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沙漠》构思的机智集中体现在关注生活中内容与形式的反差及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以此提炼故事情节,从而使作品拥有了幽默、讽刺以及抒情的特质。
| 摆书摊的老人 |
德化街摆地摊的多,熙熙攘攘,人群绊腿。我不得不下了自行车推着走,刚推几步,一眼瞟见一个老人也在摆摊,摊位上却是摆放的书,还有好几摞旧杂志。老人一转脸,我认出是市一中的退休教师李正。他可是全省的名师,还上过电视台,当过人大代表呢。
我上前打了招呼。李老师转身道:“周林老师呀,你怎么来这里,买菜?”我说:“您可别在周林后加‘老师’二字。我教书时,您没少辅导,就是您的学生。”他说:“那时你教书的悟性挺高呀,在青年教师中很拔尖,我给市教研室推荐过,可惜你又不教学了,要不然——”他的话戛然而止。
我顿时无语。是呀,我调市直机关来十几年,成天也是忙忙碌碌,就弄了个“副科级科员”,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我找话道:“您怎么不让孩子跟着您?”李老师苦笑着说:“我自己出版的书,想送他们一套,儿子闺女和孙子都赶紧摆手说不要不要,能让他们来跟我干这个?”
好一会儿了,李老师的书摊位无人问津。虽不时有人过来,但都是利用他书摊前的空位跟相邻的杂货摊主交流。这个杂货摊倒是顾客盈门,是卖手机包、手机护屏、手机链之类的东西。
我随手翻翻摊上的书刊,说:“这些杂志上还有您的批注啊?”李老师说:“咱就是教教学,读读书,看着书有想法了就随手记点,别的也不会。”
我说:“我记得您家里的几个书柜满满的。”李老师说:“是呀,孩儿们也笑我不会置产业。这辈子就是爱逛书店订杂志,攒下不少,原想捐给学校,毕竟在那里几十年——约好时间到时候了却不见人影,催促好几次,咱自己都觉没意思了,估计不会要了。后来联系区里图书馆,才捐出一大部分。还剩下些杂志,还有些史学书。也是,人都忙着扣手机,有几个想翻看咱这古董?”
终于有两个穿蓝色校服的少年过来了,一高一矮。高个子把自行车支好,到这里弯下腰翻着杂志看目录;矮个子一脚点地说:“走吧,练习册还做不完呢。”
高个子说:“你先走,我再看看。”矮个子学生就骑车走了。高个子又细细地翻阅一阵,最后拿起一本《大众史学》,估重似的在手里掂量几下,问:“老爷爷,多少钱一本?”
李老师说:“原书定价都是十块,旧书,三块钱。”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