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上时我们煮好蜜饭,用棉垫裹严饭罐,放进旅行袋,好让阿勃拉姆老爷睡觉时不觉得冷,然后我们搭海船渡过黑海到达多瑙河口,接着逆流而上。最后一批云燕飞过了多瑙河,它们翻转身子飞翔,水面印出的不是它们乳白色的胸脯而是黑色的背脊。雾季到了,鸟群越过森林,越过铁门地名,多瑙河上的嶂谷,沿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边界分布,默无声息地南飞,仿佛它们把整个世界的寂静都汇集在它们身上了。第五天在克拉多夫附近撞上一队骑兵,是从特兰西瓦尼亚来的,身上蒙着彼岸罗马尼亚苦涩的尘埃。我们一到巴堂斯基王子的营地,便知迪约尔捷伯爵也参加了战斗,一些将领,诸如哈依达斯汉姆、维代拉尼及海塞尔等人已准备进攻土耳其人的阵地,两天来,剃须匠奔来跑去地为他们剃须剪发,因为他们在不停顿地赶路。当天夜晚,我们老爷他那无与伦比的才智着实让我们开了眼界。
“季节突变,早晨凉飕飕的,可晚上却是热烘烘的——晚上直至午夜是夏天,早晨才是秋天。阿勃拉姆老爷选好了刀,有人给他的坐骑备好了鞍。从塞尔维亚的营地里过来一队骑兵,每个人的袖子里都藏着活鸽子。他们一面骑行,一面抽着长烟斗,烟圈在马耳上方环绕。勃朗科维奇翻身上马后,也接过一根点燃的烟斗,大家就这样抽着烟斗去见维代拉尼将军,听候他调遣。就在此时,从奥地利人的营地传来了喊声:
“‘光身子的塞尔维亚人来了!’
“原来,在骑兵后面冒出了一队除了头上的圆帽几乎是一丝不挂的步兵。他们光着身子穿越被营火照亮的地方,进入大栅栏门,他们身后留下的黑影比他们走得更快些,且比他们大一倍。
“‘你们总不会在黑夜发起攻击吧?’维代拉尼一面问,一面抚摸着他那只大得可以一尾巴扫到人嘴巴的狗。
“‘我们将在黑夜攻击,’阿勃拉姆老爷答道,‘鸟儿会给我们引路的。’
“在奥地利和塞尔维亚的阵地上方,耸立着一座从不下雨的Rs峰,山顶上有土耳其人的要塞和大炮。三天来,他们一直无法接近山顶。将军对勃朗科维奇说,得拔除这个要塞。
“‘如果你们占领了那个要塞,就点燃槭树木,让它发出绿火,’将军道,‘这样便于我们行动。’
“骑兵们奉命出发了,他们依然抽着烟斗。没过多久,我们看见土耳其人的阵地上空飞起一群燃着火焰的鸽子,紧接着又传来了几次火药的爆炸声,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勃朗科维奇和他的骑兵们已返回营地,他们的烟斗还是没熄灭。将军大为惊异,问他们为什么不攻击那些炮群。阿勃拉姆老爷用烟斗指指绿火冉冉升起的山顶——土耳其人的大炮已经哑了。要塞已被攻占。
“次日凌晨,阿勃拉姆·勃朗科维奇老爷由于夜战疲乏不堪,在他的帐篷外睡着了。而马苏迪和尼康·谢瓦斯特则坐下来掷骰子。尼康已是第三天大输特输,可是马苏迪并不罢休。大概他们三人,入睡的勃朗科维奇和两个赌徒,由于某种重要原因而留在弹雨如注的空地上。我没有这种必要,因此及时躲进了安全处所。我刚一躲开,一队土耳其士兵冲进我方阵地,杀死了所有活着的人。紧跟这队士兵之后的是从特雷比涅来的萨勃里阿克巴夏巴夏是奥斯曼帝国高级公职人员,包括将领的荣誉称号。,他不瞅活的,单看死人。随之一个面色苍白、仿佛有一半身体已经衰老、有半撮唇髭已经发白的青年飞也似的来到战场。阿勃拉姆·勃朗科维奇老爷的丝质胸巾上绣有勃朗科维奇家族的族徽独眼鹰。一个土耳其人举起长矛对准独眼鹰用尽平生之力往下刺去,但听得当嘟一声,矛头穿过睡者的胸骨,撞击到他身下的石板。勃朗科维奇用一只手撑起身子,他一生中最后见到的人恰恰就是那青年,红眼睛,玻璃般透明的指甲,半撮银白唇髭。冷汗汇成两道水流,淌到勃朗科维奇脖子上,像结扣一样把他的脖子缚住。他的手抖得出奇,以致他自己看着都感到奇怪,不得不把被矛头刺穿的身体压在那只手上,好使它不再抖动。可是手就像拨动了的琴弦,有好一段时间静止不了。后来,手终于不再哆嗦,他的身躯便悄无声息地倒在那只手上。而与此同时,那青年也訇然一声倒在自己的影子上,肩上那个袋子滴溜溜地滚到一边,他像是被勃朗科维奇的目光砍死的。
