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的心灵藏书馆:雾都孤儿 全英文原版名著 软精装珍藏版
0.00     定价 ¥ 49.8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916262
  • 作      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
  • 出 版 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的心灵藏书馆:雾都孤儿(英文注释版)》是世界传世经典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著作阅读不再遥不可及!我的心灵藏书馆系列,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队精心注释!翻译教授陈德彰寄语推荐!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雾都孤儿》是世界传世经典注释本的唯美呈现!原汁原味的著作阅读不再遥不可及!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作★以纯真善良的人性光辉照亮现实的黑暗★澄澈的心灵给予身处困境之人以希望★感悟人生的同时召唤世人回到欢乐和仁爱之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队注释★名师注释版让你读懂原著★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经典版本,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本套丛书大部分参考美国企鹅出版集团出版的“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s)和英国华兹华斯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著系列(Wordsworth Classics),以这两种版本为标准进行校对。力求为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

◆名师选编,本本畅销。本套丛书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从浩如烟海的名著世界中精选而出,并由翻译教授陈德彰寄语推荐。精选名著本本畅销,风靡世界数十年,尤其适合热爱英文原版名著的广大青年读者朋友阅读。

◆名师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本套丛书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师团队注释。文化背景详细注释,词汇短语详细说明,包含所有四级以上的难点词汇,使阅读毫无障碍。另外对文中的长句、难句、复杂句进行了重点分析解释,并提供译文,使英语学习者读懂名著,理解名著,爱上名著。


展开
作者简介

查尔斯 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特别注重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盛行至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读物和影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其主要著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也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展开
精彩书评

只要提到狄更斯,我们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生动画面,浮现出所有的强烈对比和复杂情节。时至今日,他笔下的人物仍像当年一样栩栩如生。 

                                                      ——英国王储 查尔斯王子



狄更斯的写作天赋,的确是大多数小说家所不曾拥有的。 

                                              ——毛姆

 

狄更斯的伟大正在于他所创造的形象。这些形象站在文学的金字塔尖上,放射着异彩。 

                                                              ——纳博科夫


展开
精彩书摘

导 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 年 2 月 7 日—1870 年6 月 9 日),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因其对英国古典文学的伟大贡献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聚焦英国城市生活,以写实的手法批判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塑造了各式各样的生动的人物,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但被誉为“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巴尔扎克”,还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马克思这样评价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这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狄更斯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作家。1812 年 2 月 7 日,他出生在朴次茅斯,自 9 岁时开始,他断断续续地接受过几年的学校教育。10 岁时,他的父亲,约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这个角色的原型——因为坏账而入狱,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查尔斯不得不离开学校,在鞋油作坊当学徒。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这段经历在他的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后来他以自己这段经历为素材,出版了两部著名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15 岁以后,他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他在学校读书时间并不长,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

    狄更斯以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担任记者期间,他有机会常去国会记录辩论情况,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了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36 年 4 月,24 岁的狄更斯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同年出版了非常成功的《匹克威克外传》。除了出版大量小说,他还出版了自传,编辑了《家常便饭》和《一年四季》等周刊,撰写旅游书籍,管理慈善机构。他精力充沛,花了很多时间在国外——比如在美国演讲反对奴隶制,与奥古斯都•埃格(AugustusEgg)和当代作家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一起游历意大利。柯林斯激发了狄更斯最后一部未完成的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的灵感。1858 年,在他的第 10 个孩子出生后,由于性格差异等原因,他与妻子分居,但与他的情妇、女演员艾伦•特南(Ellen Ternan)一直保持着关系。1870 年,他死于中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在狄更斯从事创作的 34 年中,他共著有 14 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以及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按照狄更斯的思想发展,其创作大致可分为 3 个时期。

    第 1 时期(1833—1842)。这时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认识肤浅,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对医治社会疮痍还充满乐观情绪。这时期的重要作品除《匹克威克外传》外,还有描写孤儿生活,把人们带进痛苦世界的社会小说《雾都孤儿》(1837—1838);塑造资产阶级强盗形象,揭露英国教育制度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为小私有者崩溃叹唱挽歌的《老古玩店》(1841);以及描写 1780 年人民暴动的小说《巴纳比•拉奇》(1841)等。这些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英国慈善机构的伪善和学校教育的黑暗,讽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假和政府机关的腐败,描写了青少年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小私有者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破产和历史上人民的反抗斗争。但这些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比较温和,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得到“善良”资产者的保护,在历尽艰难之后得到美好的结局。

