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勒克莱齐奥小说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305094217
  • 作      者:
    高方,许钧,樊艳梅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方  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比较文学和法国文学,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许钧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法国文学,已发表和出版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近300篇、著作11部,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其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及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翻译学概论》等作品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樊艳梅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20世纪法国文学研究。迄今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为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勒克莱齐奥小说创作的研究性著作,以小说文本作为切入勒克莱齐奥文字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立足于文本细读,运用主题批评、叙事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语义学等研究方法,对勒克莱齐奥的小说艺术进行探索;在对作家的创作思想、诗学构建进行整体观照的基础上,对作家小说世界中空间、风景与人物的关系进行探讨,对“身份”“记忆”等作家创作的重要主题展开研究,以揭示勒克莱齐奥小说的叙事特征与思想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勒克莱齐奥生于1940年,他创作生涯长,著述宏富。谈及勒克莱齐奥的创作,评论界一般都要提及他在七岁时离开尼斯,去非洲的尼日利亚寻找在英国军队行医的父亲途中写小说的经历。一个作家,哪怕一个喜欢文学的普通人,小时候都有可能随性写点什么,比如诗、散文等,写了就写了,不会太当真。但勒克莱齐奥不同,他对自己小时候的这段创作经历非常看重。时隔四十余年,在1988年,勒克莱齐奥为热罗姆▪加尔辛主编的《当代法语作家词典》撰写有关自己的条目。他在短短的千字条目中,用近乎一半的篇幅讲述了这次经历及其对自己的重要影响。他特别写道:

 

对于我来说,写作行为一直与我的第一次旅行紧密相连。分离,也许,远行,沿着看不见的大陆一路飘摇,与荒凉的国家擦肩而过,想象中的危险。我为河流所着迷,似真非真的现实。就在1946年到1947年,同一年,我很快写了自己第二部小说,《黑色的奥拉蒂》,这是非洲大陆历险记,我在那时还完全不了解非洲大陆,仿佛写下它,就可以将我从危险的境地中拯救出来,就可以帮助我适应未来(我想到了还从未见过的父亲,这慢吞吞的货船会把我带到他的身边)。在我以后的创作中,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与这两部非洲小说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勒克莱齐奥获奖的消息公布后,法国《读书》(Lire)杂志发表专栏文章,提到了勒克莱齐奥儿时写作的这一经历:他在船舱里写的第一部小说叫《漫长的旅行》。七岁出远门写的两部小说,都遗失了,但对勒克莱齐奥来说,为何它们具有超越其后来所有创作的重要性呢?从他为自己写的作家词条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找到某种答案,发现勒克莱齐奥对于写作的某种认识或思想轨迹。

对勒克莱齐奥来说,写作之于他,是刻骨铭心的:六七岁时的写作,早该是遥远的往事了,勒克莱齐奥却能清楚地记得他第一部小说写的第一行字:“我写下的第一行小说是用大写字母完成的:QUAND PARTEZ-VOUS,MONSIEUR AWLB——您何时启程,阿乌尔布先生?”用大写字母完成的第一行字,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写作在小小的勒克莱齐奥心中是何种分量。小说的开头,用了 “partir”。法语中该词的含义为:出发、启程。一开始,他就给自己的写作注入了大写的意义。这不是一般儿童的信手涂鸦之作,而是一种严肃的行动。生命中的第一次写作,就像是一次生命的启程。即使我们不把勒克莱齐奥七岁的写作经历当作他真正的写作生涯的开端,而是把他发表成名作《诉讼笔录》的1963年视作其创作历程的起始,他一路走来,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写作之路。在他看来,他的写作与他在七岁时的启程经历和写作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为什么要写作?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对海上漂泊时刻有可能出现的危险的恐惧,对看不见的非洲大陆的渴望,在未知中,勒克莱齐奥通过写作来想象自己的生命旅程,继而用写作来把握自己真正的人生之路:写作之于他,是为了摆脱未知中的危险,是为了“适应未来”。写作就这样成了“将我带走,将我变为‘另一个人’的”过程。对勒克莱齐奥来说,“文学自有神秘存在”,写作就是为了出发去探索未知,在探索中去发现,去领悟,去理解。

 

展开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  003

    第二节  勒克莱齐奥小说研究现状  010

第三节  本课题主要研究路径与内容  017

 

第一部分  写作探寻与诗意生成

 

第一章  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  023

    第一节  世界视野与对异域文明的关注和思考  024

    第二节  对传统的突破与对写作的不断探索  032

 

第二章  自我放逐与诗学历险  040

    第一节  双重之“逃”与“逃”之内涵  041

    第二节  作者遭遇的根本问题  047

    第三节  写作为了什么?  050

    结语  055

 

第三章  诗意诱惑与诗意生成  056

    第一节  语言之道与诗意栖居  056

    第二节  浪漫性与诗意  065

    第三节  反复、节奏与音乐性  073

结语  081

 

第二部分  空间、风景与人物

 

第四章  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自然空间的构建  085

    第一节  自然四要素与诗意的自然空间  087

    第二节  土:生命根系之所在  089

    第三节  火:启迪与新生  091

    第四节  水:心灵的净化与对生命的超越  094

    第五节  气:自由的向往与生命的奥秘  097

    结语  099

 

第五章  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风景结构  101

    第一节  窗户—风景:秩序与疏离  103

    第二节  高处—风景:开阔与自由  108

    第三节  边界—风景:融合与冲突  113

    结语  119

 

第六章  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人物  121

    第一节  老人,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  122

    第二节  女性,个性的觉醒  129

    第三节  行者,与他者的相遇  138

结语  145

 

第三部分  别处、身份与记忆

 

第七章  “毛里求斯系列”与空间叙事  149

    第一节  岛屿风景:空间性与神话  150

    第二节  岛屿风景:时间性与记忆  157

    第三节  岛屿风景:哲学性与身份  163

   结语  169

 

第八章  《奥尼恰》:感官迷醉与乌托邦书写  170

    第一节  感官的狂喜  172

    第二节  神话之现  180

    第三节  乌托邦之梦  185

    结语  192

 

第九章  《非洲人》:虚构自传中的身份建构  193

    第一节  虚构自传的断裂:历史真实与内心真实  194

    第二节  身份认同的断裂:形象塑造与情景设置  200

    第三节  从断裂到弥合:叙事建构与写作重构  207

    结语  214

 

第十章  《寻金者》:勒克莱齐奥小说叙事中的“记忆”  217

    第一节  记忆的书写:叙事的推动力  218

    第二节  记忆的复现与转换:叙事的创造力  222

    第三节  记忆的多重维度:叙事的价值  226

结语  231

 

附录

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追踪

    ——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235

存在、写作与创造:对话勒克莱齐奥的追寻之旅  247

 

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