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
为了当代读者阅读方便,“古今辞赋”部分的古代辞赋,由刘玉叶教授在编选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校勘、注释。
与黄河主题内容相呼应的是,全书还选用了28幅彩色插图。
本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守国主编。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同时选配了28幅相关的书画及摄影彩插。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之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裴图南
唐·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公无渡河
唐·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赠裴十四
唐·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行路难(三首选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书河上亭壁
宋·寇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河金岸赋
王正伟
悠悠千古,浩浩然大浪惊涛拍岸;生生不息,荡荡乎卷云堆雪御风。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势壮也;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势雄也。雷霆之势,奔啸千里,直下卫宁。中卫入,惠农出,凡三百九十余公里,九曲八弯,高峡平湖,玉带生烟,浪淘千寻。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贺兰、银川、平罗、石嘴山十城星罗棋布,傍河而居,因河而盛。塞北风情,江南气象,呜呼,黄河乳汁千年,金岸文明百代,有容百川之大志,纳万流之长谋,此宁夏平原之谓也。
携千层浪波,润百里沃野。其沿岸也,山尚山势,水崇水形;贺兰夕照,千载雄浑依旧;黄河烟波,万世风韵犹然;丝绸古道兮沧海桑田,边墙关塞兮浮云白驹;人文俊彦,风物深秀。其两岸也水墨平畴,稻菽飘香;水草丰美,牛歌羊唱;湖泊纵横,湿地交错;轻舟摇曳,渔歌互答;山岳点翠,沙漠烁金;原平而水阔,天锦而地绣。且夫,长于农经,兴以工商;民风厚淳,百姓富庶。塞上江南,山水画廊,黄河之福,厥维宁夏!
自古锦绣地,从来繁华景。新中国立,春和景明,民众归心,人烟密布,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山川协调,农工俱兴,商贾并辏。大银川,区域中心城市聚势而张;石嘴山,新型工业基地际会风云。吴忠,滨河水韵鹏抟万里云蒸霞蔚;中卫,浪漫都市志拓八荒毓秀钟灵。灵武、平罗、青铜峡光曜观瞻,全国竞雄;中宁、永宁、贺兰羽翮振奋,百强争进;天府新景,华夏驰名,黄河之盛,厥维宁夏!
嗟夫,天行健,西部风愈劲;地势坤,长河涛正雄。公元二〇〇八年,以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契机,自治区党委、政府感怀天地,谋民生之大计;恩戴自然,图破壁以偾张。打造宁夏之增长极,发展西北之动力源。搭内陆开放之平台,兴科学发展之战略。弘经济以懋勋,彰民生之惠政。长策高远,凭人和以畅行政;成愿千古,借伟略而展才雄。宏业历践,干群请缨。大旗高擎,四地市心齐力协;旌帜漫卷,六县城翼比肩并。争一流,逞英豪;破壁垒,成一统;睦和谐,重包容;同发展,共欣荣。
立黄河之圣坛,造黄河之楼阁,建黄河之碑林,兴黄河之新镇。建设沿黄城市群,取优势以互补;打造金岸经济带,成犄角而协同。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开发开放,泽惠万民。并集防洪保障、便民交通、生态人文、旅游风景、特色城镇、文化呈示诸功能于一身,绘宁夏印象于宇内,展江南风采于塞上。夫金岸也,天赋神秀,串城乡以成气势,聚精华而生盛景,行千里滨河之大道,观万顷江南之美景,眺现代产业之崛起,阅黄河文化之兴盛。衢通西北,接四方菁华;道贯京畿,迎八面来风,其势胜,其境阔也。