“‘难道合罕牺牲了?’巴夏发出一声惊叫。而他手下的士兵以为青年是被掷骰子的人杀死的,便砍死了尼康·谢瓦斯特,后者手里正捏着骰子准备掷出去。然后土耳其人转身来收拾马苏迪。但马苏迪对巴夏嘟囔了几句阿拉伯语,说那青年没死,只是睡着了。这使得马苏迪多活了一天,因为巴夏下令今天暂不将他处死,留他到明天。第二天他被处死了。”
阿韦尔基·斯基拉关于阿勃拉姆·勃朗科维奇的札记以下面这段话作为结尾:
“我是马刀教练,我知道每次砍人招数都不尽相同,乃如每换一个女人作爱,方式都有所不同。区别仅在于,后来有的被遗忘,有的不被遗忘。还在于有些被杀的人或有些女人会记得你。阿勃拉姆·勃朗科维奇老爷之死属于不会忘怀的一类。事情就是如此。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巴夏的几名仆人,端来一盆热水,给阿勃拉姆老爷洗了身子,然后把他交给一个老头儿。那老头儿胸前挂着第三只鞋,其中放着香膏、药草和麻绳。我想这老头儿大概是要给阿勃拉姆老爷治伤,但他只给老爷涂上香膏、胭脂,剃掉胡须,梳理一遍头发,便叫人把老爷抬进巴夏的帐篷……
“‘又多了一个光身子的塞尔维亚人,’我这么想。
“第二天早晨阿勃拉姆老爷死在帐篷里了。那是在1689年,按穆斯林历法是苦难圣徒叶夫季希节。阿勃拉姆·勃朗科维奇断气时巴夏走出帐篷,要了点儿酒以洗净双手。”勃朗科维奇,格古尔详见柱子修士长时间站在柱头上苦修的基督教修士。首倡这种苦修方式的是五世纪的西门。这种苦修者长期栉风沐雨,仅靠头顶上的小棚遮盖。他伫立于三方之地,日以继夜,周围绕以栏杆,靠门生缘梯送饭维持生命,他主要是祈祷,但有时也向围聚的众生传教。。
捕梦者哈扎尔教派,其保护人是阿捷赫公主。捕梦者能释读别人的梦,能在梦里日行千里选择住所,能在梦里捕获指定的猎物——人和物或者野兽。一个最古老的捕梦者的札记曾被保存下来,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在梦里,我们一如水中的游鱼。我们不时游出水面,望一望世界的沿岸,随即又拼命地快速下沉,因为只有在水底深处,我们才感觉良好。我们游出水面的瞬间,发现一物甚为奇特,其动作要比我们缓慢得多,呼吸方法也和我们全然不同,其身体重量由土地支撑,它已丧失肉身的感觉,而我们的肉身感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因为在水下,肉身感和肉身是不可分割的,这两者只能合为一体。水外这怪物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不过是一百万年后的我们罢了,除此之外,在我们和它之间还有个区别,这区别乃一巨大的不幸——它因把肉身感和肉身分开而备受打击……”
传说莫加达沙·阿勒·萨费是最著名的捕梦者之一。他曾进入这一神奇秘密的最深邃之处,他曾成功地在别人的梦里驯养过游鱼,并打开一扇扇门,到达了无人可及的最深处,终于到达天主那儿——每个梦的深处都有一个天主。后来,他突然再也无法释梦了。他有很长时间一直认为他已在这门神秘的艺术中走到了尽头,所以不可能走得更远了。对路已走到尽头的人来说,已不需要路,也不会有人给他指路了。但他周围其他人的想法和他并不相同。他们向阿捷赫公主吐露了隐情,公主给他们解释了莫加达沙·阿勒·萨费的遭际:
每月一次的撒盐节上,在我们三个都城的郊外,哈扎尔可汗的信徒和你们——我的信徒和捍卫者——展开厮杀,相互拼个你死我活。到了夜晚,人们就把他那边的战死者埋入三个墓地: 犹太人墓地、阿拉伯人墓地和希腊人墓地,我这一边的亡故者则掩埋于哈扎尔人墓地。这时,可汗平静地打开了我卧房的铜门,室内点着一支蜡烛,芳香的烛火因他炽烈的情欲而不住颤悠。这种时候我不朝他看,因为世上所有心花怒放的情人的表情是一样的。我们一起过了夜,但凌晨在他离去时,我从铜门上看了看他的面孔,我从他疲乏的脸上看出了他的欲望、他的目的和他是谁。
