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历代词选六百首品读
0.00     定价 ¥ 98.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2673229
  • 作      者:
    选,品读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历代词选六百首品读》这部历代词选,收录了二百二十五位历代词家名作六百零二首。词作的选择在力求经典的同时,也蕴含了编者自身的感悟。入选的词人词作,在思想内容、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上,都力求有较高的代表性:凡能表现词人词风的作品,尽可能选入;主体词风之外另具特色的词作,亦酌选以反映全貌。
    编者对收录于本书的词作,从个人视角进行了品读,品读文字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展示了词这一古典文学精粹形式的发展脉络和艺术风貌。许多品读本身就富有文采。

展开
作者简介

纪宝成,笔名邵生,号乐斋居士,江苏扬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岁月诗痕》、《岁月诗痕.贰》、《乐斋词》《乐斋词·贰》等。

侯书栋,字杏还,号退园,河北衡水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历代词选六百首品读》这部历代词选,收录了二百二十五位历代词家名作六百零二首。词作的选择在力求经典的同时,也蕴含了编者自身的感悟。入选的词人词作,在思想内容、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上,都力求有较高的代表性:凡能表现词人词风的作品,尽可能选入;主体词风之外另具特色的词作,亦酌选以反映全貌。
    编者对收录于本书的词作,从个人视角进行了品读,品读文字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展示了词这一古典文学精粹形式的发展脉络和艺术风貌。许多品读本身就富有文采。

展开
精彩书摘

李白(二首)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忆秦娥 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品读小记】

此词巨笔如椽,非天才心灵不可得也。近人吴梅《词学通论》断言“太白此词,实冠今古,决非后人可以伪托”(近人胡适等以为是后人混入的作品)。境界阔大,气韵沉雄,融自然、人生、历史于一炉,足见“太白纯以气象胜”(近人王国维语),足当“百代词曲之祖”(宋黄昇语)。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灞陵行送别》诗云:“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此离别,乃是一种文化历史意义上的离别,堂庑甚大。尤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统揽兴废之叹,勾起中华文化最深处的集体意识,最为论者激赏。近人王国维谓之“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周汝昌先生称之“乃觉凝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诗词赏会》)。清黄苏《蓼园词评》论曰:“按此乃太白于君臣之际,难以显言,因托兴以抒幽思耳……叹之乐游原,极为繁盛。今际清秋古道之音尘已绝,惟见淡风斜日,映照陵阙而已。叹古道之不复,或亦为天宝之乱而言乎。然思深而托兴远矣。”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

 

【品读小记】

李白诗多恣意汪洋,奇雄瑰丽,而词则苍寥沉郁,或见诗、词本体之差异,豪情入诗,愁绪成词,不同体裁抒发不同性情。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是为词中鼻祖。寻词之祖,断自太白可也,不必高语六朝。”

此篇以秋林、寒山、高楼、宿鸟渲染离愁别绪。“伤心碧”三字,点出暮色神髓。“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仿似今人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时空错置,万物相对,天人之间得以愁情相沟通。而“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空”“急”二字比用,更见游子思归不得之彷徨无措。“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化用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时间之愁与空间之愁交织,愁上加愁。其意境与西人特拉克尔的名句“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相类。

词魂,乃大地上的忧郁者,正如清纳兰性德所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古今中外,词魂一也。

 

张志和(一首)

[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自称烟波钓徒,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今浙江金华。唐肃宗时曾任翰林待诏,后隐居江湖。著有《玄真子》。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品读小记】

明张岱《夜航船》述及张志和,云:“唐张志和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母亡,不复仕。自号烟波钓徒。”

此词得太和之元气,通造化之生机,清丽自然,高洁超逸。轩冕之人,辄生隐逸之心;岩穴之士,益固出世之志。誉之“风流千古”(清刘熙载语),诚不虚也。尤以“斜风细雨不须归”句,乃生命体悟和审美体验之断言,令词增添力量,引发共鸣,“无心于道道自得”(唐诗僧贯休语),故为人传诵。所以“不须归”者,有山前白鹭为伴,有桃花流水可赏,有鳜鱼肥美可食,有箬笠蓑衣可用,纯然与天地融为一体,不自外,故不须归。此种宁静,与英人华兹华斯所言“我何尝见过、感受过如此深沉的宁静/河水随心随意轻轻流淌”相类。清刘熙载《艺概》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清陈廷焯《云韶集》云:“此中自有真乐,难与俗人言也。”可谓知张志和者。

 

刘禹锡(三首)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书》称其彭城(今徐州)人,实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祖籍洛阳。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其诗各体皆工,尤擅民歌体、乐府诗,有《刘梦得文集》流传。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品读小记】

化俗为雅,雅俗兼得,刘禹锡为第一人。此词妙用比兴,随手拈来,恰如其分。花红似郎意,而“山桃红花满上头”中的“满”字,见郎意热烈直露,然易去易衰不久长;水流似侬愁,而“蜀江春水拍山流”中的“拍”字,见女子之缠绵柔忍,且一往情深,无隔无阻,也期望情郎像山那样忠贞坚定。两相比较,品出一丝不平之气与淡淡哀怨。用蜀山蜀水比兴爱情,唐白居易《长恨歌》亦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而英人多恩则用“圆规”意象比喻爱情:“你坚定,我的圆才能画得好/我才能终止在出发点。”无论是山水还是圆规,爱情只有相互激发、谐和,才能趋向圆满。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品读小记】