观夫“黄河金岸”之伟略,格局煌煌兮,赋党委政府之远瞩;产业秩秩兮,显科学发展之慧智。立心于天地,日月同表;受命于民生,山水共鉴。
黄河赋
王国钦
黄河者,生命河、母亲河也。祖源于青藏巴颜喀拉,摇篮兮悠悠夏商周汉,蛇行之北国九大省区,滋养乎泱泱民族心灵。卡日曲至河口镇,水清流缓曰上游也;河口镇达桃花峪,浪险风高乃中游也;桃花峪之入海口,潮涌沙淤为下游也。其水草丰美、鲤跃龙门、问鼎中原、带砺山河者,魂牵梦绕于赤县神州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高吟绝唱,直令人激情满怀、口齿生香也!河伯慨然叹曰:蜿蜒九曲,“长风破浪会有时”,咆哮洪涛甘当使命;邃美千秋,“直挂云帆济沧海”,激越壮行不改初心。
黄河者,文明河、恩泽河也。位列“四渎”之宗,萌毓“四大发明”,尊崇“五岳”有三,猛决“五帝”豪雄,遒举“一脉”鸿纲,儒道佛皆蒙河水浸养也。经流之处,已仰望星空灿烂;包孕善美,更校勘文化辉煌。如两岸之至圣、亚圣、武圣、史圣、诗圣、文圣、药圣者,无一非黄河之子也。清且涟漪忆河水,犹闻伐檀声坎坎;一苇杭之跂予望,任他浊浪自滔滔。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洪理水,大禹功德惊天下;一石水则六斗泥,以水冲沙,张戎治河益古今。夫疏之以通、凿之以直、浚之以深、塞之以决者,乃尚书贾鲁之不世之功也。瓠子歌,黄河颂,风吼马叫高粱熟;船夫曲,黄水谣,艄公号子稻花香。将红军番改八路军,抗日旌旗指前线;挽民族狂澜于既倒,雄师东渡过黄河。“炎黄子孙皆姓黄,黄土黄河恩泽长”,夫黄河乃中华文明、文化之主要发祥、重要支撑、坚定自信也。
黄河者,德水河、根魂河也。“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水皇称德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根魂韵合国魂。龙马献河图于伏羲,依此演成八卦;神龟奉洛书于大禹,天下域分九州。缩龙储宝,万件藏品陈列黄河博物馆;问祖寻根,八方赤子情归祭龙嘉应观。倔强疏狂,长风起为浩荡惊涛推波助澜;凝魂聚力,大中华乃四海侨胞梦圆之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君不见,“浪涌风高云万里,月圆心阔画千秋。歌吟爱系江山梦,守望魂倾德水楼”。诗云“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者,即此之谓也。
黄河者,生态河、桀骜河也。潺湲于群山峡谷之间,支流密布交织成网;澎湃于草原丘陵之中,湖泊联珠星罗棋布;汹涌于沙漠平原之上,天高云阔气象万千。夫峻秀如三峡、富庶如河套、瀑布如壶口者,自然之壮美景观也;其仙若天鹅城、丽若雁鸣湖、美若三角洲者,陶然之鸟类天堂也。然“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者,怆怆之血泪历史也。昔日豫东之内涝水、风沙天、盐碱地,为改道黄河之天灾;历代战争之秦始皇、李自成、蒋介石,乃以水代兵之人祸。水患频淹,使开封地下城城摞;清明上河,见古汴就中代代新。奈桀骜不驯之本性,亦哺育出勇往直前、绝不回头之刚烈中华。“雄流九曲归何处?总入中华梦里来。”呜呼,福亦黄河、怨亦黄河,何当弥祸增福、化难为福,则万民千年之祈愿也。
黄河者,世界河、中原河也。长为全球之五、灾为寰宇之冠、含沙万河第一,文明、文化绵延不绝乃世界唯一也。攸关黄河命脉,中原是为核心之地。古都八居其五,尽占天时地利之要。农耕节气二十四,亦渊源于天地之中也。“得中原者得天下。”“治天下者治黄河。”“懂黄河者懂中华。”毛泽东朗声告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雄豪之音回荡于北邙之巅。兰考意深,由救灾到治灾,治理“三害”标升新高度;牧野情长,从个体到群体,富裕百姓昂然耸太行。获鲁班大奖,堤防工程标准化;收险段之效,逼束顽症豆腐腰。其下游之地上河,已数十年安然无恙矣!
