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成兆才评剧创作艺术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0.00     定价 ¥ 4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3965241
  • 作      者:
    钱建华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钱建华,生于1979年,山西大同人。200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在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任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中国戏剧史、戏剧影视评论、国别电影研究、戏剧名作赏析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成兆才评剧创作艺术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成兆才现存的创作及改编的八十余部剧目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点从戏剧学和艺术创作的角度,对成兆才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综合论述。
  《成兆才评剧创作艺术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评剧史和戏曲史的角度,梳理了成兆才在评剧史及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评剧史上两次重要的艺术改革:吴家坨改革与唐山永盛茶园的演出改革,论述了成兆才创作在评剧形成时期的奠基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从意识形态角度,谈了成兆才剧本主要体现出的民众思想蕴涵,主要从传统家庭伦理观、社会道德观、宗教观、恋爱婚姻观、人生价值观五方面进行解读。第三部分对成兆才剧作的叙事艺术,包括情节与结构艺术和语言技巧进行分析论述,成兆才的剧本在情节上表现为务实与尚虚的特点,特别是通过梦境与鬼魂实现意与象的统一。成兆才的剧作坚持“一人一事”及“一物”的主脑立意,用来表现人物悲欢离合的开放式线性结构。这种结构特征,一来传承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元明清传统戏剧和小说,二来也有自己独特的开创。成兆才的剧作本土特色明显,一是方言与俗谚,二表现为“戏串”语言程式的广泛运用。第四部分,分析了成兆才剧本中7类代表性女性形象和人物塑造方式,人物塑造方式有自述式的直接塑造,也有间接塑造及依据剧情的整体建构。第五部分对成兆才改编手法进行分析。成兆才现存八十余部剧目,有一半以上剧目改编自明清小说《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及民间宣讲善书《宣讲拾遗》和《宣讲集要》。本部分内容分别从主题及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人物关系及身份性格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创作的角度,结合评剧历史对成兆才的贡献进行总结。
展开
精彩书摘
  《成兆才评剧创作艺术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二、冲突设置凸显公平道义的潜在含义
  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重要标志。观众在欣赏戏剧时,一般可以通过演员的动作、人物关系等外在的因素来理解人物的内在矛盾性。成兆才评剧往往通过外在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制造矛盾,同时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展现出来,实现对公平道义的潜在维护。
  第一种,多有运用“隔代冲突”彰显正义。剧中总有一个嫌贫爱富的父母(或助母为虐的儿子、女儿)与一个坚贞贤良的女儿加上一个社会地位迁移明显(指由富到贫或由贫到富)的姑爷,形成一种夹杂了血缘与亲缘关系的“隔代冲突”。如《回杯记》《小姑不贤》《李桂香打柴》《金钗钿》《刘翠屏哭井》等剧均属此类。在传统戏中最难解释的就是婚变故事人生变故中小姐的坚定不移,以此构成与父母的冲突。很难说这是爱情,应该是受了“从一而终”观念的影响。
  三十四场评剧《金钗钿》讲顾家将女儿阿秀许配鲁家的鲁学曾,但后来鲁家家道中落,顾家嫌贫爱富准备退婚为女儿另谋婚配。阿秀爱情坚贞并争取到母亲的帮助,暗派家人请鲁学曾到家中,并以金银资助鲁早日迎娶。在一切顺利进行的同时,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将平衡打破,鲁因衣服褴褛,向姑姑家的表兄梁尚宾告借衣帽,梁素不务正业,遂设计拖延一日,假托学曾去会阿秀,骗取金银首饰后,又将阿秀诱奸,待第二日鲁来,阿秀明了真相,乃悔恨失身赠鲁金钗后自缢身亡。首先,人物关系将人物顺理成章地拉在一起,接着又由其人物的操守、品行之不同而导致了一场悲剧。接下来如何再次回到平衡?先是安排了一个梁尚宾的好媳妇,看不惯丈夫的恣意妄为与梁要了一纸休书,弃家而走。另外,剧目一波三折,还安排了一个只会打人审案的州判,使得鲁受刑不过,屈打成招,使剧情进入一个短暂的延宕。最后由新到的巡察大人出来微服私访,梁众叛亲离被查办,鲁学曾娶阿秀为妻终结。十七场评剧《刘翠屏哭井》则讲的是屠夫刘成嫌贫爱富,亲手害死女婿的事件,改编自清代小说《于公案》。此类剧目情节曲折,冲突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延伸之外,总要设置善恶、正反对比,最终出现代表公正的官员让行恶之人受到惩罚,让弱势受损或冤屈之人获得公平的对待。
  第二种,多运用“同代冲突”以彰显正义。剧中总有一对善良夫妻,加一个坚贞女儿和一个社会地位迁移明显的姑爷,与一对心术不正的兄嫂(或弟媳)组成亲缘关系的“同代冲突”。此类剧目如十场评剧《阴谋遭谴》,哥哥谷秀实临终托孤于弟弟谷秀生善视其子保寿与寡嫂张氏,弟应之。但后来保寿因与秀生的孩子保富争食相吵,秀生遵兄嘱,痛斥了自己的孩子,被妻子贡氏怀恨在心。贡氏为害张氏与孩子并独霸家财,屡次在秀生面前挑唆,使秀生渐对嫂子和侄子心生恶意,并最终将保寿推人池塘淹死,施计谋诬嫂子与长工私通而将嫂子逼死。在秀生科考时,兄嫂等鬼魂向秀生、贡氏索命,使得秀生自刺咽喉而死。民间文艺对冤屈无法得以昭雪,恶人难以惩处时,便会请出神灵或鬼魂,借人们想象中而不可见的神鬼处死坏人。一方面,此为社会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共有的认知;另一方面借此展示社会公平道义的正义性。代表作品还如《井台会》,此剧为《李三娘》中一折,讲五代时刘知远发迹时的故事。刘知远未得志时,得李三娘父亲帮助并以三娘妻之。等李夫妇死后,三娘兄嫂嫉妒刘,屡欲害之。刘守瓜园,降瓜精,往邠州献宝投军。兄嫂逼三娘改嫁,三娘不从,逼其推磨汲水受尽折磨,并于磨房产下咬脐郎。嫂夺子投河中,为人所救送至刘知远处抚养,此时刘已因功升为节度使。《井台会》一剧讲16年后咬脐郎刘承祐长大,得太白金星点化与三娘井台相遇,最终与刘知远夫妻团圆。此剧更多展现兄嫂对妹妹、妹夫和侄子的迫害,强调社会道义在他们身上的缺失,家庭地位所引发的伦理批判意味较弱。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成兆才与评剧剧种的形成
第一节 成兆才与评剧形成中的两次改革
第二节 东北时期成兆才的创作

