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搜索
无库存
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
¥
0.00
定价
¥ 79.00
湖州市图书馆
ISBN:
9787122367785
作 者:
贾祥凤,于帅芹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理论、生产技术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
图解金属加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
热处理手册第5版1234卷工艺基础+典型零件热处理+设备和工辅材料+质量检验和技术数据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
车削颤振及超声振动车削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4
锕系核素固化材料的固溶机制及化学稳定性
科学出版社
2024
切削加工动力学现代分析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24
典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储存老化性能与失效分析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24
焊工识图一点通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
铝合金钻杆制造技术及工程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气体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伴随着材料成型与材料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对气—固表面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视。本书主要介绍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的相关知识,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的基础知识;第2章主要介绍氧原子在Pd表面的吸附扩散;第3章主要介绍氧气分子在Pd低指数表面和台阶面上的吸附;第4章主要介绍一氧化氮在在Pd低指数表面和台阶面上的吸附;第5章主要介绍一氧化碳分子在Pd台阶面上的吸附;第6章主要介绍气态三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势函数。本书有以下两大特色:
(1)内容新颖,结构完整:主要介绍氧原子、氧气分子、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与解离,并在末章介绍了气态三原子相互作用势函数;
(2)理论深入,实用性强:第2~6章介绍的理论较为深入,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介绍了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的基本知识, 如吸附的分类、吸附等温线、吸附与脱附等; 其次介绍了金属表面气体吸附与解离在实验和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方法, 如从头算、密度泛函等; 最后详细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5-MP势以及推广的LEPS势。本书内容全面, 结构清晰, 重点突出, 理论新颖。
本书适用于金属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体系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也可供金属催化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 2
1.1.1 金属表面的吸附 / 2
1.1.2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5
1.1.3 吸附势能曲线 / 9
1.1.4 脱附与解离 / 11
1.2 吸附与脱附研究方法简介 / 11
1.2.1 实验研究方法 / 11
1.2.2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法 / 14
1.2.3 半经验的理论计算法 / 19
1.3 气体分子与过渡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 / 20
1.4 本书研究方法 / 21
1.4.1 5-MP计算方法 / 21
1.4.2 5-MP组装推广的LEPS 势方法 / 23
1.4.3 簇模型 / 25
1.4.4 不同金属表面类型对吸附与解离的影响 / 28
第2章 氧原子在Pd表面的吸附扩散
2.1 氧原子在Pd表面吸附的研究现状 / 32
2.2 计算过程及建模分析 / 34
2.2.1 5参数Morse势 / 34
2.2.2 建立模型 / 35
2.3 计算结果 / 37
2.4 结果讨论 / 39
2.4.1 O-Pd(100)体系 / 39
2.4.2 O-Pd(111)体系 / 39
2.4.3 O-Pd(110)体系 / 40
2.4.4 O-Pd(311)体系 / 41
2.5 小结 / 43
第3章 氧气分子在Pd低指数表面与台阶面上的吸附
3.1 氧气分子在Pd表面吸附的研究现状 / 46
3.2 计算过程及建模分析 / 47
3.2.1 5参数Morse势及推广的LEPS 势 / 47
3.2.2 簇合物模型的构造 / 48
3.3 计算结果 / 49
3.3.1 氧气分子在Pd(10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50
3.3.2 氧气分子在Pd(11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53
3.3.3 氧气分子在Pd(1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55
3.4 表面分子解离限和晶面解离距 / 56
3.5 小结 / 58
第4章 一氧化氮分子在Pd低指数表面与台阶面上的吸附
4.1 一氧化氮分子在Pd表面的吸附研究现状 / 61
4.2 5-MP组装及推广的LEPS势 / 62
4.3 构建模型 / 63
4.4 计算结果 / 64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6
4.5.1 一氧化氮分子在Pd(10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66
4.5.2 一氧化氮分子在Pd(1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68
4.5.3 一氧化氮分子在Pd(110)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70
4.5.4 一氧化氮分子在Pd(3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73
4.6 小结 / 75
第5章 一氧化碳分子在Pd台阶面上的吸附
5.1 一氧化碳分子在Pd表面的吸附研究现状 / 77
5.2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简述 / 78
5.3 计算结果 / 80
5.4 计算结果分析 / 82
5.4.1 一氧化碳分子在Pd(3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82
5.4.2 一氧化碳分子在Pd(211)面上的吸附与解离 / 82
5.5 小结 / 85
第6章 一氧化碳分子在过渡金属钌低指数面的吸附与解离
6.1 研究现状 / 87
6.2 计算方法和模型建立 / 88
6.2.1 C、O原子的5-MP的构造 / 88
6.2.2 Ru表面簇合物模型 / 89
6.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90
6.3.1 CO-Ru(0001)体系 / 90
6.3.2 CO-Ru(1010)体系 / 91
6.4 结论 / 92
第7章 一氧化氮分子在过渡金属钌低指数面的吸附与解离
7.1 研究现状 / 94
7.2 计算方法与结果 / 95
7.2.1 计算方法与模型简述 / 95
7.2.2 计算结果 / 95
7.3 结果分析 / 96
7.3.1 NO-Ru(0001)体系 / 96
7.3.2 NO-Ru(1010)体系 / 99
7.4 结论 / 100
第8章 气态三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势函数
8.1 研究现状与展望 / 103
8.2 计算方法 / 104
8.2.1 两体扰动势 / 104
8.2.2 气态三原子体系相互作用势 / 105
8.2.3 扰动函数Ginj (R j )的渐进性质 / 106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