿里教授于199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在科研和教学质量方面获得了19个国家级奖项,包括巴基斯坦科学院金奖、最佳大学教师奖。
法瓦·阿斯拉姆:习主席宣布,“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世纪工程。阿里教授,在您看来,这个倡议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穆罕默德·阿里教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倡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世纪工程。他邀请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来参加,共享一块蛋糕。总体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牵头用以提升和发展中国经济、贸易、科技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间加强文化联系的一个伟大工程。这一工程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基础之上,通过中亚、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将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中国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工程推动投资,在能源、公路网络、高速铁路等方面与这些区域建立可持续的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资金投资到电站、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金融等经济发展方面。“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个提供这些资源的工程。没有一个工程是完美的,但中国有能力通过实验性学习让“一带一路”工程成为成功范本。
沿线国家从“一带一路”工程中的获益将超过中国,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130种最重要的工业产品的最大生产国。目前,除了硬件基础设施以外,最主要的挑战是软实力,不仅仅是中国要有足够多的训练有素的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隐含着一种软实力,包含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和平贸易、科技创新、人文交流。中国已经致力于投资智库、奖学金、文化和媒体。它正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学生、教师和其他人之间的合作创造很多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一带一路”宗旨的实现,也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科技成果的转换。如何开展和推进科技合作,则需要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加强高等教育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
法瓦‘阿斯拉姆:阿里教授,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方面所发挥的科研和技术上的作用? 穆罕默德·阿里教授: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南亚、美国等地持续蔓延,中国已经用科学的方法赢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应多国要求,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始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我认为,疫情防控需要协同努力。由国家新型冠状病毒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通过合作研究获得所有关于新冠病毒菌株的科学数据,以及运用科学的技术信息和资源抗击新冠肺炎而公开发布的资料,就是科学界、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案例。为缓解疫情,提高精准度,中国采用了最新的疫情防控定位技术、卫星监测、机器人技术、智能手机数据、健康传感器移动应用、无人机、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移动跟踪、群众监测、动态地图系统等疫情防控工具。中国政府近来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体现了他们在科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地位。
中国政府正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这些支持。中国很快与世界各国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整个基因序列,赢得了全球科学界的赞誉。中国在共享信息和共同进步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中国科技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搭建了新冠肺炎学术研究交流平台,这已经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中国还与180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了中国制订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和诊疗方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一直致力于投资科学技术领域。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商之一,中国政府最近采取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措施是中国在该领域取得进步的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在空间站、基因组测序设施、考察船队、超级计算机、子弹头列车、粒子加速器等方面的领先地位感到自豪。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政府并没有给予其科学家这种自由,但这其实是与事实相悖的。中国已经开始重新获得很多本土人才,许多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工作的优秀人才已经
展开
目录
上卷
前言
人文之路
“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
——与穆罕默德·阿里教授的对话
“一带一路”与中哈人文交流
——对纳比坚教授的专访
丝路话语,古道新路
——关于中伊丝绸之路的学术对话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与开罗大学莫尔森教授关于中埃文明共同特征的对话
“一带一路”语境中的中孟合作与发展
——与孟加拉审计署官员图菲克先生的对话
跨越时光,建树传统
——埃及前文物部长哈瓦斯先生访谈录
从2012年俄罗斯历史年谈起
——对话彼得罗夫教授访谈
陶瓷之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访谈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访谈录
东亚萨摩烧:第十五代沈寿官访谈录
国际化语境中的里奇陶艺
——与约翰·里奇先生对话
中国瓷器的历史传承与国际化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先生对话
“一带一路”语境中的民族传统工艺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饼先生对话
中国陶瓷工艺大师王兆儒先生访谈录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紫砂陶瓷艺术师徐曲女士访谈录
戴明荣女士画鱼
——与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戴明荣女士对话
青瓷如玉,古韵流芳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殷先生访谈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先生对话
做钧瓷铸钧魂
——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先生对话
英国瓷器事业的兴起
——以韦奇伍德瓷器的创新为例
“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中国浙江龙泉青瓷大师陈华先生访谈录
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大师:国宝是怎样炼成的
千年古窑的守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窖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入
刘品三大师访谈录
陶艺登峰,梦想造极
——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吴莹女士访谈录
潮州是陶都,也是瓷都
——谢华大师访谈录
乌斯塔德·穆罕默德·阿拉姆先生采访
纪实
越南陶瓷之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
——手工艺大师陈度先生访谈录
设计大师马利克·阿卜杜勒·拉赫曼先生
访谈录
让艺术回到生命的原点
——坭兴陶大师陆景平先生访谈
云南建水紫陶陈绍康大师访谈录
锦绣之路
从小镇绣娘到一代宗师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先生对话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连接点上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雪英女士对话
云蒸霞蔚,一时无两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先生访谈录
织造锦绣,穷工极巧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德芝女士访谈录
“野菜也要上餐桌”:谭湘光大师访
谈录
中西合璧的艺术典范:正则绣
——吕存大师访谈录
南通彩锦绣及其面临的挑战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培中先生夫妇对话
焦宝林大师访谈录
吴元新大师访谈录
对传统的坚持与初心传承
——与中国潮绣大师李淑英先生对话
清华绣娘的创新之路
——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女士对话
玉兰飘香,誉满东方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女士对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女士访谈录
蜀锦传人胡光俊先生访谈录
从坚守到永恒
——与钱小萍教授的对话
用针绣出的美丽人生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女士对话

下卷
玉石之路
大道至简:文人制砚的艺术观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对话
龙翔凤翥,巧夺天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寒先生访谈录
薛春梅大师访谈录
温润雅洁玉德人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先生访谈录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柳新祥先生访谈录
丝路文明语境中的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甘肃卓尼洮砚制作大师李茂棣先生访谈录
江河凭吞吐笔墨任翕张
——与著名砚雕艺术家方见尘先生对话
山东省红丝砚大师刘希斌先生访谈录
黄河大气象澄泥露芬芳
——中国制砚艺术大师蔺涛先生访谈录
手工之路
道在艺外:斑锡工艺灵魂赋予者的坚持
——与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先生对话
红木文化艺术
——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金荣先生对话
铁艺红尘诗意人生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女士对话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记杨莉尔倩女士的漆艺人生
竹编艺术大师张德明先生访谈录
铸剑如人生
——龙泉宝剑锻制者郑国荣先生访谈录
高粱秆上起楼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艳丰
大师访谈录
深隋系何处泥土留芬芳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女士对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先生访谈录
中国常州金坛刻纸大师杨兆群先生访谈录
“一带一路”语境中的哈萨克斯坦传统工艺
——阿依古丽博士访谈录
文艺之路
艺路求索无问西东
——与法国画家贝特朗·巴龙先生的对话
亚美尼亚画家施华达·格里戈良先生的绘画
艺术
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先生访
谈录
金陵派古琴艺术名家桂世民先生访
谈录
胥河文化及其在丝路语境中的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守望民族未来
——京族字喃文化传承者苏维芳老人访谈录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与敦煌艺术家杜永卫先生对话
德艺双馨、京韵流芳
——中国京剧艺术家周云亮、李砚萍夫妇访谈录
思想深邃,生命永恒
——中国敦煌艺术大师何鄂先生访谈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