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力:绘画人体解剖
0.00     定价 ¥ 49.8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2488620
  • 作      者:
    [美]迈克尔·马特斯
  • 译      者:
    沈一鸣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Michael D.mattesi,是美国娱乐艺术学院的教学总监。作为一名动画艺艺术家和教育家,他有着近20年的丰富经验,曾供职于美国的迪士尼、跳蛙、惊奇漫画、孩之宝、ABC广播、微软、EA(电子艺界)、梦工厂、尼克儿童频道等公司。王雷,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秘书处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助理。曾从事多年动画及广告创作。自2006年起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任教,讲授《动画作品赏析》、《三维角色动画》、《三维高级渲染》等课程。曾参与编写《动画运动原理规律》、《剪辑技术》、《足迹回声:中国动画80年》、《动画运动规律》等专著教材。王雷现为欧特克Maya国际认证讲师(ACI),曾担任2009年美国SIGGRAPH大会Space/Time动画竞赛单元评委,并在美国SIGGRAPH大会、捷克国际动画节等国际动画节展策划举办多场展映、论坛等学术活动。

展开
内容介绍

通过这本详细全面动画艺用人体解剖指南,你将掌握捕捉下角色的力量感的诀窍。与绝多数死记硬背的学习资料相比,本书更注重说明人体结构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对肌肉、关节及其位置的记识。作者的写作极富感染力与热情,范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丰富细节,本书将告诉你如何用直线和曲线来表现人体内力的方向与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力是一个很难讲解的题目。它远不如量度和比例那么显而易见。有的时候,

那些东西也难以教授,因为它们要求画家要先看得明白,而后才能认识得到。

力是不可见的。它并没有文在身上。这些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如果艺术家在

一开始就向着力的“体验”的方向画画,他们很快就可以理解力。以我将呈现

给你的路线来画画,你就可以传达出一种肢体的活力。你必须要通过模仿和理

解身体上的有律动的力来“感受”力在周身的运行。在头几章里,我会说到力

的基础知识。

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已经教了26 年绘画了。在这些岁月中,我和我的

学生们并肩携手,共同探索了何种笔触最适于力的表达,及其原因所在。在学生

们进入教室学习的时候,我观察到他们的习惯,我也了解到他们为什么有这些习

惯,以及如何改变它们。有些学生改得很快,其他一些会花更长的时间……还有

些根本没有任何改变或成长。

如果你是一位使用本书授课的教师,请不要主观臆断。在我早年授课时,我

会把我的想法施用于那些我认为很快就会有出息的学生以及我认为绝无可能速成

的学生,而我时常会为他们的结局大跌眼镜。要对每一个学生敞开心胸;要鼓励

他们学习!只需一点关注,一点鼓励,你就会为他们的一日千里而感到惊喜的。

2 力:绘画人体解剖

由于我们是通过画画来学习,我们自然需要使用线条。上图呈现了两种画

法,以人们通常使用的黑色显示。左边的黑色线条来自于一种对画画的恐惧。要

把它画对、画准确的心态窒息了这位画家。右边的粗率的黑色线条则反其道而行

之。画家采取的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模特敷衍了事的心态在大行其道……

是这样吗?有时,这位画家实际上就是左边的画家伪装的,他如此害怕画画,胆

怯过头了,乃至线条都变得这般散漫。

朋友们,这就是力的线条!本书以及我所有其他的书都是建立在这种笔触基

础上的,因为笔触本身就代表力的思想。它看起来如此简单,不引人注目,但它

是如此强大。让我们更为仔细地观看它。注意下面的问题:

1. 它在起笔和收笔处逐渐变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画画时手是处于运

动中的。

2. 线在顶点处较粗。我在画到此处时使用了最大的毛尖压力。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3

让我来与你分享我在画这条神奇的线时的

想法。上面这条力的线称为指向型的力。

它包括三部分:

1. 来源……

2. 重要处或主体/ 顶点

3. 去向……

前面提到过,线要有力的概念。在画的时

候你要考虑到这个概念的三个组成。我将在本

书的余下部分使用左图所示的蓝色来表示指向

型的力。

在画有方向的力时,你还需要考

虑第二种力,那就是作用力(用橘黄

色表示)。这第二种力在顶点处为指向

型的力施加推力,由此产生了一定的

曲度。这种作用力又是从何而来的?

来源……

重要处或主体/ 顶点

去向……

4 力:绘画人体解剖

作用力是身体的体块,它推动形成了你在特定瞬间所看到的形体的边缘。上

面各种顶端力的范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顶端力。

作用力是指在绘制指向型的力时,这个力(指向力)为自身施加的一个“预

备”力。我们可以通过连接这两股有指向型的力的橘黄色箭头看到这种作用。一

旦你有了两股指向型的力和连接它们的一股作用力,节奏便由此产生。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5

节奏创造平衡。人体不仅仅是由力所构成的,还包括形体,即解剖结构。左

上图呈现出一条平衡的垂直线,因为其上部的球体中心正好位于垂直轴上。中间

的图显示形体,即此处的半球,位于垂直蓝线的一侧时,向该侧(左侧)落下的

趋势。蓝色的向下箭头表示重力如何将半球拉向地面并形成弧线的运动轨迹。右

下图中,两个半球发生了位置偏移,同时保持平衡并营造出节奏!