你们那个捕梦者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毫无疑问,他已达到他从事的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在庙宇里为别人的梦祈祷,在梦者的意识里他已无数次地被杀死。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最美的内容——梦的内容——存留下来,为他所用。要是他在攀登途中毫无过失的话,按说他是可以在他释读的梦的尽头见到天主的。既然他从爬到的高度下降到现世的归途,他一定犯有过失。他为此付出了代价。“归途须小心!”阿捷赫公主最后告诫道,“一次糟糕的下降可能废掉一次到达山顶的胜利攀登。”
基里尔(萨洛尼卡希腊港口,在拜占庭帝国,萨洛尼卡仅次于君士坦丁堡,为第二大城市。的康斯坦丁或称哲学家康斯坦丁,826或827一869)正教圣徒,哈扎尔大论辩希腊方面的参与者,斯拉夫字母的创造者。莱昂总督的第七子,其父由拜占庭宫廷派驻萨洛尼卡,执掌行政及军务。康斯坦丁本人也身兼数职,其中有行政和外交方面的官职。他是在不设圣像的空荡荡的教堂里长大的,那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反圣像崇拜者的天下。他们中间有许多萨洛尼卡人,康斯坦丁的导师中有不少是知名的反圣像崇拜者。数学家列昂教他荷马史诗、几何学、算术、天文学和音乐,他和他的表兄语法学家约翰(837—843)一样,也是一名反圣像崇拜者。康斯坦丁的第二位导师佛提乌是位著名的哲学家和主教,他教康斯坦丁语法、雄辩术和哲学。佛提乌有个外号,叫做“基督教的亚里士多德”,他和数学家列昂都是人文主义复兴的倡导者,拜占庭再次证明了他是古希腊人的后裔。佛提乌所从事的天文学和魔术研究属于被禁止的学说;拜占庭皇帝说他有一副“哈扎尔人的嘴脸”,还有人在宫廷散布这样的流言,说佛提乌年青时代曾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一个犹太巫师。康斯坦丁对各种不同的语言非常感兴趣,他认为语言和风一样,是永恒永存的。一如哈扎尔可汗占有宗教信仰不同的诸多女人,他也经常换学语言。除希腊语外,他还研习斯拉夫语、希伯来语、哈扎尔语、阿拉伯语、撒马利亚语及哥特式字体和“俄罗斯”字体。他长大成人后,迷上了旅游。他始终随身带一条毯子,说,我的毯子所到之处,那地方就是我的国家。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原始部落中度过的,每次同他们握过手后,他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十指是否齐全。其实,疾病才是他生命中的安宁之岛。当他生病时,便把除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统统忘却。再者,他的病至少有两个原因所致。843年,反圣像崇拜者的势力被推翻,加之狄奥菲鲁斯皇帝驾崩后,崇拜圣像的宗教观念终于确立,康斯坦丁不得不隐居于中亚的一个修道院里。他暗自思忖。“就连天主也会退隐,让位于世俗。我们的眼睛是我们前方事物所瞄准的目标,是它们瞄准眼睛,而非眼睛瞄准它们。”随后,他又不得不重返首都,公开抨击他原来的导师,以捍卫崇拜圣像的宗教观念。“以为我们的思想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这是一种错觉,”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头脑和我们自身全部存在于思想中。我们和我们的思想有如大海和潮流,我们的肉体是大海中的一股潮流,而思想便是大海自身。所以,肉体是通过思想才在世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至于灵魂,它的作用是为肉体和思想当床铺……”