    第 2 时期(1842—1848)。1842 年的美国之行,打破了狄更斯对美国的幻想。他从美国阴暗、肮脏的社会现实中,看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及其无法解除的矛盾。因此,他这时期的作品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量,使其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访美回国后,狄更斯写了《美国札记》(1842)一书,揭发了美国国会和新闻舆论的假民主,抨击了美国的监狱制度以及黑暗的奴隶制。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马丁朱述尔维特》(1843),《董贝父子》(1848),《圣诞故事集》(1843—1848)等,揭露和诅咒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贪污腐化、投机诈骗和种族歧视等丑恶现实。

    第 3 时期(1848 年之后)。这一时期是狄更斯创作的极盛时期。这时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革命遭受了挫折,资产阶级反动势力急剧加强。狄更斯认为社会罪恶是不平等社会制度造成的。所以这时期的作品,不再抨击个别孤立的人物和事件,而是对整个资本主

义制度、政府机关、国家机器以及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 《远大前程》(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艾德文•德鲁德之谜》(1870, 未完稿)等。

    狄更斯把英国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和漫画式勾勒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善于浮雕式地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把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现实环境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与笔下人物的情绪、内心世界融合起来,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于 1838 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的英文名字为 Oliver Twist,Twist 英文意思是“扭曲,曲折,使苦恼”,这暗示着主人公奥立弗的一生很坎坷,要经历很多的痛苦。他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这本书揭露了当时许多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但是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比较温和,和《双城记》一样,《雾都孤儿》也有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完满结局,狄更斯在作品中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体现了早期狄更斯作品的乐观浪漫主义情怀。

    奥立弗作为《雾都孤儿》的主人公,是一个敏感温柔,但又不失勇敢坚强的男孩。他的真实身份是富商的私生子。从小在济贫院生活的他饱受欺凌,但却始终保持了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因为要求“加粥”,济贫院以 3 英镑 10 先令的价钱将他送出去做学徒。做学徒期间,为逃脱诺亚和女主人的虐待,他来到了伦敦,却误入贼窝。黑暗始终笼罩着奥立弗,但他就像一盏柔软但不微弱的光芒,不曾被阴影遮蔽过,甚至在一次入室盗窃案中,他苦苦哀求“同伴”不要将他拉入偷窃的“事业”中。奥立弗出生于苦难之中,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在他的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种种磨难并不能使他堕落或彻底堕落,反而更显示出他出淤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

    如果说奥立弗是善的代表,那恶的代表就是老犹太费根。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成功塑造了费根这个形象。人物一出场,作者就通过惟妙惟肖的形象描写让一个枯瘦如柴、手拿烤叉、长着一大团乱蓬蓬红头发的犹太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年纪很老的干瘪犹太人,手里拿着一把烤面包的长柄叉,俯身站在煎锅前面;他那可憎可厌的面孔被一头蓬乱披散的红发遮盖着。他身穿一件油光光的法兰绒长袍,领子敞开:他的注意力似乎徘徊在煎锅与挂着许许多多丝绸手帕的晾衣架之间。(荣如德译)

    费根是一个又老又丑、又狡猾又狡诈的人,他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犯罪小说的代表性人物形象。他在伦敦控制着一群小偷。起初,他为他们提供住所、食物和保护,但每个为他工作的人都是小偷。他训练年轻的孤儿偷窃,并把他们的劳动果实给他。费根是在一个法律允许判处死刑的地方训练男孩成为未来罪犯的人。奥立弗被抓住后,他没有表现出感情和关心,唯一关心的只是奥立弗是否要揭发他。当费根打开他偷来的珠宝时,说:

    死刑这玩意儿真好!死人从不忏悔;死人决不会泄漏不便公开的事情。这对我们这一行是最合适的!他们五个人成一排统统给绞死了,一个也没被留下来钓鱼或者把胆小鬼拉过去(荣如德译)

    在英语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教唆儿童犯罪的教唆犯的代名词。费根教唆孩子偷窃,他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为他卖命的少年窃贼,是一个贪婪、凶狠的金钱和欲望的奴隶,是邪恶的化身。

    南茜这个人物有无比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富有立体感和活跃的生命力。她是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被扒手团伙收留后走上了无奈的扒手之路。南茜长大成人后,一个野蛮粗俗的强盗赛克斯把南茜买下做了情妇。她深谙黑暗之道,与盗贼同流合污,但她又会歇斯底里地保护着奥立弗的生命和安全;她羡慕有文化、有教养和有温暖家庭的女性,她能够正视自己的卑劣,为自己卑劣的行径感到痛苦。她最后的悲剧是由她悲惨的身世,以及她对爱情的盲目忠贞共同造成的。她渴望回到光明的生活,但却被现实所困。在可以重新开始人生选择的时候, 她仍然选择回到那个她所依赖但却伤害她的男人的身边。她顽固地坚守她对恶棍团伙的忠心,尤其是对那个虐待她的男人。在她的心目中,她把她所回去的地方当作“一个家”。她对赛克斯冥冥之中注定的吸引力最终导致了她走上自甘堕落的生活道路。就如读者从这个故事中所了解的那样,赛克斯不止一次地虐待南茜,把她看作是一个奴仆,有时当作是一个性工具。只要他心情不好或者是对这个女孩子稍有不满的话,他就会随心所欲地辱骂和虐待她。甚至当他生病,南茜在照顾他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诅咒这个女孩。为了救奥立弗,她选择了背叛,自己冒着被抓、被处以绞刑的危险,帮助小奥立弗逃出悲惨的生活,最后惨死于赛克斯的拳头之下。南茜的身上具有善与恶的两面性,她一直在人性的边缘徘徊,对于这个人物,仅仅用好与坏来评价是不够的。

