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哪些发育特点,脏腑发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该如何喂养、如何补充营养、如何护理、如何运动,孩子生病了如何应对,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如何调节……本书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解除育儿方面的各种疑难,内容详尽、科学、 实用、可操作性强,让育儿变得开心、变得简单,是所有新手父母真正需要的育儿百科全书。
感冒
病例回放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她说:“我的孩子体质特别差,经常感冒,有时候稍微着点儿凉别的孩子没什么事儿,可他就会感冒流鼻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感冒,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尤其一到换季的时候,呼吸科门诊都人满为患了。那孩子为什么容易感冒呢?在中医看来,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正气亏虚导致的。既然如此,那怎么给孩子调养正气?
孩子感冒了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易外感,有效预防是关键
孩子容易感冒,除了自身体抗力差以外,还跟家长的照顾不当有关,所以,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孩子就能减少感冒的次数。
饮食得当
孩子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差,所以,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原则,平时多吃一些米粥、面条、馒头、新鲜蔬菜等,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积食,进一步加重孩子脾胃虚弱。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有节制的饮食习惯。孩子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好,正气充足了,就越不容易感冒。
注意避免让孩子着凉
很多孩子的感冒往往都是从受寒着凉开始的。所以,家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避免让孩子着凉,比如冬季出门要给孩子多穿点;夏季不要让孩子贪凉,吃太多冷饮或寒凉水果,不要长时间吹电扇和空调;洗澡水不宜过热,因为用热水洗澡后,孩子要承受的温差更大,反而会更容易感冒。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小儿流感疫苗是增强孩子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婴幼儿流感疫苗需要进行2次注射,期间需要间隔1个月,10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另外,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更不要让孩子接触流感病人。
加强锻炼
家长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所以,不要总把孩子圈在家里,让孩子经常在外面跑跑跳跳,患感冒的机会反而会显著减少。
孩子感冒了,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吃药或就医
孩子感冒了,为了让孩子不受病痛折磨,不少父母会让孩子吃药或者去医院开药、打针或挂水。这样做好不好呢?首先我们要分清孩子患的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然后再决定怎么是吃药,还是就医
感冒的孩子如何就医
孩子感冒严重需要就医时,大部分家长通常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名声来选择医院,事实上,像感冒这种小病没必要去大医院,候诊时间长,候诊室人员繁杂,孩子反而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这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的看病就可以了,如果去 专科儿童医院的话就挂呼吸科,如果去一般的综合医院就直接挂儿内科。
对感冒的孩子,医生通常会检查咽喉,用听诊器听肺音,对病情严重的孩子还会安排其他的一些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的作用是提示医生患者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一般医生常过白细胞、红细胞等血常规基本数据来了解孩子情况。
如果发现白细胞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那么很可能为细菌感染。
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那么很可能为病毒感染。
如果要进一步确诊,还必须做更多检查,如做血细菌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咽拭子培养等。
免疫球蛋白检查
这种检查主要针对反复感冒的孩子,可以查出孩子抗感染能力的强弱。
家长提问
孩子感冒需要输液治疗吗?
刘医师解答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输液,因为输液次数过多,患儿机体会产生抗生素耐药,一旦孩子患较重疾病,反而失去了有效治疗手段但如果孩子高热不退、化验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口服抗生素疗效不明显时,建议采用输液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风寒、风热感冒
小儿感冒又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这两种感冒在症状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调治方法自然也不一样,有些家长分不清楚,一刀切,结果感冒越治越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风寒感冒的中医调治法
风寒感冒,就是孩子感受寒凉之气所致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着凉了。
【主要症状】浑身发冷、发低烧、无汗、头痛、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打喷嚏、浑身酸痛等。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可选中成药】
? 一般症状可选至圣保元丸、儿感清口服液。
? 如果孩子外感风寒又有明显咳嗽咳痰症状,可选儿童清肺丸、儿童清肺口服液。
? 如果孩子外感风寒又有停食,不想吃东西,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可选小儿至保丸、小儿四症丸。
推荐食疗方 生姜葱白红糖水
材料 生姜、红糖各10克,葱白3段。
做法 将生姜洗净,切片,与红糖、葱白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每日2次。
功效 葱白、生姜都是辛热之物,能发汗解表;红糖能温中,三者共用,可以温中驱寒,1岁以上的孩子刚刚受凉时,喝一两次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外治法 足浴法
配方:桂枝15克,川芎、藿香、荆芥、防风各10克,羌活6克。将上述诸药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10分钟,滤渣取汁,然后将药汁对入适量的温水中,给孩子泡脚,一直泡到他微微出汗就可以了。此法适合2岁以孩子。
注意啦!