他也背弃了原先他宗师中的一位: 他的胞兄梅福季,后者至死不肯改变自己的主张。他背离胞兄及以前的神师,使他得登龙门成了显达之人。
他在为君士坦丁堡宫廷效劳期间,先司斯拉夫某省的执政官一职,后为首都王室太学校长;作为神职人员,他曾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堂的史籍管事,后又成为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哲学教授,鉴于他博学多才,他曾获“贤人”这一荣誉称号,这个称号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终结。他就是从那时起改换门庭的,他遵循一则水手的谚语处事,谚语的大意是,聪明鱼的肉要比蠢鱼的肉硬,而且有害。蠢鱼进食不加选择,而聪明鱼只挑蠢鱼吞食。
他的前半生一直躲避圣像,而他的后半生则把圣像当作盾牌使用。人们由此推断出,他后来惯于接受的是圣母马利亚的圣像,而非圣母马利亚本人。当他将圣母马利亚同可汗的朝臣作比较时,他的比较对象是男子而非女人。
那时,他所生活的世纪已经过去大半,他的人生也已过半。他拿来了三枚金币,把它们放入钱袋,他思量着: 我要把第一枚金币送给一个吹号艺人,第二枚送给教堂唱诗班成员,第三枚送给演奏圣乐的乐师。随后,他开始了毫无目的的漫游。他风餐露宿,从不歇息。851年,他来到了巴格达附近萨马拉的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伊斯兰国家的领袖。的居所。他从这次外交游访返回后,在镜子上看见了自己第一道皱纹,他称之为萨马拉皱纹。859年,康斯坦丁到了与亚历山大三世大帝驾崩时一样的岁数: 三十三岁。
萨洛尼卡的康斯坦丁,摹于九世纪壁画。
“和我同岁的人在地下的要比在地上的多,”他想道,“每个时代,如拉美西斯三世拉美西斯三世是古埃及国王(公元前1198—前1166在位)。时代、错综复杂的克里特时代、君士坦丁堡初建时代,都有人与我同岁却已亡故。有朝一日我也一样: 我入地下,而许多与我同岁的人还活着。只是我在地上添岁增寿,无异于抛弃了那些比我年轻的死者……”
860年,当斯拉夫人进攻君士坦丁堡时,身在小亚细亚奥林匹斯山的康斯坦丁给斯拉夫人设下了一个圈套。在修道院静谧的小室里,他发明了他们最早的字母形象。起初,他发明的字母是圆形的,但斯拉夫语非常原始粗愚,无法用墨水来表现,于是,他就想出另一种字母形态: 用铁栏框将字母框起来,就像用笼子把未驯服的鸟关起来一样。后来,当它被驯服又吸收了希腊语后(每一种语言都吸收其他的语言),斯拉夫语才得以形之于字母,即格拉哥里字母公元九世纪后期传入巴尔干斯拉夫语地区的文字。……
达乌勃马奴斯记述创建斯拉夫文字经过时曾如是说: 蛮人的语言怎么也不肯听凭驯化。有一次,在一个为时仅三个礼拜的短暂的秋天,兄弟俩指基里尔及其兄梅福季。坐在修道室苦思冥想一种新的字母,此种字母后来就被称作基里尔字母。工作进行得很不顺手。从修道室向外瞧,静静的仲秋景色尽收眼底,那份子寂静的长度足有一个钟点的路程,而其宽度还要加上一倍。此时兄长梅福季叫他弟弟瞅四个泥罐。那些泥罐就放置在修道室的窗台上,但不是在窗栅里面,而是在窗栅外面。
“如果修道室的门是反闩的,你怎么取那瓦罐呢?”他问。康斯坦丁二话没说,把一只瓦罐打破,从窗栅空隙处拿进碎片,然后用唾沫和着脚下的泥土,把瓦罐粘成原来的模样。
基里尔兄弟也用此法对待斯拉夫语言——把这种语言打破,通过基里尔字母的窗栅空隙,将碎片放进嘴里,用自己的唾沫和脚下的希腊泥土把碎片粘合……
