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绿色企业评价领域的大胆探索!
创“12321”的绿色企业评价方法体系!
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企业是适应绿色发展需求的新型企业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迈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内容。本书研究了绿色增长理论,在绿色企业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并提出在企业层面建立绿色信息系统,在各个层面推行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1. 绿1色企业发展概论
1.1 绿色的涵义辨析
绿色和绿色发展目前是炙手可热的词汇,这里的绿色显然不再是作为 一个单纯表示颜色的名词,而是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代名词,表达出与关注 环境、爱护环境有关的环保涵义。正因为如此,现在似乎在任何事物之前冠 以绿色二字就会传递出一层环境友好的意思,彰显一种爱护环境、注重生态 的态度。于是乎以绿色为前缀的新名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有人人谈绿 色,事事讲绿色,处处称绿色之势。然而,这种光鲜态势的另一面却是概念 泛滥、歧义泛滥、伪绿色和泛绿色泛滥的混乱局面,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绿色 缺乏正确的理解、规范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因此,当前的绿色发展工作首 先亟需梳理绿色基本理论,澄清模糊认识和混淆观点,建立绿色发展规范和 评判标准,使绿色研究和实践走上健康正轨。
绿色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出现的历史并不算长,最早始于英国著名环境 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于 1989 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绿色经济的蓝图》 报告。之后,这一用法在国外时有出现但影响不广,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却 快速流行,被广泛采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绿色的象征性使用 可能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语言特点,含意模糊、界限不清但是寓意和象征性 强。二是绿色恰巧最适于描述中国当前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即由现行的环 境不友好型经济向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而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转 型和转移已经基本完成,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绿色已经不再是关注的 重点。在世界欠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低下,关注的重点 还在如何快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而环境状况虽然有好有坏,绿色也尚 未成为关注的重点。
国际上,绿色由一个象征性名词上升为一种理念和实质性的发展战
略始于 2011 年国际组织推出的两篇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报告,即经济合作 与 发 展 组 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 称 OECD)的《迈向绿色增长》报告以及联合国的《绿色经济倡议》报告。 这些报告明确提出了绿色的内涵、理论、内容和发展战略。相比于国际社 会,绿色发展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涵义和更丰富的内容。时间上,它 意味着超越中短期的更长远的未来;目标上,它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发 展、循环发展甚至生态文明建设联系起来,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代 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明的提升。特别是,绿色发展更关注环境问题, 关心当下我们自己家园的生存环境状况,强调当前及中短期未来的发展目 标和解决方案。可见,绿色现在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内外一致的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进程已经启动。
绿色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但也存在区别。OECD 和联合国 等绿色倡导者已明确将绿色定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中短期发展战略 或工具。可持续发展表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情形,是人类社会实现长 期永续发展的远大理想目标,目前规划的实现目标为 21 世纪末,距今尚有
80 多年的时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充满着困难和挑战。为了推动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程,联合国于 2000 年制定了中短期的千禧发展目标,
提出至 2015 年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目标。目前来看,这 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2008 年,联合国又推出了绿色经济倡议,提 出至 2030 年的中短期时间里将当前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
展。可见,绿色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近期发展战略,确切指从 2015 年
至 2030 年或延长至 2040 年左右这段时间。 关于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或绿色增长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可
以理解为是同一个概念,其基本涵义都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或改进自然资产状况。确切地说,绿色发展、绿色经 济和绿色增长分别指绿色的发展方式、经济模式和增长战略,这些都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国际上,绿色发展的提法并不多见,通常的提 法叫 Green Growth,即绿色增长。绿色增长有比较明确的涵义,即指在未来 15~25 年的中短期时间里将经济增长与环境损耗脱钩,从而使得社会经济发
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如图 1.1 所示)。
在图 1.1 中,顶端的三条横线分别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即环 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期望至本世纪末能够步入 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其中,生态发展、循环发展和低 碳发展等其他发展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内容。图中下端的线条表示当前 社会的发展状态和轨迹,即褐色发展。绿色发展就是指当前褐色发展轨迹 向可持续发展轨迹的转移过程,确切指 2015 年至 2040 年这个期间。因此, 绿色发展仅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中短期发展战略或手段。
1. 绿色企业发展概论 ………………………………………………………… 1
1.1 绿色的涵义辨析 ……………………………………………………… 2
1.2 绿色的去伪求真 ……………………………………………………… 6
