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旧称大夏大学)历史系和世界史研究院,在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对世界史学科的支持下,根据学科优势和特点,在重要国家选择合适伙伴成立“海外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基于双方校际、院系、师生之间的长期合作,为互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既重点凸显历史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又显示了双方师生各自的研究方向。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海外工作站共有5个。
前言
上编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形成论——兼述吉田茂的政治决策(朱成林)
冷战转折下美日对冲绳归属问题的政策演变(刘 凯)
战后初期日本芦田外交的经济因素再探讨(李 臻)
从原水爆禁止世界大会到原子力日——战后日本“核敏感”变化探析(1954-1969)(王盛吉)
日本与缅甸关于战争赔偿的交涉(史 勤)
三木武夫内阁的中日缔约政策(刘夏妮)
日本对中亚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浦佳佳)
下编
冷战是什么——对冷战后世界的启示(菅英辉)
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可能性——如何研究东亚共同体?(毛里和子)
区域研究的最前沿:回顾“创立现代亚洲学”的奋斗历程(毛里和子)
探索实现东亚地区和谐的研究方法:从国际理论和跨学科对话的视角(森川裕二)
《日本外交文书》编纂刊行事业的80年(波多野澄雄)
强制与自主之间:东方阵营围绕日共武装斗争方针的内部关系(1949-1955年)(松村史纪)
附录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合作的现状(外务省内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合作室)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