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0.00     定价 ¥ 122.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01750
  • 作      者:
    李俊杰,等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俊杰,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湖北省房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中南民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经济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和区域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主持部委、省市项目10项;独撰著作3部,参撰4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民族研究》、《世界民族》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文30多篇;成果获部委、省市社会科学奖15次。
  2011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名录》,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人选《荆楚社科英才》,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湖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经济学界第六次代表大会副秘书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发展奇迹。但不容忽视的是,贫困作为一个持久复杂而顽固的问题,仍然是我国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绊脚石。随着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贫困区域缩小到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尤其是片区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但是一个扶贫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其减贫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围绕“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这一主题,构建了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并通过将涵盖有民族地区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成生态脆弱区、省际交界区、特殊地缘区、特殊文化区四类,提出反贫困分类研究设想。通过选取干旱牧区、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桂边境地区、高寒藏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从各区域特殊类型贫困的现状特征、致贫机理、减贫成效、反贫困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供政府决策参考,以提高扶贫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绩效,促进民族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的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总体框架与分类研究
第一章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贫困概念界定
第二节 贫困区域定位
第三节 贫困形成机理探析
第四节 片区贫困的特殊性与跨学科融合的内在机理
第二章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测度的多维方法
第一节 跨学科框架下多维致贫机理及影响路径
第二节 生计资本评估
第三节 多维贫困测度
第三章 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治理的分类策略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贫困治理策略
第二节 特殊地缘区贫困治理策略
第三节 特殊文化区贫困治理策略
第四节 省际交界区贫困治理策略
本篇结论

第二篇 干旱牧区特殊类型贫困研究
第四章 干旱牧区特殊类型贫困现状与多维测算
第一节 干旱牧区概况
第二节 干旱牧区贫困状况
第三节 干旱牧区多维贫困指数测算
第四节 干旱牧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基于与农区的比较
第五章 干旱牧区特殊类型贫困特征与成因
第一节 贫困异质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贫困的异质性成因分析
第三节 干旱牧区生态脆弱性分析:基于生态足迹视角
第六章 干旱牧区反贫困策略:模式、绩效与推广
第一节 干旱牧区扶贫政策
第二节 扶贫模式及评价
第三节 典型案例
第四节 干旱牧区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本篇结论

第三篇 武陵山区特殊类型贫困研究
第七章 武陵山区贫困现状与特殊类型贫困测量
第一节 武陵山区贫困时空演变分析
第二节 武陵山区空间贫困测量
第三节 武陵山区贫困脆弱性测量
第四节 武陵山区多维贫困测量
第八章 武陵山区特殊类型贫困形成的微观机理
第一节 武陵山区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划分
第二节 武陵山区农户贫困形成的生命轨迹分析
第三节 武陵山区农户贫困形成的劣势累积机制
第四节 武陵山区特殊类型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武陵山区特殊类型贫困的破解
第一节 武陵山区贫困问题特殊性来源:行政区划分割
第二节 武陵山区贫困问题协同治理的基础与困境
第三节 武陵山区贫困问题协同治理体系
第四节 武陵山区贫困问题协同治理的农户扶持政策
本篇结论

第四篇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研究
第十章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现状与致贫机理
第一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贫困现状
第二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多维贫困测算
第三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的致贫机理
第十一章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的减贫模式与绩效评价
第一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脱贫攻坚的顶层架构
第二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治理的典型模式与工程
第三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现行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
第十二章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特殊类型反贫困制度的创新方向
第二节 滇桂黔石漠化区消减特殊类型贫困的政策建议
本篇结论

第五篇 滇桂边境地区特殊类型贫困研究
第十三章 滇桂边境地区多维贫困测度及贫困原因
第一节 滇桂边境地区贫困现状及特征
第二节 滇桂边境地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
第三节 滇桂边境地区特殊类型贫困的成因
第十四章 滇桂边境地区扶贫开发效果评价及扶贫政策创新
第一节 滇桂边境地区扶贫开发效果评价
第二节 滇桂边境地区扶贫政策创新
本篇结论

第六篇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研究
第十五章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总体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
第一节 高寒藏区总体区域概况
第二节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总体特征
第三节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空间差异研究
第十六章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微观调查与农户政策依赖性
第一节 农户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节 农户多维贫困测量
第三节 农户贫困认知与意愿分析
第四节 贫困农户政策依赖性分析
第十七章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成因及反贫困模式突破
第一节 高寒藏区特殊类型贫困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高寒藏区反贫困模式突破
本篇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