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为各级党政机关走城乡融合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指导。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乡村振兴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层次分析了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基本原则、方式途径等内容,为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3.本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通俗易懂,设有知识链接、典型案例、专家观点、延伸阅读、深度思考等特色板块,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本书装帧精美,采用特种纸双色印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的要求,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主要从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旨在为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是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重要参考读物。
第三章 守正创新,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
………………………………………………
………………………………………………
二、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
城乡融合是一盘大棋,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施策,积极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更多探索和更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和环境都正在或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老问题和新问题也交织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我们对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决策部署。
对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从国情农情来看,整体谋划就是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
………………………………………………
………………………………………………
前 言 / 1
第一章 乡村振兴,关键在城乡融合发展一、乡村振兴,重在融合 / 003
二、二元结构,症结所在 / 008
三、矛盾转化,倒逼融合 / 011
四、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 016
第二章 城乡融合,重塑城乡关系是重点一、融合发展,重塑城乡 / 021
二、治城市病,记住乡愁 / 024
三、抓住重点,推进融合 / 031
四、乡村振兴,旨归是人 / 035
第三章 守正创新,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一、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 / 043
二、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 / 044
三、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 046
四、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 / 047
五、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 / 052
六、加强党的领导 / 063
第四章 深度融合,转变城乡融合的方式一、城乡要素融合 / 069
二、城乡产业融合 / 075
三、城乡市场融合 / 082
四、人与自然融合 / 084
第五章 一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 091
二、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 095
三、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 100
四、打造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 103
第六章 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发展的布局一、统筹利用乡村生产空间 / 116
二、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 128
三、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 131
第七章 村庄分类,防止乡村“千村一面”一、集聚提升类村庄 / 137
二、城郊融合类村庄 / 143
三、特色保护类村庄 / 146
四、搬迁撤并类村庄 / 150
第八章 拓展空间,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159
二、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 163
三、立足乡村文明,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 166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 169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