泡脚前最好是让孩子先喝些热的汤粥,胃里暖和了,再用温水泡脚,这样出汗的速度更快,但要注意,泡至微微出汗即可,出汗太多会损伤正气,反而不利于感冒的康复。
风热感冒的中医调治法
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之邪侵犯体表,使肺气失和所致的。
【主要症状】发高烧、咽喉肿痛、流黄浓鼻涕、咳黄痰、口干舌燥、喜喝冷饮等。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可选中成药】
? 一般症状可选小儿感冒颗粒(冲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咽颗粒、小儿金丹片等。
? 如果孩子外感风热,还伴有伤食停乳、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选小儿百寿丹。
? 如果有高热惊厥、四肢抽搐、咳嗽气喘、痰盛等症状,可选至圣保元丸、小儿回春丸、小儿清热散。
推荐食疗方 薄荷粥
材料 薄荷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薄荷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去渣取汁,放凉;大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 薄荷性味辛凉,是疏散风热的要药,能迅速解除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等 症状。与大米、冰糖一起熬粥喝,既能祛除热邪,又可增进食欲,对刚刚感受风热的孩子来说最适宜了。
中医外治法
◎ 按摩合谷穴:家长一手持患儿手,用另一只手拇指指端按在孩子的合谷穴上,食指按在掌面相对位置,对捏30次,力度以孩子能承受为宜。可清热止痛,有效缓解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咽干、咽痛。
◎ 拿风池:家长一手扶住孩子的额头,用另一手的拇指、食指捏住孩子两侧的风池穴,拿捏5次,力度以孩子能忍受为宜。可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窍止痛,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鼻塞等症有良效。
◎ 清天河水:家长一手持患儿手,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指腹自腕横纹
向肘横纹推300次。可清热化痰,有效缓解感冒发热、咳嗽等症。
如何护理感冒的孩子
孩子经过及时治疗后,通常感冒症状会有明显的缓解,这时家长切莫掉以轻心,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巩固疗效,否则感冒极易反复,使孩子的抵抗力更低,体质更差。
生活起居护理的要点
◎ 感冒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熬夜。
◎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雾霾天也应定时开窗通风,感冒流行季节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熏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
◎ 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淋雨或中暑,夏季也不可过分贪凉。
◎ 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燥、洁净的衣服,以免再次受邪。
调节饮食,促进感冒康复
◎ 饮食清淡,忌吃滋补、辛辣、油腻、甜黏、酸涩等食物,如羊肉、鱼虾、人参、桂圆、油炸食物、肥肉等,这些食物都不利于消化或风寒、风热的发散。
◎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瘦肉、鸡肉、鱼肉等。肉食最好用清蒸的方法,蛋白质更容易吸收,其中的氨基酸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 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如菠菜、西蓝花、番茄、猕猴桃、柑橘等。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功能。
◎ 感冒后期应增加健脾补肺,调补正气的食物,如红枣、银耳、芝麻、木耳等。
◎ 多喝水,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病情。
疫苗:为孩子打造健康盾牌
经常有家长问我,疫苗接种有没有用?这是毫无疑问的,预防接种是促进婴幼儿免疫成熟的最好方法,所以,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尽量不要漏打。
免疫接种的安排
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也叫计划免疫类疫苗,是免费的;二类疫苗是自费的,是否接种完全自愿。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类疫苗的接种时间安排。
疫苗可预防疾病与接种禁忌
每种疫苗都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但一定要在孩子健康的状态下才可以接种,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正在生病,就不要接种了,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那么,预防接种有哪些禁忌呢?
家长提问
宝宝生病了,错过疫苗接种怎么办?
刘医师解答
虽然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都是安排好的,但遇到宝宝生病就要特殊对待,一般在病好后2周内带着宝宝去补打疫苗就可以了,稍微推迟几天接种对宝宝没有不良影响。
家长提问
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吗?
刘医师解答
从原则上说,接种疫苗后不应该生病。但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而且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并不是都能免疫成功。
孩子疫苗接种后,家长如何护理
有些孩子接种疫苗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家长往往既担心又心疼,其实没必要。疫苗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成?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应性症状,这说明疫苗起作用了,是好事儿,家长只要做好护理就行了。
一般护理
◎ 孩子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30分钟,如没有不良反应再回家。
◎ 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24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给孩子洗澡,尤其接种部位不要碰水。
◎ 保持孩子接种部位清洁,衣物要勤洗勤换,不要让孩子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局部感染
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家里的老人,习惯从小就给孩子把屎把尿,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尽早养成自己排便、排尿的习惯。其实,这是一个非正常的刺激,对孩子养成排便习惯没什么帮助,因为在1岁以前还意识不到什么时候该排便,更不能收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排便训练不用太早进行,一般到2岁左右,孩子的身体做好了准备,再进行排便训练就很容易成功了。
孩子大小便的排便特点
孩子的排尿特点
孩子在养成排尿习惯之前,排尿只是一种无条件反射。这就跟吃奶一样,不需要训练培养,生下来就会。但由于孩子膀胱的容量小,所以不能自己有意识控制排尿,一天排尿的次数就比较多。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当然,孩子排尿次数及尿量还与季节、气候、饮食、饮水等有关,比如夏季天气热,孩子出汗多,尿就少;如喂水多了,当然尿就多。
年龄 排尿次数(一昼夜) 单次排尿量
0~6个月 20次左右 30毫升
6个月~2岁 15~16次 60毫升
2~3岁 10次左右 90毫升
3~6岁 6~7次 100毫升以上
孩子排大便的特点
大便的次数要比小便次数少得多,1岁以内孩子的大便次数与喂养方式和体质有关。一般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次数要稍多些,每日3~4次,有的甚至更多;人工喂养的孩子,大便比较干燥,因此次数也少些。1岁以后辅食的次数和量逐渐增加,每天大便1~2次。
了解了孩子的排便特点,有利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孩子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化,有利于生长发育。
家长提问
什么是良好的排便习惯呢?