这是一个中心线平衡的抽象形式叠加在人体画上。注意上背部如何与腹部保

持平衡。

6 力:绘画人体解剖

当你在中心线的一侧描绘多个体块时,人体立即就会失衡。如果就画到此为

止,整个画面就不平衡。我把这个问题称作“兔子跳”,因为你是以单跳跃、双

跳跃的图形来收笔的。此时需要另一侧的力来引导你达到平衡。

这是没有体块的人体。领会两种力的结合是怎样形成平衡与节奏的!正是这

两股有指向型的力的相互关系形成了节奏。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7

侧视图

上面是侧面的人体节奏示范图。观察力是如何从一边跃过平衡中心线达到另

一边的。本书各章的解剖学划分是基于这些力所在的节奏间的距离及其范围。

8 力:绘画人体解剖

正视图

这是人体的正面图。你会注意到上身的大部分是对称的。在四肢中我们能看

到一些节奏。这是由于肌肉的功能所致。在上身,在身体前部和后部的肌肉之间

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找到人体大多数的拮抗肌功能。这也是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

许多节奏的原因。人体从后面看有着和正面相同的节奏。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9

我经常用滑雪作为类比,以此理解用力来绘画的感受或体验。重力使你从山

上滑下。你的身体欲沿直线滑到山下,但你会让滑雪板左右滑行,这样就改变了

身体的轨迹。这会引发许多力并作用在滑雪板向下倾斜的一边。一旦你滑到坡道

边缘,你就会尽力推动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在积雪覆盖的光滑山路上来回跳跃

滑行与力的绘画体验很相似。

上图呈现出向山下滑行的不同速度,这是根据从滑道的一边到另一边的滑行轨

迹的角度变化得出的。角度变化越大,越形成锐角转折,滑行轨迹越垂直于坡道边

缘,你穿越崇山峻岭的速度当然也会越放慢。右图的角度变化呈钝角,这会使你沿

着更为平行于坡道的角度滑行。这样做会提高你的滑行速度。

收缩

本书现在要介绍一种新的力,收缩!人体的肌肉会跨越关节收缩或缩短,这

就是肌肉的运作方式。例如,如果你想要把手举到脸部,你会收缩你的二头肌。

二头肌会在肘关节上方运动;这样,这些肌肉的收缩使你的前臂抬起。

10 力:绘画人体解剖

在这幅有许多彩色箭头的图中,绿色表示收缩。你可以看到有指向型的力如

何运动到肌肉伸展的一侧,而后又回到位于收缩区域之下的右侧。

在左上图中,身体的两侧都没有收缩运动,但一旦收缩运动发生,另一侧就

会出现力。右下图像是一架手风琴,它简单地呈现出侧弯是如何在胸腔和胯骨之

间发生的。一侧收缩时,另一侧就会伸展。

这幅图是完全凭借力的体验画出来的!这些线条流溢着身体的力量和贯通

感。指向型的力、作用力和收缩力汇聚在一起,使体块运动。我们是在画对象运

动的方式,而不是在画对象,或者说是在画动态,而不是在画静态。

在这个阶段,我们几乎不谈解剖。

第一章 力 的 强 大 11

主要的力都已呈现,你将见证身体的律动。骨盆向前猛进带动身体向前。

上身向左侧的拉动使力涌向三角肌,而三角肌又将力传递至手臂。

这里还有几幅一分钟姿势速写。领会力、解剖和形体如何彼此配合从而创造

出富于表现力的动态画面。现在你可以看出胸肌、肩胛骨、脚踝,等等。看看你

能否在这些画面中找到指向型的力、作用力和收缩力。

12 力:绘画人体解剖

三角肌

边缘

髂嵴

上图是一幅两分钟速写,它清晰地呈现出从手到脚贯穿整个人体的力的流动

或节奏。这里可以再次看到一些用以呈现形体的微妙结构。注意浅色的表示三角

肌和髂嵴的环线。脊椎无疑起到了建立后背结构的作用。

解剖规则决定着这些节奏是如何贯穿人体。接下来将会逐一揭示这些规则。

了解解剖会让你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画画。

练习与提示

1. 尝试像滑雪一样体验人体,感受用力来画人体的状态!

2. 在不看画面而集中看模特的情况下画力。将力作为周身的通道。

3. 先柔和地、轻缓地画,而后再张扬地画。建立起你的自信。

4. 一遍一遍地练习力的线。反复画一根线,然后思考“这条线接着应去向何

处”,并将力施加到这个方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力的强大 1

侧视图 7

正视图 8

收缩 9

练习与提示 12

第二章 体积与力的形体 13

练习与提示 18

第三章 力的形状 19

概述 19

力的形状规律 19

练习与提示 26

第四章 骨骼:人体的构架 27

关节 28

韧带 29

肌腱 29

硬与软 30

练习与提示 32

第五章 本书的功能 33

目 录 XI

第六章 头部、颈部、上背部 37

练习与提示 46

练习与提示 54

练习与提示 62

第七章 胸部、肩膀、肩胛 63

练习与提示 70

练习与提示 75

练习与提示 82

第八章 胳膊、手 83

手—手掌内侧 90

练习与提示 93

附加 96

手—侧视图 99

练习与提示 101

手—背面 108

练习与提示 110

第九章 腹肌、腹斜肌、锯肌、背阔肌 111

练习与提示 118

练习与提示 126

练习与提示 133

第十章 髋骨、阔筋膜张肌、臀肌 135

练习与提示 144

练习与提示 151

练习与提示 158

XII 力:绘画人体解剖

第十一章 大腿、绳肌 159

练习与提示 167

练习与提示 174

练习与提示 180

第十二章 膝盖、小腿、足部 181

足部——正面 185

练习与提示 189

足部——外侧视角和内侧视角 195

练习与提示 196

练习与提示 200

结束语 2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