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止息盛怒 企鹅轻经典系列??泰戈尔 著
0.00     定价 ¥ 49.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21740622
  • 作      者:
    泰戈尔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不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集。

* 一个用诗意写小说的瑰宝作家,被誉为孟加拉短篇小说的真正创造者,成为印度创作现代意义短篇小说的第一人。

* 用一颗愁苦忧惧的心深刻关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种姓制度、性别不公。

* 绝版多年后,首次出版。


·他的小说绝不逊色于他的诗歌!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充满了哲思,诗意盎然。他深刻地揭示了权势欲望、金钱、情感等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不同作用。他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斗争,展示他们心灵博弈的真实细节。总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中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揭示出来,发人深省。


·用一颗愁苦忧惧的心深刻观照印度社会生活的真实,同情女性和弱者。

泰戈尔关注到身处苦难中的底层人民,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悲剧命运,展示了印度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泰戈尔的笔下既有按照常理本来不该遭受惨祸但无端遭到厄运的牺牲者,也有那些由于经受不住金钱、权力的诱惑从好人蜕变为心术不正的投机专营者,以及被印度种姓制度、嫁妆制度、童婚制度戕害的无辜女性。尤其是女性——她们的困境,家庭中和丈夫之间的不平等所带来的遭遇,让人心痛,也是对当下女性现实困境的一种回应。另外,泰戈尔的现实观照又是深切的,充满着对弱者的同情,泰戈尔曾经说过生物之中最不幸的就是人类,人们与现实社会展开着强烈的斗争。


展开
作者简介

泰戈尔(Tagore,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被世人尊为“东方诗圣”。1913年,《吉檀迦利》让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生于孟加拉名门,属于印度四种等级中身份Z高的婆罗门。8岁就开始作诗,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188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写爱情与美;1891年接触到农村悲苦的生活后致力于观照真实的社会。写过一系列爱国主义的诗、小说和戏曲,还积极参与了印度的独立运动。虽然他流传最广的是诗歌,但作为印度孟加拉语短篇小说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这些故事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流传,依旧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展开
精彩书摘

过客(节选)


马蒂拉尔老爷是卡塔利亚地方的贵族,正带着家人搭船回乡。一天下午,他让船停靠在一处河边市场附近,以便准备用餐。此时一个婆罗门男孩走过来问道:“老爷,您要上哪里去?”这个少年最多只有十五六岁。 

“卡塔利亚。”马蒂拉尔老爷回答。 

“您可以顺道带我到南迪格拉姆吗?”

马蒂拉尔同意了。“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塔拉帕达。”男孩答道。

这男孩很美,肤色浅。他的笑容和大眼睛有着青春的优雅。他的身体——赤裸着,只缠了一条腰布——毫无余赘,仿佛出自雕塑家满含爱意的手,又或者他在某一次轮回时曾是年轻的圣人,纯净的虔诚奉献抹去了一切粗粝,把他打磨成晶莹完美的婆罗门。

“先生 ,请过来盥洗吧,”马蒂拉尔老爷体贴地说,“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吃饭。”

塔拉帕达说:“我来吧。”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做起了烹调的工作。马蒂拉尔的仆人是北印度人,不擅长烹饪鱼类。塔拉帕达接过来,很快就做好了这道菜,还熟练地做了一些蔬菜。然后他在河里稍加沐浴,再打开自己的包袱,拿出一件干净的白上衣、一把小木梳。他把额上的长发往后顺着后颈梳齐,整理好身上闪着水光的圣线,才又走上船。

马蒂拉尔老爷请他进船舱。老爷的妻子与九岁女儿也在里面。他的妻子安娜普尔纳见了他,感到一种亲切的吸引力,于是不免疑惑:“这是谁家的孩子?他从哪里来?他的母亲怎么舍得抛弃他呢?”她为马蒂拉尔及男孩摆好坐垫,让这两人并排坐在一起。男孩的胃口不大。安娜普尔纳觉得他肯定是害羞,便极力向他让菜;不过这男孩一旦已经足够,就不会受到引诱而继续取用。很显然他做事完全依自己意愿而行——而他这样的从容并没有任何强势独断的意味。他也并不害羞。

大家都吃完之后,安娜普尔纳坐到他旁边,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她打听到的并不多,唯一知道的是,他在七八岁的时候自己选择了离家出走。

“你的母亲不在世了吗?”安娜普尔纳问他。

“还在世。”塔拉帕达说。

“她不爱你吗?”安娜普尔纳又问。

塔拉帕达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很奇特。“她为什么会不爱我呢?”他说着笑了。

“那么你为什么要离开她?”安娜普尔纳说。

“她还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塔拉帕达说。

这个莫名的回答让安娜普尔纳很难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我有五根手指,我就要切掉一根吗?”

塔拉帕达还年轻,所以他的人生故事很简短;不过这男孩的确与众不同。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父亲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虽然家里手足众多,他却受所有人喜爱:母亲、兄弟、姐妹、邻居,都宠爱他。甚至他的老师也从不体罚他,要是他遭受体罚,每个人都会大为惊骇。他没有理由要离家。那些吃不饱饭的男孩经常从树上偷摘水果,然后被果树主人痛打,却也从不离开老家与总是责骂他们的母亲。而这个众人宠爱的男孩却加入一个亚特拉巡回剧团,不假思索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人们四处寻找,终于把他带了回来。母亲紧拥着他哭泣,眼泪沾了他一身,他的姐妹也哭。兄长硬撑着表现得像个监护人,可是很快就放弃了勉强的说教,张开双臂欢迎他回家。妇女们邀请他来家中做客,流露的爱护之心甚至更为强烈。但是他不接受羁绊,即使是爱的羁绊也不行;他出生时的星象已经注定了他是一个流浪者。每当他看见来自遥远异乡的修行者坐在本地的菩提树下,或者吉卜赛人坐在河边,编织着坐垫与柳条篮,他的心就开始悸动,渴望自由,渴望出发探索外面的世界。在他离家出走两三次之后,家人与村人终于放弃了希望。


展开
目录

疑难得解? 

姐姐? 

禁入的大门? 

止息盛怒? 

过客? 

小媳妇? 

喀布尔人? 

小少爷归来? 

利润与损失? 

惩罚? 

骷髅? 

塔拉普拉桑纳的名望? 

爷爷? 

编辑? 

眼睛的恩典? 

饥饿的石头

生与死? 

邮站长? 

全无心肝? 

献出的财富? 

心愿得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