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33位名校校长讲述教育内外的真情与哲思,为孩子规划精彩人生。
☆ 名家汇聚大讲堂,为家长扫除“教育焦虑”,让你轻松学会教育孩子的窍门。
☆ 33位教育专家为你解答教育孩子的疑惑,让这本书陪伴孩子成长的左右。
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校,尤其是家长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2017年以来,名校长公益大讲堂受到沪上家长强力追捧,线上线下共吸引350余万人次参与活动。由此,2018年8月、2019年8月出版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第1辑、第2辑,家长读者反响热烈。
2020年8月,我们在名校长公益大讲堂的基础上,联合长三角地区名校长交流活动上的校长演讲,继续推出《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长三角名校长公益大讲堂实录(第3辑)》。33位长三角知名校长的演讲实录,干货满满,聚焦家长的“教育焦虑”,提供专家观点和看法。直面当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给出中肯意见。本书对广大家长和教师大有裨益。
关心核心素养,奠定孩子未来发展基础
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园长 朱素静
宋庆龄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从事学前教育26 年,17 年示范园管理经验,获批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名校长,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基地主持人。上海市普教系统评审专家,中国福利会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个做了二十六年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幼小衔接的问题,应该是整个幼儿园阶段3 到6 岁都需要面对的工作,而不是大班的时候再思考这些问题。
幼小衔接有很多问题, 我们应该从心理准备、习惯培养、能力塑造等各方面来做。在宋庆龄幼儿园, 我们坚决不提倡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阶段所应学习的内容。这种所谓的幼小衔接,是我们坚决杜绝的。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时候是20 世纪90 年代,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当中,早就孕育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很多专家把“知识”“能力”“态度”这三个概念融合在一起,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素养”。核心素养,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特地研究过这些核心素养的目标,到底定了哪些内容?最后所有的内容,我们都归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素养是“培养什么样的 人”。
各国的解释其实大同小异,但站在中国人的理解之上,我国教育部在2014 年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概念。教育部提出的这个概念,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解决问题的素养与关键能力。其中尤其加了一句“立德树人”。教育部提出的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关键能力,主要是三个纬度、六个要素和十八个基本 点。
三个纬度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 与。
六大要素包含了十八个基本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当中,应该关 注:
(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5)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从教育的角度,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一以贯之地为学生建立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以上虽然是从国家层面给予的指导性纲领目标,但是作为幼儿教育者而言,仔细理解,我们觉得这是在要求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给予幼儿与之相匹配的教育,非常科学、务实、精准。华而不实、只是讲讲大口号、形式主义过一下,那都是不行的。所以,宋庆龄幼儿园的老师,也是把这么大的、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体系,放到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我们思考的是在发展的契机中,如何把核心素养体系放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中,如何存在于教师和幼儿每一个积极的互动 中。
教育成效映射了家长的教育方法
和大家分享几个例子。比如,如何教孩子自我管理。在每天的晨检中,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是每天小朋友冲进校门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自己去用消毒液洗手。第二件事,应该到医生妈妈这边,让医生晨检健康状况,拿晨检牌。有的时候学校为了减少孩子等待时的无聊,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我们会在旁边放一个电视机,循环播放与小朋友有关的信息。
在这一连串的安排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我经常观察家长们呈现出来的不同教育方式。有的是放手型,有的是等待型,有的是自由生长型,有的是呵护型,有的是包办型。有的是呵斥型:“你干什么?什么都没有做,你赶快先做这个!”还有的会中规中矩地教孩子:“我们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由此,孩子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比如,那些很耐心的、放手型和等待型的家长,会看到他们的孩子主动地、积极地、开放自主地、循序渐进地发展。而有些孩子,因为家长很着急,拖着孩子先做这个、先做那个,这些孩子或者被动接受,或者是脾气倔的拒绝接受。还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就不愿意做这件事。一个很小的晨检环节,就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可以看到孩子发展的社会性、独立性:做事情的顺序是否清楚?做事情是否会主动应对?自己是否会判断?是否会有逻辑思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事情是否认真执 行?
有的时候我也会看, 这个小孩已经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仍然不知道第一件事做什么、第二件事做什么。关注到这个小朋友,晨检之后我就去问班主任,你们班的某某小朋友,早晨进来晨检,每天都是先看电视机,晃东晃西,然后家长把他“抓”过来,逼着他做完,拿到晨检牌。然后我说,他是不是上课的专注性也有问题?老师说对的。这么小一个环节,从做事情的顺序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专注、自我管理的能 力。
序 > 1
关心核心素养,奠定孩子幼小衔接和未来发展基础
——宋庆龄幼儿园园长 朱素静 > 1
为孩子打下生命的底色
——上海市七宝明强小学校长 姚凤 > 21
家校共育,让每个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校长 潘宗娟 > 33
小初衔接,平稳过渡,我们可以这样做
——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校长 陈红 > 51
尊重生命,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成长的力量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 胡培华 > 67
情润童心,快乐成长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吴蓉瑾 > 81
担主责创主题,让红领巾在少先队活动中更鲜艳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校长 周怡 > 95
思想引领,主动实践,让红领巾更鲜艳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校长 李慧清 > 105
“从小”做起,从“小”做起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校长 吕华琼 > 115
擦亮初心,聚焦主责,牢记使命
——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校长 刘荣明 > 127
匠心筑梦红领巾,薪火相传勇担当
——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学校校长 管坤 > 135
以雷锋为榜样,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奠基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小学校长 干勤欢 > 143
党建带队建,童心跟党走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校长 诸斌根 > 151
从小培育劳动素养,长大成为劳动先锋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 何哲慧 > 159
家校融合,强化身份认同教育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校长 侯俊东 > 169
聚焦改革促体验,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叶伟锋 > 179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不忘初心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 徐燕娟 > 189
璀璨童心创未来,星星火炬谱新篇
——江苏省镇江市丁卯中心小学校长 王金芳 > 199
仪式教育,燃起少先队员光荣感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丁正后 > 207
党团队同向同行,为儿童生长播下红色种子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校长 滕闽军 > 215
根植红色基因,厚积红色能量
——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 吴聪慧 > 225
新时代,新劳动,新成长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章振乐 > 233
同唱“红领巾”之歌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 姚琴 > 245
集聚先锋力量,争做祖国栋梁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纪峥斌 > 253
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
——浙江省瑞安市实验小学校长 胡利盛 > 261
小护照,大世界,动起来,爱飞扬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希 > 267
红领巾“创学院”,助推时代新人靶向成长
——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黄刚强 > 275
让光荣感与少先队同行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陈瑶湖中心学校校长 王传兵 > 287
改革创新,砥砺前行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三小学校长 钱进 > 297
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校长 沈鸿 > 307
探索学时积分制,规范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
——安徽省滁州市解放小学副校长 郭洁 > 315
让红领巾成为每个孩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坐标
——安徽省宁国市西津小学校长 罗林 > 321
队旗猎猎迎风展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桃园矿学校校长 苏万利 > 335
后记 > 342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