1.3 绿色产业 …………………………………………………………… 10
1.4 绿色企业 …………………………………………………………… 13
1.4.1 绿色企业发展动因 ………………………………………… 14
1.4.2 绿色企业建设内容 ………………………………………… 17
2. 绿色企业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19
2.1 绿色企业评价的理论基础 ………………………………………… 20
2.1.1 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价与绿色企业评价 …………………… 20
2.1.2 自然资产价值理论与绿色企业评价 ……………………… 21
2.1.3 企业环境评价与绿色企业评价 …………………………… 22
2.2 绿色企业评价的概念框架 ………………………………………… 23
2.2.1 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增长框架下的企业 …………………… 24
2.2.2 企业与自然系统间的交互关系 …………………………… 24
2.2.3 企业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交互关系及环境影响 ………… 25
2.3 绿色企业评价的内容 ……………………………………………… 25
2.4 绿色企业评价的基本方法 ………………………………………… 26
2.4.1 制定评价标准 ……………………………………………… 26
2.4.2 建立指标体系 ……………………………………………… 27
2.4.3 采集处理数据 ……………………………………………… 28
2.4.4 评价绿色表现 ……………………………………………… 29
2.4.5 排名、评级和认证 ………………………………………… 29
2.4.6 验证评级结果 ……………………………………………… 30
3. 绿色企业评价标准 ……………………………………………………… 31
3.1 绿色企业的目标、管理及战略 …………………………………… 33
3.2 空气 ………………………………………………………………… 37
3.3 土地 ………………………………………………………………… 41
3.4 水 …………………………………………………………………… 43
3.5 资源 ………………………………………………………………… 45
3.6 能源 ………………………………………………………………… 48
3.7 生物多样性 ………………………………………………………… 50
3.8 垃圾 ………………………………………………………………… 52
3.9 产品全周期环境影响 ……………………………………………… 56
3.10 绿色供应链管理…………………………………………………… 60
3.11 绿色管理与实践…………………………………………………… 62
3.12 企业环保社会责任………………………………………………… 65
4. 绿色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 67
4.1 指标体系设计 ……………………………………………………… 68
4.1.1 设计原则 …………………………………………………… 68
4.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69
4.1.3 设计思路 …………………………………………………… 69
4.1.4 指标体系的维度与分类 …………………………………… 69
4.2 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 71
4.2.1 总指标体系 ………………………………………………… 71
4.2.2 企业报告指标体系 ………………………………………… 72
4.2.3 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 73
4.2.4 企业基准指标体系 ………………………………………… 75
4.3 数据搜集 …………………………………………………………… 77
4.3.1 数据来源 …………………………………………………… 77
4.3.2 数据获取的方式 …………………………………………… 78
4.3.3 数据获取需要注意的问题 ………………………………… 78
5. 企业绿色表现评价 ……………………………………………………… 81
5.1 绿色表现指标分析 ………………………………………………… 82
5.2 绿色强度指标分析 ………………………………………………… 85
5.3 绿色进步指数分析 ………………………………………………… 87
5.4 绿色脱钩指数分析 ………………………………………………… 88
5.5 绿色基准指数分析 ………………………………………………… 90
5.6 绿色表现评价清单 ………………………………………………… 93
6. 企业的绿色排名、评级与认证 ………………………………………… 97
6.1 企业绿色表现的排名和评级 ……………………………………… 99
6.2 指数排名法 ………………………………………………………… 100
6.3 企业绿色等级及其划分标准 ……………………………………… 105
6.4 筛选评级法 ………………………………………………………… 108
6.5 绿色企业认证 ……………………………………………………… 112
7. 绿色企业评价流程 ……………………………………………………… 113
7.1 工作框架 …………………………………………………………… 114
7.2 工作阶段 …………………………………………………………… 115
7.3 工作环节 …………………………………………………………… 117
8. 中国上市公司 2017 绿色表现排名 …………………………………… 119
8.1 背景和意义 ………………………………………………………… 120
8.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 121
8.2.1 基本情况 …………………………………………………… 121
8.2.2 主要特征 …………………………………………………… 123
8.3 上市公司绿色排名指标体系构建 ………………………………… 124
8.3.1 构建思路 …………………………………………………… 124
8.3.2 构建原则 …………………………………………………… 125
8.3.3 上市公司绿色排名指标体系 ……………………………… 126
8.4 上市公司绿色排名方法 …………………………………………… 127
8.4.1 常用的排名方法 …………………………………………… 127
8.4.2 绿色企业排名方法 ………………………………………… 128
8.5 上市公司绿色排名的实证研究 …………………………………… 129
8.5.1 数据采集及处理 …………………………………………… 129
8.5.2 排名结果 …………………………………………………… 130
8.6 研究结论和建议 …………………………………………………… 133
9. 京津冀重点监控企业 2017 绿色排名 ………………………………… 135
9.1 背景和意义 ………………………………………………………… 136
9.2 京津冀重点监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 137
9.3 绿色企业排名指标设计 …………………………………………… 140
9.3.1 设计原则 …………………………………………………… 140
9.3.2 设计思路 …………………………………………………… 141
9.3.3 绿色排名指标 ……………………………………………… 142
9.3.4 绿色企业排名方法 ………………………………………… 143
9.4 数据采集及处理 …………………………………………………… 144
9.4.1 数据来源 …………………………………………………… 144
9.4.2 处理数据需要注意的问题 ………………………………… 144
9.5 排名结果及分析 …………………………………………………… 145
9.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151
10. 结论与建议……………………………………………………………… 153
参考文献………………………………………………………………… 156
附录一:企业基本情况报告指标体系………………………………… 158
附录二:企业环境表现报告指标体系………………………………… 162
附录三:企业社会影响报告指标体系………………………………… 168
附录四:企业环境表现评价指标体系………………………………… 172
附录五:主要资源环境指标解释……………………………………… 180
附录六:绿色评价指标打分体系……………………………………… 197
附录七:上市公司 2017 绿色排名 …………………………………… 206
附录八:京津冀重点污染监控企业 2017 绿色排名 ………………… 215
附录九:国内外绿色企业评价实践…………………………………… 247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