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遥远的清音
0.00     定价 ¥ 59.8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1158167
  • 作      者:
    邱保华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乡愁的散文集。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童年生活的片段,向读者展现了鄂东大别山区醇厚的民风和美丽的乡村风景。

展开
作者简介

邱保华,笔(网)名邱风、江南秋风,湖北人,大学毕业,现在政府部门工作,热爱文学及业余创作。曾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万余字。

展开
内容介绍

《遥远的清音》是一部有关乡愁的散文作品集,作者追忆了童年生活,展现了鄂东大别山区那淳厚的乡风、纯朴的乡民、美丽的乡村风景和鲜为人知的乡邻故事。不仅展示了20世纪中期中国山村独特生活图卷,还给人一种从主题到意境的审美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忆故乡,最忆是童年。我童年时,故乡过大年的情景最是难忘。

我的故乡坐落在鄂东的山区,那里村落偏僻,交通闭塞,但山清水秀,

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故乡的人们热情、耿直,故乡的风俗古朴、温馨。

特别是春节,我们叫作过大年,过得是那么的热闹、浓烈,叫人难以忘怀。

小时候,每到放寒假,我们就抱着日历等过年,一天撕去一页,盼年

快快来,饭吃不下,觉睡不安,被大人们称为“望年饱”。

从腊月中旬起,生产队里的农活就渐渐安排得少了,婆婆妈妈们基本

上就待在家里办年食:洗黄豆、浸黄豆,然后挑到磨坊做豆腐;淘糯米、

蒸糯米,再让男劳力们在家里捣糍粑;翻箱倒柜,找出收藏了大半年的花

生、蚕豆、红薯片、杂粮果子,用沙子拌了,在锅里翻炒,炒得满村飘香;

还要烫豆膏、做鱼面、炸丸子、卤牛肉,每天都忙到深更半夜,乐此不疲。

叔叔伯伯们则忙着结网捞鱼,杀猪宰鸡,不时地赶到镇子上去购买年货。

大家一边忙乎着,一边欢笑着抱怨:“这在家里办年食呀,比到田畈干活

还累哟。”

我们这些小毛头当然是不理解大人们辛苦的,每天就邀了全村的小伙伴,走东串西,这家弄一把花生,那家赚一碗豆腐脑,嘴里还不住地吼唱: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望年急……”

腊月二十八,是小年,我们那里叫“还福”。二十七的夜里,鸡叫头

遍,大人们就把我们从睡梦中喊醒。这时,堂屋的方桌上亮起两根红蜡烛,

满屋子摇晃着喜庆的光辉,丰盛的菜肴摆好了,浓郁的当地老酒也斟好了,

碗筷俱齐,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上桌,规定连凳子都不能碰一下,说这头

一道菜是给先人办的。先人一年到头,在外游荡,现在要接先人回家过年,

并留在家里待到正月十五才离去。我们诚惶诚恐地盯着热气腾腾的菜肴,

口水直流。等大人们烧完了一摞又一摞的纸钱,也念叨了一遍又一遍的祈

祷后,我们依次跪下,面向餐桌叩拜,拜毕,再放一串爆竹,供先人的程

序才算完成。于是撤下这一道道酒菜,再换上热的酒菜,一家人上席,欢

天喜地地吃起年饭来。年饭要慢慢吃,越慢越好,边吃边诉家常,从凌晨

吃到晌午。那时,我的祖母在这顿饭中,吃到多久,就把吉祥话说到多久,

展开
目录

序:浸透着情趣的乡愁01

 

代自序:乡愁是文学永恒的“根”08

 

常忆故乡过大年001

 

童谣声里说年俗004

 

端午节里发粑香011

 

那年明月照到今016

 

“软萩”芳香醉心田023

 

最馋家乡烫豆膏027

 

世界上最香的面条032

 

好味莫若瓦罐汤036

 

童年的塆子038

 

故乡老屋042

 

乡路绵延047

 

忠厚传家继世长050

 

山歌好比长流水056

 

走过三山,豁然开朗065

 

面朝大湖,春暖花开076

 

儿时趣事一桩桩081

 

向往绿军帽087

 

刻蜡纸089

 

攒下肉票092

 

蓝色的回忆 095

 

收藏快意人生 097

 

书痴百味 101

书缘缕缕  105

夕阳芳草都是诗 108

浮生有闲尽读书111

 

图书馆,心中永远的圣地 114

 

母爱如井118

 

慈父十日祭122

 

祖母的童话 127

 

二爷 1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