第二章 成兆才剧作体现的传统民众思想
第一节 传统家庭伦理观:三从四德、仁爱孝悌与因果思维
第二节 社会道德观:维护公平道义与批判负义欺善之人
第三节 民间宗教观:现世神佑与超现世神鬼想象
第四节 成兆才剧作反映的恋爱婚姻观
第五节 成兆才剧作反映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 成兆才剧作的文本叙事艺术
第一节 成兆才剧作的情节与结构艺术
第二节 成兆才编剧的语言技巧

第四章 成兆才剧本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成兆才剧作的人物塑造方式
第二节 成兆才剧作中丰富的女性形象

第五章 成兆才剧作的改编艺术
第一节 对明清小说《今古奇观》与《聊斋志异》的改编
第二节 对清代宣讲善书《宣讲拾遗》《宣讲集要》的改编
第三节 成兆才评剧经典剧目个案分析

结语 作为中国民间戏曲艺术创作者的成兆才
第一节 评剧起步于主动改造“自身”
第二节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评戏发展之路
第三节 对女性的关注体现独具民间性的审美视角
第四节 对评剧创作戏剧性的不懈追求
第五节 确立了评剧现代戏的平民美学传统一

附录一 成兆才剧作剧情概要
附录二 成兆才剧作概况一览表
附录三 成兆才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