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淳安历史的32张面孔
0.00     定价 ¥ 78.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17143628
  • 作      者:
    鲍艺敏
  • 出 版 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反映了淳安县的文化风情。 淳安的文化也好,文脉也罢,核心因素是人物,是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轨迹,是一个个人物的活动轨迹构成了一个个文化现象。 本书对于进一步发掘提升宣传推介淳安县的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淳安县文化自信,具有广泛的地方特色文化普及教育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不羁之才皇甫湜
幸好有皇甫湜,盛唐时期淳安的文坛才不寂寞。不独淳安,即便立身群星璀璨的中唐,他一点也不逊色。
他率性放达,特立独行,恃才傲物,桀骜不驯。他活得很纯粹,是一个性情中的名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字,明白了什么叫文化自信。
让我们走近中唐,走近皇甫浞,走近大师。
皇甫湜(777—835),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淳安)人,中唐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追随者。进人中唐时期,随着李白、杜甫的相继离世,韩愈、白居易、皇甫湜、李翱、李贺等人继踵文坛;中唐文风兴盛不衰,依旧是那么疾风劲厉、惊世骇俗。
皇甫湜出身于书香门第,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热衷于追求功名、安邦定国、救济苍生。为了实现抱负,未及弱冠他便走出家门,漫游各地。这时期,他不屑于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希图靠某个有力人物的荐举而入卿拜相。皇甫湜曾在《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中回忆自己第一次拜见顾况时的情形:“以童子见君于扬州孝感寺。君披黄衫,白绢鞳头,眸子了然,炯炯清立,望之真如白圭振鹭也。即接欢然,以我为扬雄、孟子……”
贞元十二年(796)四月前后,扬州孝感寺内,一个初出茅庐的乡间少年,带着自己的诗文,独自一人去拜谒著作佐郎顾况。此时的顾况“不能慕顺,为众所排”,贬谪途中,在孝感寺小住。皇甫浞或许也游历到了扬州,听到顾况的行程,便决计拜见自己心中的偶像,他只想得到一个求证。
顾况打量着站在面前这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气貌刚质,眼无惧色,锋芒逼人,与自己年轻时候有几分相像,当下便有些喜欢。一经交谈,便觉他言辞犀利、气势雄奇,恍如扬雄、孟子出世。
顾况是何许人也?是曾慧眼辨识还不曾出名的白居易的人。白居易于贞元三年(787)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便拿着自己所写的诗歌去拜见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三个字,便笑说道:“此地米价正贵,居住不易啊!”边说边打开诗稿,待看到第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由得赞叹着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住下来就容易多了。”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夸赞白居易的诗才,白居易的诗名从此传开了。
顾况为人怪诞,洒脱不羁,文风亦一如其人,意境奇特,骏发踔厉。给少年皇甫浞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他的人生轨迹或多或少追随着他的影子。
皇甫浞自得到顾况的奖掖,信心爆棚,随后赶赴长安科考,想要一举中第。未曾料天不遂人愿,功名无望。落榜后他在京城等地结识了独孤申叔、刘敦质等朋友,遍游了中原大地,顺便南归睦州老家小住。其《东还赋》云:“归去来兮,将息我以倦游……朝吾既去夫帝乡,越嵩华而并河。经淮水兮凌大江,抵扬州之寄家。”
初出茅庐的皇甫湜,面对现实不得不低垂高傲的头颅。此后,他又远游岭南,郁郁苦闷,不甚得意;不久改投江西观察使李巽幕下,作《上江西李大夫书》,但满腔热情换来的只是李巽的轻慢。他坐了冷板凳。心高气傲的皇甫浞如何受得了这等待遇,收拾行装,打道回府。《让风》有诗云:“昨以南昌,迄于建康,悠悠三千,厥路何长……今由建康,抵于我家。”这次回家一待就是数年,直到贞元十九年(803),皇甫浞再度进京,得以结识韩愈而名扬京师。那年血气方刚的他二十六岁。
韩愈这一年由国子监四门博士晋升为监察御史,他性格直爽坦率,“鲠言无所忌”,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性事务。这些脾性与皇甫浞都非常相似,况且两人关于文学方面见解契合,有反对骈文贵族化的倾向。韩愈为此提倡古文运动,主张“以文载道”,创立一种新的文体,其标准是“惟古于词必己出”和“文从字顺各识职”。皇甫湜立即被韩愈的主张所吸引,后来他与李翱都成为这场古文运动的主力军。他在《题浯溪石》一诗中,对韩愈推崇备至:“退之全而神,上与千载对。”
韩愈虽年长皇甫湜九岁,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身兼功名,处处提携皇甫浞,逢人便说:“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而不及持正(皇甫湜)。”视他为自己衣钵的承继者。无怪乎在韩愈病逝的长庆四年(824),特意写信给皇甫浞,嘱托他替自己作墓志。十二月丙子,韩愈病逝,次年正月,皇甫浞作《韩文公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
皇甫湜在长安期间,除了顾况、韩愈、独孤申叔、刘敦质之外,还结识了白居易、李翱、柳宗元、贾岛、牛僧孺等人。唐末王定保所撰《唐摭言》,记述了大量唐代文人名士的遗闻佚事,多记正史所不详述者,其中就有关于韩愈和皇甫湜为牛僧孺延誉之事的记载:“(牛僧孺)先以所业谒韩愈、皇甫员外……二公访之,因大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访几官先辈,不遇。’翌日,自遗阙而下,观者如堵,咸投刺先谒之。由是,僧孺之名,大振天下。”
牛僧孺曾是唐穆宗、唐文宗时的宰相,考取功名前也去拜谒皇甫湜,希冀得到他的认同。当时有一种说法:“韩文
展开
目录
不羁之才皇甫湜
花间派词人皇甫松
“圣公”方腊
瀛山达人詹仪之
恭圣仁烈皇太后杨桂枝
理学名家钱时
“石峡三贤”方逢辰
遗民诗人何梦桂
富山先生方一夔
“白衣太史”徐尊生
徐哑的戏剧人生
承上启下余思宽
“诤者”徐鉴
“良御史”应颢
“三元宰相”商辂
“忍者”胡拱辰
“狠人”徐贯
“达尊者”徐楚
提刑官徐廷绶
倚剑长叹话詹理
阿寄的荣耀
文化守护神方应时
“吾溪书院”山长徐应簧
文韬武略方学龙
“清朝耳目”毛一鹭
大明忠魂汪乔年
“松凉夏健人”方象瑛
“文中三豪”毛际可
“天下第一廉吏”徐士讷
“通经者”方檠如
政商翘楚王文典
折戟沉沙邵瑞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