刘医师解答
通常,良好的排便习惯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孩子不会说话时,会用表情、肢体或形体语言表示要排便;会说话但不能完全自理时,会用语言表达要排便,并在家长的帮助下顺利排便;在身心发育较完善时,能做到定时、定点排便,不随地大小便。
排便训练何时开始
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排便训练呢?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要视孩子的个人情况来决定。通常,孩子出现下面5个信号,就提示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孩子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能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孩子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2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或纸尿裤也没有湿,这显示他的膀胱功能和控制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信号3:孩子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孩子对家长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孩子能用语言或手势表达想便便的想法,比如发出吭吭声、脸红、瞪眼凝神等。
排便训练的步骤
让孩子熟悉便盆
购买适合孩子使用的便盆,或给普通马桶加个儿童马桶圈,不管选择哪种,只要确保孩子双脚踩地坐稳就可以。家长向孩子介绍便盆,让孩子通过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等方式来熟悉便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儿,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孩子的便便倒入便盆,让孩子了解便盆的用途。
提示与强化
当孩子表示出有便意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便盆处去排便,每当孩子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时,应及时表扬,让他产生一种自豪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一想排便的时候就用便盆,并对孩子经常提醒、反复强化,加深孩子对坐便盆排便的印象。
摆脱尿布、纸尿裤
白天在家里玩的时候,不给孩子使用尿布或纸尿裤,把便盆放在旁边。告诉孩子,他需要的话,可以使用便盆,并且时不时地提醒他,便盆就在旁边。如果子明白了,并且使用便盆尿尿或大便了,自然最好,如果孩子尿了裤子,不要批评他,反复练习,孩子就会逐渐习惯不使用尿布或纸尿裤,而是坐在便盆上排便了。
夜间如厕训练
为了让孩子在夜间也能控制排便,家长可采用让孩子睡前排空、睡前不喝太多水或奶、夜间停止使用尿布、睡眠中唤醒孩子等方法。不过,夜间孩子对膀的控制比白天要差,所以即使孩子整个白天都能用便盆排便,但让他掌握在夜间有良好的膀胱控尿能力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有些孩子可能4岁了还在尿床,家长也不必着急,耐心训练即可。
注意啦!
每天定时让孩子做便盆,每次坐便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6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造成脱肛。
第1章 要想小儿安,家长做足功课是关键
中医是如何认识孩子生理、病理特点的
孩子的生理特点
孩子的病理特点
孩子的病因特点
西医对孩子生理特点的理解
免疫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了解孩子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孩子颅骨与头围发育与增长规律
孩子大脑发育过程
孩子牙齿发育过程
孩子视力发育过程
孩子听力发育过程
孩子体重增长规律
孩子骨骼发育与身高增长规律
孩子大运动发育过程
做好孩子生长发育的体检与监测
制订体检计划
通过生长发育曲线来监测孩子成长
这些常见的育儿误区家长一定要避免
误区一:孩子溢奶就是呕奶
误区二:孩子吃得多、长得胖就好
误区三:孩子常打嗝是吃得太饱了
误区四:给孩子含奶嘴可避免孩子哭闹
误区五:孩子有眼屎,是上火了
误区六:孩子怕着凉,要多穿衣服
误区七:夜间哭闹是肚子里长虫了
误区八: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可让孩子更早学会走路
第2章 脏腑发育好不好,关乎着孩子的身体状态
心是五脏六腑的首领
从哪些方面判断孩子心脏较弱
肥胖是心脏的天敌,切忌不要让孩子超重
心火旺的孩子可多吃些清心食物
生活起居中的养心细节家长要知道
通过力所能及的运动来锻炼心脏功能
这几个养心的要穴家长需掌握
肝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让孩子远离这些有损肝脏的坏习惯
孩子心情好,肝气才畅
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养肝血
孩子肝火旺,清肝食物可适当多吃些
这几个养肝的要穴家长需掌握
脾胃,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孩子的脾胃最怕什么,你知道吗
这些饮食习惯从小要培养好
脾胃虚弱的孩子这样吃
适当运动可增强脾功能
这几个养脾胃的要穴家长需掌握
如何呵护孩子娇嫩的肺脏
肺最怕什么
雾霾天,如何护好孩子的肺
中医常用的养肺方法有哪些
多做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清肺润肺的食物可给孩子多吃些
…………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