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梁晓声散文精选 情怀的分量
0.00     定价 ¥ 5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0881919
  • 作      者:
    梁晓声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梁晓声作为一个时代的书记员,是大时代的见证者,对于很多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思考,发人深省。他的文章告诉人们:如何用一种人生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给我们前行与追求梦想的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

城》《年轮》《知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人世间》等,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1983、

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分别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1988年第六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雪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人世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五章,是著名作家梁晓声谈论家国情怀的精选散文集,选取了梁晓声40年来谈论国家、社会、人性、幸福、中国人的数十篇文章的精华,包括同代人赋、我的使命、论崇高、千年病灶、划时代5章内容,共54篇文章,27万字。

本书从民生、社会、人文、个人经历等角度,通过观察社会、身边最普通的劳动者及其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言语振聋发聩,思想直指人心,是一部具有厚重人文思想含量的书稿,充满了正能量。

展开
精彩书评

梁晓声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吴义勤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从新时期之初的知青文学,到后新时期的市场批判,同代人都转身离去,只有梁晓声以笔为旗,始终不渝,呼喊、坚守、承担。因为有真正的仁义之道,他才可以那么爱憎分明,那么不留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光炜

 

  鲁迅、巴金和沈从文等作家继承的都是契诃夫的传统,而梁晓声是个例外,梁晓声继承的是高尔基的传统。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路文彬

  

  在今天的文学阵营里,还有一位像梁晓声这样执着的理想主义者,这应该是当代文学的幸事。

——著名文学评论家 贺绍俊

 

  梁晓声的作品能给这些读者带来多多少少的温馨,能够使他们郁闷的感情,多多少少地得到宣泄,我想,真可以用“善莫大焉”来肯定晓声的劳作。

——著名作家 李国文


展开
精彩书摘

万里家山一梦中

 

什么叫乡情?

乡情便是——一个离乡很久之人没有机会说说自己的家乡,他就很难开心得起来了;而一旦有了说的机会,于是说起来收不住话匣子,神采飞扬。

我读胜友那一篇篇关于家乡亚布力的散文,每被字里行间浓得像野生蜜的乡情感染、感动。其情如亚布力野生的“三莓”果,一嘟噜一嘟噜的,一串一串的;也如“甜杆”,“细吮里面的浆汁,那种甘甘的甜味,一直流到肚里,爽在心头”。

胜友是我的老乡,他和我都是黑龙江人。我出生于哈尔滨市;胜友的童年和少年,显然是在亚布力的林区度过的。而亚布力这一北域小县城,距哈尔滨仅一百四十多公里……

但我“下乡”之前,是没去过亚布力的。并且至今,也还是没去过。当年不像现在,旅游这一件事,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是连在梦里都不敢一想的。

实际上,胜友散文中所写到的关于亚布力的种种内容,我“下乡”后也终日可见,习焉不察了。故读的时候,眼前仿佛过电影,什么什么,皆扑面呈现。

北大荒也有林场,我是知青时,还在林区伐过木。自然,我也住过些日子。当年我对于山林的感受,也是颇多新奇的。但山林之于我,终究没有如胜友般的乡情联系着。

由是想到,倘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北方的山林中度过的,倘那里的生活还不算太艰苦,那么未尝不是好事呢。

林区中有趣的事物,比之于大大小小的城市,多得不胜枚举啊!一个人自幼接触了许多有趣之事,并且是大自然中的有趣之事,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幸运了啊!起码,中年以后,身居北京这样的闹市——回忆,是一种情感享受呢!也许还能安慰别的思乡的人们。

为什么我偏偏强调是“北方的山林”呢?因为北方的山林比之于南方的山林,不那么湿气弥漫。除非雨季,北方的山林一向是干爽的。到了秋天,北方的山林色彩缤纷,那一种赏心悦目的美,非是南方的山林终年单调的绿可比的。固然,绿养眼,但终年所见除了绿还是绿,确乎也会使人觉得色彩单调的。北方的山林四季分明,一年里可见四种如画的美景。

胜友的这些散文中,有不少是关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的,怀旧之意味浓矣。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并非浸在苦水里,那么怀旧是愉快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从胜友的散文中也读到了那种愉快。

难得他如此有心,将小时候的游戏也一一写来。比之于今天的孩子们沉迷于电脑游戏,我觉得倒是从前的、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孩子们,他们那些简单的、进行在大自然环境里的游戏,似乎更叫作游戏。

一言以蔽之,读了胜友的这些散文,我想,我再回哈尔滨时,当往亚布力一去了——不知现今的亚布力县城以及林区,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同代人赋

002 — 俯瞰商业时代

021 — 同代人赋

039 — “康乃馨”联想

041 — 万里家山一梦中

043 — 新蕾初绽最喜人

048 — 拾遗补阙亦可欣

050 — 何以善良 + 何以多情

052 — 情怀的分量

055 — 我们“拿什么送给”他们?

059 — 评论的尺度

065 — 关于权力的美学

069 — 医生的位置

073 — 我们何以不和谐

 

第二辑 我的使命

082 — 我的使命

086 — 好想法是值得欣赏的

088 — 人性和它的意义

094 — 人性似水

100 — 平凡的地位

107 — 人性薄处的记忆

110 — 一只风筝的一生

115 — 卖“花”老人

119 — 虚假柔情似水,人们谁更专业

 

第三辑 论崇高

126 — 论“代沟”

131 — 论 崇 高

134 — 论“不忍”

143 — 论 方 法

146 — 论 泡 沫

149 — 贫 富 论

156 — 论 英 雄

161 — 论 荣 誉

164 — 也谈“名牌”

167 — 也论“消费”

 

第四辑 千年病灶

170 — 中国故事

180 — 如此这般中国人

183 — 千年病灶:撼山易,撼奴性难

190 — 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193 — “中国人太爱讲卫生了!”

194 — 当人人都聪明了以后

195 — 戴橘色套袖的人

199 — 羞于说真话

205 — 让我们爱憎分明

209 —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

 

 

第五辑 划时代

214 — 这个时代的“三套车”

219 — 关于不幸、不幸福与幸福

225 — 关于有步骤建设城市医院的建议

228 — 关于城市建设的发言

236 — 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238 — 关于民族遗风的断想

243 — “奥运”精神意味什么?

246 — “划时代”

248 — 税是社会公平的砝码

251 — 关于“事实”的杂感

254 — 冰冷的理念

270 — “理想”的误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