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苦旅到凤凰涅槃:日本汉字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
2.1.1 汉字问题之肇始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为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主义市场需求,凭借坚船利炮将殖民主义触角伸向东亚。1840年的鸦片战争即是这一殖民主义的开端。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自不待言,对日本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逐渐解体。1853年,美国东印度公司舰队司令长官马修·C.佩里率领四艘战舰停靠浦贺的黑船事件迫使德川幕府在外交、内政上出现一系列重大变革。外交上,德川幕府与美、英、俄、法、荷等五国先后签订修好条约与修好通商条约,日本朝野舆论由攘夷排外逐渐转向师夷强国,幕府决策也由消极被动开国转向积极自主开国。内政上,幕府为了统一国内认识,避免因开国外交导致的全国混乱,开始向各大名和朝廷寻求解决良策,朝廷和萨摩、长洲等西南强藩的发言权日益强大,幕府专权的统治秩序开始解体。在此过程中,幕府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地位,避免日本被殖民的危险,在深化同欧美各国交流的同时,积极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文化知识,谋求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于是,西学知识体系替代汉学知识体系,成为日本政治、文化精英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建构日本新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基准。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汉字开始被视作阻碍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麻烦问题,日本汉字问题由此肇始。
日本庆应二年十二月(公历1867年1月),德川幕臣前岛密(1835-1919)向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递交了一份让人不可思议却又意义深远的建议书——《议汉字之废除》。之所以说这份建议书不可思议,是因为1866年正是幕府统治濒临解体的动荡之时,幕府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治国救急策略,但前岛密的建议书非但不是时局急需良策,而且其讨论的内容更有些匪夷所思,竟是主张幕府废除汉字。对此,他本人亦很清楚,在建议书中坦言:“当下国事多端,人人竞相谋划救急策略之际,此建言有如迂论”。然而,前岛密的这份建议书并未因不合时宜而被历史洪流所淹没。明治中期,当这份建议书被刊载在《茗溪杂志》后,时人皆惊叹前岛密的远见卓识,称其为近代日本文字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从前岛密的生平经历来看,他这份建议书也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与同时代的文化精英一样,前岛密幼年修习汉学,少年时在江户开始接触兰学,青年时代目睹过黑船事件。在日本开国后,他领悟到“凡是国家有识之士必学英语。英语不止美国使用,亚洲要地亦广泛通用”,遂转学英语,并研习西方海军以及商务知识等。在幕末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前岛密凭借个人的社会考察和对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分析,不仅深切认识到英语和西学的重要性,而且对文字与教育、学问以及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之前人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议汉字之废除》中,前岛密阐述了废除汉字的原因、目的和重要性等。首先,前岛密从国家、教育和文字的关系着眼,提出废除汉字旨在普及国民教育。他指出,国之根本在于国民教育,教育要不论国民身份高低,实现普及惠众。若要普及,则需简易文字和文章,因此日本应该效仿西方各国采用表音的假名文字来普及教育,而不用汉字,并最终废除汉字在日常公私场合的使用。接着,前岛密结合个人的体验观察,并借用美国传教士的话为佐证,痛批汉字的弊端,力陈废除汉字的原因:“唯少年时光乃探究事物道理之最佳光阴,然为习此象形文字之无益古学而耗之,少年精神知识因之荒疏……古人将此不便且无益之象形文字舶来,最终视其为国字以常用,实为憾事。吾国人知识如此之低劣,国力如此之不振,究其根源,恐其毒害于此发作,令人痛恨。”①在这里,前岛密借由同西方这个他者的比较以及中国因使用汉字而落后遭侵略的实例,认为汉字非但无用和耗时,成为日本入学习西方知识的障碍;而且毒害和罪责不轻,是日本国力落后的罪魁祸首。对前岛密来说,汉字的弊端和危害不只于此。在建议书的最后部分,前岛密从学问与爱国心的关系立论,更进一步批判汉字对日本人精神的毒害,强调废除汉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他看来,由于使用汉字,日本人重汉学轻国学,治学顺序颠倒,造成日本人尊彼卑己,爱国心受到伤害。只有废除汉字,采用本国文字,重视本国学问,方可兴盛独立自尊之志向,巩固爱国至诚之精神。
如前所述,江户中期以来,日本知识分子通过与西方文字的比较,逐渐开始反思汉字的效用性和便利性,重新正视日本假名文字的优势和便利,但他们并未设想要取消汉字的使用。然而,当西方携带坚船利炮将日本裹挟至资本主义国际秩序中之后,以前岛密为代表的日本文化精英的文字观发生了巨变。在《议汉字之废除》中,前岛密对汉字的批判不再囿限于汉字本身的文字缺陷,而是开始把文字与国力富强程度联系起来,认为欧美列强文字简易,所以国力富强而侵略他国;与之相比,中国由于使用汉字,所以国力不振,遭受欧美列强侵略。按照前岛密的认识逻辑,汉字应被废除也就成为呼之欲出的必然结论。也就是说,面对强劲西方文明对日本固有文明的冲突和撞击,在日本何去何从的历史大转折之际,汉字不再被日本人奉为权威文字,而是面临着被废除的危境。可以说,《议汉字之废除》标志着日本汉字问题的肇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