此词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中,“晴”与“情”谐音双关,诵之朗朗上口,思之意蕴宏富,用之绵绵不竭。以之写景妥帖自然,以之寓情活泼生动,以之表意委婉精妙,以之说理深刻明晰,故为后世传诵。

用文字谐音表情达意,乃民歌惯用技法,如《西洲曲》“低头弄莲(怜)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作蚕丝》“春蚕不应老,尽夜常怀丝(思)”,《子夜歌》“理丝(思)入残机,何(误)不成匹”等等。唐李商隐有“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温庭筠亦有“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和乐天春词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

 

【品读小记】

朱光潜先生将移情称为“宇宙的人情化”——“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刘禹锡另有一首《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亦别有风致。词曰:“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此词代春为之,可视为移情的典型作品。开篇“春去也”,掷地有声,即掀高潮。人有情,春亦有情;人惜春,春也惜人。后撷取“弱柳”“丛兰”,匠心独运。柳,留也;丛兰,则暗寓高洁之态,唐李白有“为草当作兰”句。青春易逝,弱柳挥别,丛兰垂泪,顾盼流丽,依依不舍,“似沾巾”,唐王勃有“儿女共沾巾”,姿态怦然。近人俞陛云先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曰:“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清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白居易(三首)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三十六岁即官拜左拾遗,后贬江州司马,又移忠州、苏州、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即享受刑部尚书待遇退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忆江南 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品读小记】

色彩影响心境。白居易当然熟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景象,但最触动心弦的却是“红胜火”“绿如蓝”的绚丽缤纷的色彩。红与绿相映生辉,令人感受到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江花本红,而日出红上加红,故能胜火;江水本绿,而春来绿上加绿,故能如蓝。此中生趣,或为江南最动人之处。明卓人月汇选、徐士俊参评的《古今词统》云:“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白居易甚爱红绿搭配,其《秋思》有“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之句。西人特拉克尔也多用颜色表现其心境与意象,如“我的嘴咬住红色浆果/树叶之间光影摇晃/金色尘埃久久沉落/沙沙地落到褐色土地上”。

忆江南 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展开
目录

唐·五代 五十八首

 

李白(二首)

 

忆秦娥 箫声咽  003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004

 

张志和(一首)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005

 

刘禹锡(三首)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006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006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007

 

白居易(三首)

 

忆江南 江南好 009

 

忆江南 江南忆 010

 

长相思 汴水流  010

 

温庭筠(六首)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012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  013

 

清平乐 洛阳愁绝  013

 

梦江南 千万恨 014

 

梦江南 梳洗罢  015

 

更漏子 玉炉香 015

 

皇甫松(二首)

 

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 017

 

梦江南 兰烬落 017

 

韦庄(五首)

 

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  019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 020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 020

 

思帝乡 春日游  021

 

鹤冲天 街鼓动 021

 

薛昭蕴(一首)

 

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有馀 022

 

毛文锡(二首)

 

醉花间 休相问 023

 

应天长 平江波暖鸳鸯语 024

 

牛希济(一首)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 025

 

欧阳炯(一首)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 026

 

和凝(一首)

 

春光好 叶软 027

 

鹿虔扆(一首)

 

临江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 028

 

顾夐(二首)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 029

 

玉楼春 月照玉楼春漏促 029

 

李珣(二首)

 

渔歌子 荻花秋 031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 032

 

孙光宪(三首)

 

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 033

 

思帝乡 春日游 033

 

风流子 楼倚长衢欲暮 034

 

冯延巳(九首)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035

 

鹊踏枝 六曲阑干偎碧树 036

 

鹊踏枝 烦恼韶光能几许 036

 

清平乐 雨晴烟晚 037

 

谒金门 风乍起 037

 

三台令 明月 明月 038

 

长相思 红满枝 038

 

喜迁莺 雾濛濛 039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 039

 

李璟(一首)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 041

 

徐昌图(一首)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 042

 

李煜(十一首)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043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044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045

 

清平乐 别来春半 046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046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 047

 

捣练子 深院静 047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048

 

望江南 多少恨 049

 

望江南 闲梦远 049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050

 

宋代 三五五首

 

寇准(一首)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 053

 

王禹偁(一首)

 

点绛唇 感兴 054

 

潘阆(一首)

 

酒泉子 长忆观潮 055

 

林逋(一首)

 

长相思 吴山青 056

 

范仲淹(二首)

 

苏幕遮 怀旧 057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058

 

柳永(十四首)

 

雨霖铃 寒蝉凄切 059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060

 

卜算子 江枫渐老 061

 

戚氏 晚秋天 061

 

望海潮 东南形胜 063

 

曲玉管 陇首云飞 063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064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 065

 

满江红 暮雨初收 066

 

少年游 参差烟树灞陵桥 067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 067

 

采莲令 月华收 068

 

鹤冲天 黄金榜上 069

 

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 070

 

张先(四首)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071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072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072

 

青门引 春思 073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