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 “枫桥经验”生成延续的理论审视
0.00     定价 ¥ 45.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3119975
  • 作      者:
    姬艳涛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学术部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证据运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问题导向”工作作风
  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①。据此,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明确的问题导向,如大革命时期为了回应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开展了五县调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为了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先后开展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逐渐得出了“红色政权一定能够存在,并且必然走向胜利”的结论;为了回答“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毛泽东通过兴国调查的系统开展,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土地革命找到了依据。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调查研究作为我党的传家宝,对于革命道路的探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例如,1978年,为探寻全党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问题,邓小平在北方四省一市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北方谈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本次调查中,邓小平从辽宁到黑龙江、吉林,再到河北、天津,总结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全党当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他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同时,在这次调研中,邓小平首次提出全党工作中心要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命题。②
  1992年,为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南方谈话”。他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同时,通过对深圳特区发展经验的总结提炼,邓小平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总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枫桥蹲点中问题导向工作作风的发扬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①“枫桥经验”的调查研究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将'四类分子'改造为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主线而展开。同时,毛泽东在对“枫桥经验”的批示过程中,还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总结提炼做出了亲自部署,要求重点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群众为什么懂得要这样做;(二)证明依靠群众办事是个好办法”。②枫桥调研团队正是在坚持和发扬问题导向的工作作风基础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挖掘,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供了对策建议与示范典型。
  同时,浙江省委工作队始终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调查研究的重点也应该是人民群众的福祉。”①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应注重群众的生活问题:“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②同时,陈云也指出,地方党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列入其议事日程。“群众的情绪如何,有些什么困难,有些什么要求,如何解决,都是地方党部,尤其是区委和支部,应该严重注意的。把区委和支部的注意力引向讨论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引向当地的群众工作,是今天严重的任务。”“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典型树立”:顶层倡导的制度逻辑
第一节 “典型发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交互
第二节 “典型塑造”:政治标准与政策方针的符号化
第三节 “典型推广”:“以点带面”下的“典型引领”

第二章 “以理服人”:基层创新的价值逻辑
第一节 “以理服人”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以理服人”在“枫桥经验”形成中的功能与价值

第三章 调查研究:中层推动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经验调查”:蹲点式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经验研究”:典型认识论的展开
第三节 “经验检验”: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
第四节 “经验创新”: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传承

第四章 理论自觉:“枫桥学派”生成的文化逻辑
第一节 学派的生成:概念、要素与路径
第二节 理论自觉下“枫桥学派”的知识生产与学术共识
第三节 理论自觉下“枫桥学派”的平台构筑与共同体建设
第四节 理论自觉下“枫桥学派”的学术传承与知识谱系
第五节 回顾与展望:“枫桥学派”的优化路径与发展建议
附录:新时代枫桥式基层治安治理的调查报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