    在情节设置上,《雾都孤儿》有太多超现实逻辑的奇遇和巧合。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偷的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劳。在布朗劳家中,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副少妇画像容貌酷似奥立弗,而画像恰就是他的亡母。奥立弗幸运地被布朗劳收留,而他处理掉的破衣服却恰好落到了贼首费根的手中,从而暴露行踪使他再次落入贼窟。奥立弗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不幸中弹受伤,被赛克斯遗弃在野外,为了求生挣扎着爬到一户人家门前,而这家正好是他去行窃的那家人。更出人意料的是被窃的人家恰好是他姨妈露梓•梅里家。奥立弗的母亲临终时留给他的物品落到了女总管考尼尔夫人的手中,而这个女人后来成了班布尔夫人。当赛克斯前去奥立弗的出生地打探时,正好碰到了在酒吧的班布尔先生,于是他很顺利地从班布尔夫人那里买到了可以证明奥立弗身世的物品并将之销毁。这样的一些情节巧合在小说中不胜枚举,显然从情理上是很难讲得过去的,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奇遇才使孤儿的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雾都孤儿》结局由悲到喜、善恶有报。奥立弗虽饱受磨难和屈辱,可不管身处何处,他总是善良宽容、忠诚仁爱,保持纯良的天性和向善的灵魂,最终苦尽甘来,得到幸福。善良美丽的露梓小姐也冲破了身份阶级观念与哈里幸福地结合。对于小说中的恶人们,作者则一一给他们安排了悲惨的下场:贼首费根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上了绞刑架;赛克斯在逃窜中失足被绳子勒死:小偷“逮不着”为了偷窃一个鼻烟壶而被法院判刑终身流放;蒙克斯劣行难改,持家产挥霍殆尽,最终锒铛入狱,死在狱中;教区干事班布尔则被革去职务,贫困潦倒,在济贫院里度过余生。尽管这样的故事结局已经远远脱离了现实生活,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可是它却达到了抑恶扬善、教化感人的目的。

    《雾都孤儿》对刚刚通过《济贫法》的英国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834 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济贫院为“巴士底狱”。狄更斯揭露了资产阶级对下层社会实施救助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加强社会控制,对政府、法律和刑事制度等进行了社会批判。他指出,正是这些制度的严重不公给穷人造成了太多的痛苦, 而他希望通过一个孤儿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的道德理想,抗议社会不公,唤起社会舆论,使贫民得到救助。

    至今,我国已出版多个《雾都孤儿》中译本,翻译家荣如德、黄雨石、黄水乞、何文安、严维明、赵炎秋等都翻译过《雾都孤儿》。本书为《雾都孤儿》注释本,注释中的参考译文均选自《雾都孤儿》(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此外,本书还对原作中四级以上难度的单词、词组以及原作中的文化背景做了注释,以期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轻松读懂英文原著。


展开
目录

1   Chapter 1 Treats of the Place Where Oliver Twist Was Born; and of the Circumstances Attending His Birth

6   Chapter 2 Treats of Oliver Twists Growth, Education, and Board

20  Chapter 3 Relates How Oliver Twist Was Very Near Getting a Place, Which Would Not Have Been a Sinecure

31  Chapter 4 Oliver, Being Offered Another Place, Makes His First Entry into Public Life

40  Chapter 5 Oliver Mingles with New Associates. Going to a Funeral for the First Time, He Forms an Unfavourable Notion of His Master’s Business

53  Chapter 6 Oliver, Being Goaded by the Taunts of Noah, Rouses into Action, and Rather Astonishes Him

59  Chapter 7 Oliver Continues Refractory

67  Chapter 8 Oliver Walks to London. He Encounters on the Road, a Strange Sort of Young Gentleman

78  Chapter 9 Containing Further Particulars Concerning the Pleasant Old Gentleman, and His Hopeful Pupils

86  Chapter 10 Oliver Becomes Better Acquainted with the Characters of His New Associates; and Purchases Experience at a High Price. Being a Short, but Very Important Chapter, in This History

92  Chapter 11 Treats of Mr. Fang the Police Magistrate; and Furnishes a Slight Specimen of His Mode of Administering Justice

101  Chapter 12 In Which Oliver Is Taken Better Care of, Than He Ever Was Before. And in Which the Narrative Reverts to the Merry Old Gentleman and His Youthful Friends.