黄河者,青春河、幸福河也。新中国成立以来,旧黄河已幡然重生矣。“展我治黄万里图”“为你重整梳妆台”,砥柱中流三门峡也;“洛神惊兮河图新”“河伯慕兮沧海光”,霞蔚云蒸小浪底也。玉门关外,声声羌笛春风度;塞上望中,处处江南阡陌新。植林种草,蓄洪分流,手携黄河长江浪;拦沙清淤,修堤筑坝,水调南阳到北京。人民治黄,科学治黄,让安澜福佑开泰水;绿色发展,长远发展,全流域生机勃发焉。海晏河清不是梦,大河之南是我家,宏图壮丽看东方。
黄河者,故事河、心灵河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黄河沧桑迄今,好故事已重新开讲。蠲税豪歌,歌云水千家帆影;脱贫壮举,举凤阳万道霞光。维己亥仲秋,领袖颁发兮宏论,云锦天章图欲就;于德水河畔,群英汇聚之郑州,惊涛骇浪总向前。赏花儿悠旷,听秦腔高亢,品豫剧抑扬。噫吁嚱!“淘尽浪沙涤尽污,滔滔上下排空呼。务使清流滚滚去,信有毛公道不孤。”工部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子曰:“老家在河南,心魄起中原。”当此际,吾敬告芸芸苍生:“黄河者,新时代之大河也。”
卷一·古代诗词
关雎 / / 诗经·国风·周南
河广 / / 诗经·国风·卫风
瓠子歌 / / 汉·刘彻
其一
其二
咏怀 / / 魏晋·阮籍
明君词 / / 南北朝·王偃
渡黄河诗 / / 南北朝·范云
木兰辞 / / 南北朝·佚名
晚渡黄河 / / 唐·骆宾王
又送别 / / 唐·李峤
登鹳雀楼 / / 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之一) / / 唐·王之涣
旅望 / / 唐·李颀
送裴图南 / / 唐·王昌龄
使至塞上 / / 唐·王维
榆林郡歌 / / 唐·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 / 唐·王维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 唐·李白
公无渡河 / / 唐·李白
赠裴十四 / / 唐·李白
行路难(三首选一) / / 唐·李白
将进酒 / / 唐·李白
发白马 / / 唐·李白
北风行 / / 唐·李白
寄远(十一首选一) / / 唐·李白
赠崔侍郎(二首之一) / / 唐·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一) / / 唐·李白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 / 唐·崔曙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选一) / / 唐·高适
塞下曲(四首选一) / / 唐·常建
黄河二首 / / 唐·杜甫
其一
其二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选一) / / 唐·杜甫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 / 唐·岑参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 / 唐·岑参
送崔主簿赴夏阳 / / 唐·岑参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 / 唐·张志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 唐·韦应物
送郭判官赴振武 / / 唐·卢纶
塞下曲 / / 唐·戎昱
塞下曲(四首选二) / / 唐·李益
其一
其三
统汉峰下 / / 唐·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 / 唐·李益
闻夜啼赠刘正元 / / 唐·孟郊
杂曲歌辞·羽林行 / / 唐·孟郊
浪淘沙 / / 唐·刘禹锡
生离别 / / 唐·白居易
河阴夜泊忆微之 / / 唐·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 / / 唐·白居易
征人怨 / / 唐·柳中庸
河阳桥送别 / / 唐·柳中庸
逢旧识 / / 唐·贾岛
拂舞词·公无渡河 / / 唐·温庭筠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 / 唐·李商隐
河阳诗 / / 唐·李商隐
黄河 / / 唐·薛能
黄河 / / 唐·罗隐
浪淘沙 / / 唐·司空图
偶书(五首选一) / / 唐·司空图
逢旧(二首选一) / / 唐·李涉
塞上行 / / 唐·鲍溶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选一) / / 唐·陆畅
凉州词 / / 唐·薛逢
咏史诗·黄河 / / 唐·胡曾
塞上曲 / / 唐·周朴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 / 唐·许彬
宫词(百首选一) / / 五代·和凝
登圣善寺阁 / / 唐·褚朝阳
登单于台 / / 唐·张蠙
书河上亭壁 / / 宋·寇準
黄河 / / 宋·王安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 / 宋·陆游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 / 金·元好问
山坡羊·潼关怀古 / / 元·张养浩
过古黄河堤 / / 元·萨都剌
水龙吟·过黄河 / / 元·许有壬
黄河行 / / 元·贡泰父
过黄河 / / 明·李东阳
秋望 / / 明·李梦阳
渡黄河 / / 明·谢榛
渡黄河 / / 明·张时彻
黄河夜泊 / / 明·李流芳
龙门 / / 明·顾炎武
渡黄河 / / 明·宋琬
渡黄河 / / 清·查慎行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 / 清·金德瑛
卷二·古今辞赋
灵河赋 / / 魏·应玚
大河赋 / / 晋·成公绥
襄华贯洪河赋 / / 唐·樊阳源
黄河赋 / / 元·李祁
黄河赋(并序) / / 明·周光镐
黄河赋(并序) / / 明·刘咸
黄河赋 / / 明·薛瑄
黄河源赋 / / 袁瑞良
黄河三峡赋 / / 焦玉洁
黄河金岸赋 / / 王正伟
小浪底赋 / / 屈金星张艳丽
黄河颂 / / 金学孟
黄河吟 / / 许俊梁
中华母亲河赋 / / 蒋红岩
黄河赋 / / 戴松成
黄河赋 / / 王宇斌
黄河赋 / / 解国记
黄河赋 / / 梁富正
黄河赋 / / 王国钦
卷三·白话新诗
黄河大合唱(组诗三首) / / 光未然
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风陵渡 / / 艾青
黄河渡口 / / 阮章竞
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 / / 穆旦
我们歌唱黄河 / / 郭小川
黄河的独白 / / 青勃
