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山西新文学小说文丛(第1辑共4册)
0.00     定价 ¥ 19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7862998
  • 作      者:
    李健吾,贾植芳,高长虹,石评梅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山西二三十年代新文学,其成果体现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短中长篇小说、戏剧剧本、文学评论等各种文体。《山西新文学小说文丛(第1辑共4册)》宏观论述山西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发展态势、作家作品等。每种选集作品前面有编选者撰写的作家综论,包括作家人生经历、创作特征、艺术风格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女性先驱者的“生命"绝唱
——石评梅的人生与小说综论
段崇轩
“为人生”的文学
在“五四”新文学潮流中,涌现了一个引领风骚、备受瞩目的女作家群,石评梅就是其中的一位。正如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说:“‘五四’女作家是觉醒了的‘人’,她们乘思想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春风,参与了开拓期的小说创作。她们的作品在生活内容上尚不够深厚,在艺术分量上尚不够沉重,但她们带来了男作家所不能替代的清新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气质,她们以清婉的歌喉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①石评梅不仅是一位富有文学才华和建树的女作家,而且是一个活跃在京城的现代女性的先行者。她与高君宇之间“凄美绝伦”的生死之恋,凸显了一位现代女性独特的精神品格。她以自己全部的身心和行为,书写了一曲“生命”的绝唱!
“五四”一代作家,是把文学与社会、人生融为一体的。鲁迅的文学“为社会”并“改良社会”、“为人生”并“改良人生”的思想,成为绝大多数作家的崇高追求。而“为社会”首先要从“为人生”做起。石评梅短暂的一生坎坷曲折。文学不仅是她的爱好,同时就是一种“生活”。她运用文学抒写人生,文学也改变和升华她的人生。她从“小我”扩展到“大我”,社会和文学把她锻造成一个进步的、革命的现代女性。
石评梅的一生充满了独特性、传奇性。她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城西关一个乡村。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曾任几个地方县的儒学教官,后任山西大学管理员、省立图书馆馆员、太原几个中学的兼职国文教师,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是一个较为殷实、人口不多的书香之家。家定居平定县城,后移居省城太原。石评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美好而快乐的。她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识字、读书,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经典。她先上太原女子师范附小,后又入女子师范学校,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善作文、爱音乐,被誉为“才女”。她思想进步,经常阅读的是《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等报刊。“五四”风潮传到太原后,她与一些女生创办油印刊物,又与校方争执要上街游行,几乎被学校开除。石评梅的赴京求学是大胆的、成功的。1919年秋,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原想报考国文系,因当年未招生而改报体育系。她觉得自己国文有基础完全能够自学,学体育可以掌握一门专长,又可健体强身。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子,走出娘子关,单枪匹马赴京求学,又报考了体育专业。这在当时落后封闭的山西,是令人惊诧难解的,也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四年苦学,终于学成。她被时任北京师范附中的主任林励儒招聘,担任了该校的女子部学级主任兼体育教员,后又兼任了本校及外校的国文教员。被赞为:“劳绩卓著”。她赴京之时,恰是“五四”大潮退潮之际,硝烟未散、余音犹在。它依然激发、引导着这位青春少女,去探寻新的人生道路。石评梅的爱情经历是灿烂的,但又是悲剧的。她从求学到工作的八年间,先后遇到两个挚爱她的男子。一个是北京大学高年级学生,后到外交部工作的吴天放;一个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她也真心敬爱他们。但二人都已有妻室,这让她纠结、痛苦、彷徨。她最终选择了“独身主义”,完成了她精神的“涅槃”。石评梅的社会事业也是出色的、有作为的。她在高君宇的引荐下,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主持了《京报·妇女周刊》并一直担任编辑。她积极参加北京的文化文学活动,不顾危险参与了1924年女高师的学潮。她还用快捷、锐利的笔触,写下大量讴歌革命行动、揭露反动统治的诗文,彰显了一个现代女性的英姿和力量。
钱理群等指出:“我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的文学像‘五四’时期文学这样,出现那么多‘个人’的东西。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在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一派作家中,‘表现自我’成为自觉的文学追求。”①所谓“个人的生活”,连缀起来就成为“自叙传”。石评梅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但她的文学创作更倾向于浪漫主义。即用主观的、理想的创作方式,表现个人的生存、经历、情感、思想等,使文学成为个体生命的一种体现。这正是文学“为人生”的一种方式。石评梅从1921年12月10日山西大学《新共和》发表第一首诗歌开始,到1928年10月17日《中央日报》发表最后一篇小说结束,创作时间只有七年,包括后来有关人士代她刊发的部分遗稿,创作了各类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其中诗歌六十余首,代表作有《碎锦》《我愿你》《流萤的火焰》《血染的枫林》《梅花树下的漫歌》《灵魂的漫歌》《末次的泣祷》《痛哭英雄》等;散文有七十多篇,重要作品有《母亲》《梅隐》《素心》《战壕》《痛哭和珍》《爆竹声中的除夕》等;游记散文二部十六篇;话剧剧本一部《这是谁的罪?》;书信三十三封。小说无疑是她创作的重心,共二十余篇。她的小说和散文,界限并不分明,有部分作品有时划到散文中,有时划到小说中。其实散文《涛语》八章亦可当小说去读。标志性篇什有《董二嫂》《弃妇》《红鬃马》《
展开
目录
《白云庵——石评梅作品选编》
《生的跃动——高长虹作品选编》
《终条山的传说——李健吾作品选编》
《我乡——贾植芳作品选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