同年,哈扎尔的可汗派遣使者来见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三世,要求从君士坦丁堡派人去给他阐释基督教义。皇上便和有“哈扎尔通”之称的佛提乌商量。这本是一种婉拒的手法,可是佛提乌却当了真,推荐由他监护的弟子哲学家康斯坦丁出任。后者便和他的兄长梅福季率第二传教士团出发去哈扎尔国,史称哈扎尔传教士团。半途中,他们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赫尔松作了停留,康斯坦丁就在那里研习希伯来语和哈扎尔语,以为其使命作准备。他思忖:“人人都是其受难者的十字架,而长钉也会从十字架上穿过。”抵达哈扎尔宫廷后,他见到了伊斯兰教使者和犹太教使者,他们也是可汗邀请来的。康斯坦丁就这样参加了哈扎尔大论辩,发表了他的《哈扎尔论说》。此书后来由梅福季译成斯拉夫文。哲学家康斯坦丁驳斥了犹太教拉比和伊斯兰苦行僧提出的旨在捍卫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论点,他力劝哈扎尔可汗改信基督教,说不可在碎裂的十字架前祈祷,正在此时,康斯坦丁看见了他自己脸上的第二条皱纹: 哈扎尔皱纹。
863年已经临近,这时,康斯坦丁正值亚历山大城的哲学家斐洛死亡时的年纪: 三十七岁。康斯坦丁已完成了斯拉夫字母的编创,由其兄陪同,出发去摩拉维亚中欧一地区。中世纪大摩拉维亚王国中心,公元前四世纪先后由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部落居住。,周围是与他同胞有些相像的斯拉夫人。
他把经文手稿译成斯拉夫文,他周围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的眼睛紧靠额角,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他们将蛇绕在腰间权作皮带,睡觉时头朝南,把掉落的牙齿扔向屋顶。他们用手指抠鼻孔,一面叽叽咕咕地祈祷一面咽下流进嘴里的鼻涕。他们洗脚不脱鞋,吃饭前先朝食物里吐唾沫。这些人一闻到臭肉腐尸的气味便蜂拥而上,他们思维敏捷,人人能唱善吟,康斯坦丁听到他们的吟唱之后,发现自己有了第三条皱纹——斯拉夫皱纹——心头顿时涌起莫大的悲伤。这第三条皱纹似雨滴一般斜向淌过额头……867年,他离开摩拉维亚来到潘诺尼亚罗马帝国的行省,相当于现在匈牙利西部以及奥地利东部和南斯拉夫北部的部分地区。当时主要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还有少数克尔特人。,随后又到威尼斯,他在那儿用三种语言参加论战,这三种语言阐述的观点是: 只有希腊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不愧为礼拜仪式上用的语言。威尼斯人问他:“残害耶稣的刽子手,是犹大整个身体呢还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此时,康斯坦丁察觉到他脸上的第四条皱纹出现了: 威尼斯皱纹,这条皱纹加上萨马拉皱纹、哈扎尔皱纹和斯拉夫皱纹,它们纵横交错地分布在他的脸上,好似四张网撒向同一条鱼。他将第一块金币送给吹号艺人,趁他吹号的当儿,他用三种语言问道:“一支军队里使用的军号跟他的一样吗?”那是在869年,康斯坦丁想到了四十三岁去世的拉韦纳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历史上作为西罗马帝国、东哥特王国、拜占庭的都城达350年。的波伊提乌波伊提乌是古罗马哲学家、神学家、政治家。,现在,康斯坦丁也到了四十三岁。应教皇的召见,他去了罗马,他成功地陈述了他的想法及为何用斯拉夫语做日课经的理由。其兄梅福季始终随他而行,他的一些信徒也领受了神职。
