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太行山东麓的古村落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以井陉县域为中心
0.00     定价 ¥ 7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9451
  • 作      者:
    谷更有,史广峰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谷更有,男,1971年生,河北省平山县人。现为河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2011年,入选河北省教育厅第二批“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几年来主要围绕“唐宋乡村社会”发表和出版了系列论著,代表性成果有《唐宋乡村社会力量与基层控制》(与林文勋教授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等。
  
  史广峰,男,1972年生,河北省藁城县人。博士。现任职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北旅游研究院院长。近年来,在《地理研究》《河北日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文物春秋》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由中国旅游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十余部,并主持了河北、山西、湖北、江苏、新疆、辽宁等地旅游规划和横向课题数百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太行山东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泥河湾早期人类遗址、平山沕沕水旧石器文化遗址,磁山、裴李岗等地新石器文化遗址,呈现出系统而完整的史前文明发展脉络。进入历史时期,因其险要而关键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军事与战争等原因,在历史上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古村落。从太行山东麓井陉域内的古村落人手,进而探讨与此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小见大,从乡野的角度来呈现民族和国家发展变迁的大历史,是《太行山东麓的古村落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以井陉县域为中心》研究的重要立意。
展开
精彩书摘
  《太行山东麓的古村落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以井陉县域为中心》:
  井陉是太行八陉中最著名的陉道之一。在这数千年陉道上发生的历史,贯穿古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很多重要的大事,诸如中山国的兴亡、背水一战、安史之乱、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等,或是在这里发生,或是作为指挥部麾令天下。井陉古驿道周边和滹沱河谷的古村落历史,是我们解剖中国传统与现代变迁的重要标本。
  目前笔者手上有井陉县50多个古村落的田野调查资料,涉及每一个村落的起源、地理风貌、现有户口与姓氏、历史见证文献、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庙、古院落、关阁、古桥等古建,古树、古井、工具及生活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舞蹈、音乐、曲艺、戏曲、社火、饮食等)、历史名人、历史大事等内容。
  通过调查资料发现:这里有早期人类文明,如该县东北冶河流域一带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迹;古驿道周边村落有先商及商周的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中山国的西南边界与赵国接壤。秦皇驿道贯穿整个井陉县的东西,西口为与山西平定县交界的故关,东口为与鹿泉市交界的土门关,“背水一战”的发生地就在今天县城所在微水村附近。这里还流传不少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的传说,一些村名诸如割髭岭、测鱼、米汤崖等村的名称来源与之相关,这里还保存有一些唐宋时期的石窟及摩崖石刻。但这里的古村落绝大多数文化遗存都是明清时期的,即使最有名的古驿道和宋古城的建筑,大多也是明清时期的。
  就村落的起源看,大多数村名固定于宋元明以后,除了一些村后来因人口增加,或因移民到来,分为东、西、南、北外,今天的村名基本都没有改变(一些村名是音同字不同)。从民间传说和历史遗存看,大多数村只是传说明清以前有人来居住,但尚未有形成村的证明。一些族谱和石刻文献记载,这里的很多村是从山西邻县,或县内其他村庄移民而来;还有些村虽得名于明以前,如罗庄、杨庄,但明清时期生活在此村的人早已不是之前的土著居民。
  与此山区古村落更多定名于明清时期不同,平原区域的现在村名很多与唐代时期的村名一致或大致相同。如唐《光业寺碑》所记载的李唐祖籍所在的赵郡一带的村落名称。据李兰珂和孙继民等先生的研究,碑刻所载此地域“唐代村名保留和基本保留至现在的村名占唐代全部村名的34010强,超过了三分之一;与现在稍有出入的村名12个,说明唐代村名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数量在现在村名中顽强地保持了当时村名的部分要素;唐代村名在现在村名中完全看不到当时因素的村名只占25%,即四分之一的比重”。①
  太行山东麓山区与平原地带的古村落因何有这样的差别,很值得思考。由此探讨这一地区唐宋至明清村落变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从生活史的角度看,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早期文明的山洞穴居到政治文明时期的城居的变化。从聚落地理的角度看,人类生活的区域经历了从山区到平原(盆地)的变迁,这与农业的发明紧密相关。就中国的历史而言,两汉之前的政治文明时期,平原(盆地)城居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地域和居住方式。战国以后,随着专制一集权体制国家的建立,土地与人口就成为当政者谋划政策与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村落的形成及其变迁
——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如何理解唐宋以后的村落
第二节 唐宋时期村落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唐宋时期“人、鬼、神”三位一体村落家乡的构建

第二章 太行山东麓地区及该地域古村落概说
第一节 太行山东麓地区的文化地理特征
第二节 太行山东麓地区的古村落

第三章 井陉域内的古村落概说
第一节 晚近历史文献中有关井陉及井陉村落的记述
第二节 井陉县内古村落调查总述

第四章 井陉县域古村落考古及文物调查
第一节 井陉域内早期人类文明遗址(迹)及古村落碑刻文献考述
第二节 井陉域内古村落的文物遗存

第五章 井陉域内古村落的形成类型及历史文化考察
第一节 井陉域内古村落形成类型及姓氏构成
第二节 井陉村落的祖坟、村庙与庙会

第六章 井陉村民传统生活的日常与精神世界
第一节 井陉村民传统生活的日常
第二节 井陉村民的精神世界

附录 作为家乡的村落
——平山县张齐村的历史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