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德之间—一个资深外交官的回顾与展望
0.00     定价 ¥ 168.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1260546
  • 作      者:
    罗国文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国文,1941年出生于四川绵阳梓潼县,1965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德语专业,曾在外交部新闻司、西欧司、驻瑞士使馆、驻联邦德国使领馆工作,任随员、二秘、一秘、参赞等,主要工作是形势调研。退休后,除多年在外交部给中青年干部讲外交调研,还先后被聘为外交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智库专家,以及重庆市政府商务顾问、太极集团顾问、绵阳新晨动力公司顾问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72年7月和10月参与中德建交接待工作的第一天起,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就一直与德国密切相关。几十年来,作者目睹、经历、参与了中德关系多层面、多方位的发展。《中德之间》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八章主要讲政治与外交,下册八章重在教育、经济与文化。《中德之间》既是一部优秀的外交调研报告——有丰富的事实和深入的思考,又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中德比较研究著作,还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德国近现代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后 记

前面所写的,算是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发挥余热作出的一个小结。我知道,人都想留下点什么,但留下一点什么才有意义,因人不同及所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明显差异。
在结束我的书稿时,我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静,因为真正想写这本书的时间是2016年农历五月初五,纪念我的父亲罗治盛和母亲涂永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但写些什么,从什么角度写,让我折腾过几次。父母勤劳、善良的一生给我留下深刻记忆,是他们从心灵深处鼓舞着我。
我没有忘记母亲,她一生除了繁杂的家务外,还不断下地干活。从我离家去十六七里远的县城读高小时起,周六下午放学回到家都已经很晚,但她常会在我到家的必经路段等我。据母亲说,我的外公涂宗道有点小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川西时跟随红军走了,但此后杳无音讯。1960年12月我还上中学,44岁的母亲生病发烧,因医生未做皮试就给她打青霉素而突然离世,一张照片也没有给我们留下来。
我没有忘记父亲,他为养家糊口,一辈子到处奔波。只要能够有点收入的活他都干,种地、养蚕、为人榨油,还跑单帮。母亲去世后,他一人养大了几个尚未成年的弟妹。1973年2月26日清晨,我离京飞莫斯科转飞苏黎世,去伯尔尼中国驻瑞士使馆工作时,是父亲扛着我的箱子下楼,把我第一次送出国门。1980年12月父亲病危时我在北京,但我因公未能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是真正在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新中国70年来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我都经历了,我感到很幸福。我们的国家正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升起,世界人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
如同我们个人的成长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样,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之前的70年,中国的发展经历无数坎坷,这之后的70年,也必定会饱经风霜。难以预料的新的艰难险阻,可能随时等待着年青一代。五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鼓舞着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新中国的初衷。
我同许多人一样都有一个没想到,就是没想到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来得这么快,而且为此编织各种往往想象不到的借口。被不少人视为民主、自由的样板的美国,竟然是一个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和利己主义五毒俱全的国家。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册 (第一至八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与中国
马克思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指导中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马克思故乡的变化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在德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第二章 中德外交新篇章
最短的建交公报
中德外交比较
什么是外交
乔冠华谈外事文稿的写作
外交调研
怎样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外交官

第三章 回望历史
施密特谈中国
跌宕起伏德国史
汤若望传教
状元外交官
郭沫若与歌德
李鸿章讨教俾斯麦
德国加害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中国一贯支持德国统一
“统一之父”科尔和外长根舍
德国是怎么分裂的
围绕德国统一的斗争
柏林墙倒塌
科尔统一德国的十点纲要
东德自由选举
第一个“国家条约”—-经济统一
第二个“国家条约”—-政治统一
四大国调整对德政策
外交杰作“2+4”
“2+4” 首次“2+4”外长会议
第二次“2+4”外长会谈
奥德-尼斯河边界
德国统一后的联盟归属之争
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2+4”条约
统一庆典
统一后的德国

第五章 今日德国
德国名片
德国体制
国家的治理
财富再分配
多元景观
经验交流

第六章 德国大使
阿登纳的对华政策
唯一见过毛泽东的德国大使
修德大使的“中国情结”
赛茨大使眼中的“中国复兴”
不忘三毛的薄德磊大使
“头号中国通”史丹泽大使
面对“冷板凳”的施明贤大使
“欧洲专家”柯慕贤大使
新任驻华大使葛策

第七章 欧洲一体化与“一个欧洲”
百年资本主义的演变
“欧洲”概念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性进展
加布里尔的“一个欧洲”
欧盟东扩与东西欧差异
欧元与希腊债务危机
英国为什么脱欧
一体化的困境与前景

第八章 一带一路与欧亚大陆桥
丝路花雨话今昔
默克尔的地图
阳光倡议
欧亚大陆桥
维默尔报告
朋友的建议
中欧班列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册 (第九至十六章)

第九章 中德市场经济的接合
中国出台《外商投资法》
中国来了个“洋厂长”
德国企业的多种经营管理模式
德企与政府的关系
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战略2030”
德企如何开拓中国市场
中国“制造2025”
中企进入德国后的酸甜苦辣
机遇与挑战无处不在

第十章 合作共赢的汽车工业
巡礼北京汽车博物馆
德系汽车及其趣闻轶事
中国汽车飞速发展
发动机
动力升级与中外合作
中德保持合作势头

第十一章 教育交流与合作
合作成果丰硕
德国人才辈出
启发式的德国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世界的样板
中国的教育改革
为民族复兴教书育人

第十二章 实践中的跨文化交流
什么是德国主流文化
不同文明及其影响
文化及中德文化交流
海涅诗歌在中国
跨文化交流的探讨
怎样与西方人打交道
德国媒体新闻
中国需要文化崛起

第十三章 巴州风情
巴州“中国人”
多元巴州
州府慕尼黑
茜茜公主与奥匈帝国
国王与宫殿
啤酒与“啤酒馆政变”
国王湖与“鹰巢”
足球与奥运
世界500强与慕尼黑
巴州强人施特劳斯
习近平与巴赫

第十四章 中德地方合作
地方合作不断扩大
我在汉堡的年月
“德中同行”在重庆
绵阳与德国的互动
德国调整对华援助
工作建议

第十五章 无果而终的项目
重庆与“德国医院”
太极集团与德国药品
绵阳与德国医疗器械

第十六章 发展中德关系的广度与限度
中德合作有良好基础
中国梦
世纪大变局
美国的“监听”全球
西方的“排除中国”战略
“反作用力”不可低估
不畏浮云遮望眼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