当他谛听着教堂里的圣歌,回首他的一生时,不禁暗自感叹:“一个人纵然具有天赋,但当他生病时,要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艰难费力;而另一个人即便不具天赋,只要他身体无恙,完成同一项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不会比前者更多……”
此时,罗马正在举行一次用斯拉夫语做的弥撒,康斯坦丁把第二块金币送给了唱诗班成员。遵循祖传的习俗,他将第三块金币含于舌下,然后在罗马的一个希腊修道院隐居,直至去世,那年是869年,人们只知道死者是一名叫基里尔的修士。
主要史料来源: 有关对基里尔和梅福季研究的一些重要参考书目由G·A·伊林斯基收集在他的(Оиыш сисшемашической кириломефоɡьевскоj библиоiрафии)中,后又经波普鲁热科、罗曼斯基、伊万卡、佩特鲁维奇等人作了大量的补充。F·德沃尔尼克在其新版的专著《从拜占庭的角度看康斯坦丁和梅福季之传说》(1969)中,披露了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达乌勃马奴斯版的《哈扎尔辞典》(Lexicon Cosri, Regiemonti Borrusiae, excudebat Ioannes Daubmannus 1691)曾提及一些有关哈扎尔人及哈扎尔大论辩的情况,但那个版本已被毁。可汗哈扎尔国元首。哈扎尔国的京都是伊蒂尔,夏宫则在里海边上,称谢缅杰尔。史家认为哈扎尔宫廷接待希腊传教士乃是政治决策的结果。早在740年,哈扎尔的一位可汗就曾请求君士坦丁堡为他派遣一名精通基督教教义的传教士。到了九世纪,巩固希腊—哈扎尔联盟成了刻不容缓的事,因为他们面临着共同的危险,俄国已挥戈君士坦丁堡,并已从哈扎尔人手中夺取了基辅。另外还有一个危险: 当时在位的可汗没有王储。有次一批希腊商人求见可汗,可汗召见并宴请了他们。希腊商人一律是矮个儿,黑发,毛发浓密,胸毛甚至可以像梳头那样梳出造型,与他们一起欢宴的可汗相比之下无疑像个巨人。眼看就要变天了,鸟儿像苍蝇扑向镜子似的尽往窗玻璃上撞。可汗厚赏商人,把他们送走之后回到宴客的地方,偶尔瞥了一眼桌上吃剩的骨头。希腊人吃剩的骨头堆得像小山也似,仿佛是巨人食后遗留下来的,而可汗的却像个孩子吃剩的骨头只有一丁点儿。于是他立刻召来侍从,命令他们好好想想异邦人席间说了些什么。可是谁也记不清楚。总的意见是: 希腊人压根儿没说话。此时侍从中的一个犹太人站出来说他能够帮助可汗。
“倒要瞧瞧你能生出什么法子,”可汗回答,然后舔了舔圣盐。那名侍从领来一个奴隶,命奴隶伸出一只手来。这只手和可汗的左手一模一样。
“把他留下,”可汗吩咐,“你这法儿不错,照此办下去。”
于是派遣使者分头往哈扎尔王国各处寻找。三个月后犹太侍从又领来一名青年朝见可汗,这青年的脚踝和可汗的毫厘不爽。后来又找到了一副膝盖,一只耳朵,一条肩膀——全和可汗的一样。渐渐地宫中聚集了许多青年小伙,其中有士兵,有奴隶,有走绳艺人,有犹太人,哈扎尔人和阿拉伯人,如果从每人身上取下一部分躯体或者肢体,就能拼成一个年轻的可汗,和在伊蒂尔当政的可汗就像两滴水那么相像。现在单缺头颅,但怎么也没见找到。终于有一天可汗召来犹太侍从向他当面索取: 如果他交不出可汗的头就砍掉他的头。犹太侍从竟毫无惧色,可汗大为惊奇,问他为什么不害怕。
“如果小的害怕,去年就该害怕了,而不是今天。小的一年前就已经找到了头颅,而且已在宫中保存了好几个月,只是不敢呈献罢了。”