将军渡 / / 管桦
黄河与鲤鱼 / / 牛汉
三门峡——梳妆台 / / 贺敬之
给黄河安家 / / 梁南
壶口瀑 / / 丁芒
黄河落日 / / 李瑛
夜半车过黄河 / / 公刘
黄河浪 / / 雁翼
黄河长江 / / 韩笑
黄河态势 / / 王辽生
车过黄河铁桥 / / 流沙河
小浪底抒情 / / 刘章
黄河 / / 王怀让
黄河石头记 / / 刘济昆(香港)
黄河壶口歌 / / 叶延滨
在黄河 / / 李小雨
黄河故道遐想 / / 赵丽宏
幻河(节选) / / 马新朝
黄河静静流 / / 陆健
陪好友看黄河入海口 / / 曹宇翔
黄河壶口 / / 冬青
大河 / /吉狄马加
黄河记 / / 刘向东
黄河歌谣 / / 杨志学
黄河新娘 / / 王芬霞
印象黄河 / / 杨炳麟
黄河故事 / / 吴元成
悬天壶口 / / 第广龙
跟着黄河在这儿拐弯 / / 髯子
倾听黄河 / / 高金光
歌唱黄河 / / 聂沛
郑州黄河湿地 / / 萍子
长风 / / 何向阳
黄河向东流 / / 马利军
黄河 / / 张况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这本由历代诗歌辞赋作品汇集而成的《我引黄河心上流》,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和今人眼里黄河的模样及愿景。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严格来说,“赋”在本意上并不包括诗歌和散文。但从字义上来讲,“赋”又有创作、吟咏之意。所以,广义的“赋”又可以是包括诗歌、文赋、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作品。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就是一部历代诗人词家抑或政治家的“赋黄河”之作。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赋黄河”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我引黄河心上流》就精心筛选了不同时期与黄河有关的148首(篇)文学性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主要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编选布局具备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取舍得当,较为全面。涵盖了古今诗词、辞赋等歌咏黄河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作者群体涵盖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士子和当代作家。其中,既有《诗经》及唐宋诗词佳作,有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即兴所作的《瓠子歌》,西晋成公绥由衷赞美黄河的《大河赋》,有李祁、周光镐、刘咸、薛瑄以及当代诗赋家王国钦等不同时代的《黄河赋》,也有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流沙河、杨志学以及香港作家刘济昆等著名诗人歌咏黄河的现当代诗篇。鉴于光未然先生的《黄河大合唱》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巨大精神鼓舞作用,也选录了他的《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三段歌词,可见编选者用心之独到。
二是纵贯历史,古今结合。全书从《诗经》、魏晋辞赋、唐诗宋词,到元、明、清以及当代诗歌、歌曲歌词,穿越时空,纵贯古今,为读者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不同作者、不同心态下歌咏黄河的千百样貌,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吟咏之余,往往令人口齿生香,慨叹不已!
三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华儿女在黄河流域的大规模活动已达五千年左右,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在减退、黄河流域的植被在减少、黄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在加剧,黄河母亲已不堪重负。未来,我们将如何理性对待黄河和黄河文明,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相信,这也是《我引黄河心上流》带给读者的关于黄河现状和未来的深层次思考。
——序: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程遂营)
黄河不仅是一条纯粹的自然河,而且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母亲河、文明河、文化河。数千年来,我们绵延不息的中华文明,就是以黄河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以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以黄河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至今绵延未断,可见其文化力量之雄浑、刚毅、强劲!
数千年来,历史上无数的诗人词家及辞赋作家,先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美篇佳构。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当代,浩若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关于黄河的经典,而大量的文学作品也多产生于黄河流经的区域。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赠裴十四》中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诗篇诗句,无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这些作品,也已经积淀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名句)。
——代后记: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王国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