112  Chapter 13 Some New Acquaintances Are Introduced to the Intelligent Reader; Connected with Whom, Various Pleasant Matters Are Related, Appertaining to This History

122  Chapter 14 Comprising Further Particulars of Oliver’s Stay at Mr. Brownlow’s, with the Remarkable Prediction Which One Mr. Grimwig Uttered Concerning Him, When He Went Out on an Errand

134  Chapter 15 Showing How Very Fond of Oliver Twist, the Merry Old Jew and Miss Nancy Were

142  Chapter 16 Relates What Became of Oliver Twist, After He Had Been Claimed by Nancy

153  Chapter 17 Oliver’s Destiny, Continuing Unpropitious, Brings a Great Man to London to Injure His Reputation

164  Chapter 18 How Oliver Passed His Time, in the Improving Society of His Reputable Friends

174  Chapter 19 In Which a Notable Plan Is Discussed and Determined on

185  Chapter 20 Wherein Oliver Is Delivered Over to Mr. William Sikes

194  Chapter 21 The Expedition

201  Chapter 22 The Burglary

209  Chapter 23 Which Contains the Substance of a Pleasant Conversation Between Mr. Bumble and a Lady; and Shows That Even a Beadle May Be Susceptible on Some Points

218  Chapter 24 Treats on a Very Poor Subject. But Is a Short One; and May Be Found of Importance in This History

225  Chapter 25 Wherein This History Reverts to Mr. Fagin and Company

233  Chapter 26 In Which, a Mysterious Character Appears upon the Scene; and Many Things, Inseparable from This History, Are Done and Performed

247  Chapter 27 Atones for the Unpoliteness of a Former Chapter; Which Deserted a Lady, Most Unceremoniously

256  Chapter 28 Looks After Oliver, and Proceeds with His Adventures

267  Chapter 29 Has an Introductory Account of the Inmates of the House, to Which Oliver Resorted

273  Chapter 30 Relates What Oliver’s New Visitors Thought of Him

281  Chapter 31 Involves a Critical Position

294  Chapter 32 Of the Happy Life Oliver Began to Lead with His Kind Friends

304  Chapter 33 Wherein the Happiness of Oliver and His Friends, Experiences a Sudden Check

314  Chapter 34 Contains Some Introductory Particulars Relative to a Young Gentleman Who Now Arrives upon the Scene; and a New Adventure Which Happened to Oliver

326  Chapter 35 Containing the Unsatisfactory Result of Oliver’s Adventure; and a Conversation of Some Importance Between Harry Maylie and Rose

336  Chapter 36 Is a Very Short One, and May Appear of No Great Importance in Its Place. But It Should Be Read Notwithstanding, as a Sequel to the Last, and a Key to One That Will Follow When Its Time Arrives

340  Chapter 37 In Which the Reader May Perceive a Contrast, Not Uncommon in Matrimonial Cases

352  Chapter 38 Containing an Account of What Passed Between Mr. and Mrs. Bumble, and Monks, at Their Nocturnal Interview

364  Chapter 39 Introduces Some Respectable Characters with Whom the Reader Is Already Acquainted, and Shows How Monks and the Jew Laid Their Worthy Heads Together

381  Chapter 40 A Strange Interview, Which Is a Sequel to the Last Chamber

389  Chapter 41 Containing Fresh Discoveries, and Showing That Suprises, Like Misfortunes, Seldom Come Alone

400  Chapter 42 An Old Acquaintance of Oliver’s, Exhibiting Decided Marks of Genius, Becomes a Public Character in the Metropolis

412  Chapter 43 Wherein Is Shown How the Artful Dodger Got into Trouble

424  Chapter 44 The Time Arrives, for Nancy to Redeem Her Pledge to Rose Maylie. She Fails

432  Chapter 45 Noah Claypole Is Employed by Fagin on a Secret Mission

436  Chapter 46 The Appointment Kept

447  Chapter 47 Fatal Consequences

455  Chapter 48 The Flight of Sikes

466  Chapter 49 Monks and Mr. Brownlow at Length Meet. Their Conversation, and the Intelligence That Interrupts It

477  Chapter 50 The Pursuit and Escape

490  Chapter 51 Affording an Explanation of More Mysteries than One, and Comprehending a Proposal of Marriage with No Word of Settlement or Pin-money

504  Chapter 52 The Jew’s Last Night Alive

514  Chapter 53 And Last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