可汗立刻命令带上来。犹太侍从领进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的头简直是可汗头像的复制品,若在镜中见到,准认为就是可汗,只是要年轻些。可汗当即下令把所有遴选出的人统统带上,吩咐犹太侍从用这些人造出一个新可汗。这些人被剜肉断臂,痛得在地上打滚。犹太侍从在新造出来的人的额际画了一道符,后者便从可汗宝榻上一跃而起。现在,剩下的事是要把新造可汗送去试验。于是犹太侍从把他送进了可汗的宠妃阿捷赫公主的内寝。翌日一早,公主命侍从传话给真可汗:
“昨晚来我内寝行房的是行过割礼按犹太教规定,以色列人中男孩诞生后第八天都受割礼,用石刀割损男婴阴茎的包皮。的,而你并未行过。这就是说,要么他不是可汗,而是另外什么人;要么可汗归化了犹太教,行了割礼,已不再是可汗。到底是怎么回事,由你去发落吧。”
可汗问犹太侍从有这点区别是否重要,后者回答道:
“王上也施行割礼,就没有区别了。”
可汗拿不定主意,又反过去问公主,想听听她的意见。公主把可汗带进宫中的地下室,让他看看可汗的化身。按照公主吩咐,化身已被锁在铁牢里,但他力大无穷,将铁笼摇得铮铮响,眼看就要把锁链挣断。一夜之间他已长成了个伟丈夫,真可汗与他一比简直像个孩子。
“要不要我放他出来?”公主问。可汗吓得连连摆手,命令把这个行过割礼的可汗处死。公主朝巨人前额啐了口唾沫,顷刻间巨人倒地死了。
自此可汗信奉了希腊正教,还和他们缔结了新的联盟。
中译本译者序........................................................................................... 5
卷首导语..................................................................................................... 9
一、《哈扎尔辞典》编纂始末........................................................ 9
二、《哈扎尔辞典》版本溯源........................................................ 17
三、《哈扎尔辞典》使用说明........................................................ 19
四、 达乌勃马奴斯母版序言残片(译自拉丁文)
达氏母版于 1691年面世后被毁
.......................................... 26
红书
—基督教关于哈扎尔问题的史料............................................ 31
绿书
—伊斯兰教关于哈扎尔问题的史料........................................ 159
黄书
—古犹太教关于哈扎尔问题的史料........................................ 261
补编一
杰奥克季斯特·尼科尔斯基神甫
—初版《哈扎尔辞典》的编纂者................................................... 361
补编二
阿布·卡比尔·穆阿维亚凶杀案证词................................................ 389
笔录(节录).............................................................................................. 391
结束语.................................................................................................................... 399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