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乔治亚》是西西将纪实与虚构巧妙编织的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作家西西亲手搭建一座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时代的“娃娃屋”为线索,探索彼时英国的建筑、家具、摆设,展现那时的人物会话、家居日常,并扩及当年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同时,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交织其间。
建筑微型屋,并不是为了消极地打发时间。而是在游戏中发现自我,认识家园,重建“我城”的社群记忆。如同一次历史重构,西西以她创新的艺术布局和叙述,在分享她的丰富知识、灵慧巧思和生活乐趣的过程中,让往昔回魂翻新。
见到这幢房子就喜欢了,因为是乔治亚的古典建筑。当时,房子还只是一幅印在硬皮纸盒上的图像。我仔细看了一回说明,知道是白木框架,没有着色,买回去后得自己配砌,但显然毫不困难,房间的间隔和窗子都已做好,只不过需要驳接几枚螺丝钉。
家里其实已有一二幢玩具屋,可都是塑胶制品,而且是美国式:房子四周都有入口,房间朝不同的方向开敞,可以从四周观看。但这样的玩具房子得放在可以旋转的桌子上,或者,桌子的四周可以围绕走动。更大的问题是,这类房子没有板门(panel),难以清洁防尘。
我见到的木房子是欧陆式的玩具屋品种,源自德国,盛行于荷兰。荷兰玩具屋本身是一个橱柜,打开橱门才知是玩具房子。这种橱柜玩具屋并没有房屋的外貌,没有屋顶、窗子、大门,或者外墙装饰,只有室内的间隔布置。后来,一幢幢具备建筑外貌的房子在英国出现,承接德国传统,趣味却从内转向外,外貌很讲究,室内布置反而很马虎,比不上祖辈;摆设也不合比例,一只碗竟有半张桌子大。欧陆式玩具屋的正立面设板壁,可以打开,平素关上,因此防尘。而且,房子背面是墙,正好贴墙安放,像浮雕那样。
英国的木头玩具屋有许多类型:都铎皇朝式、维多利亚式、乡村茅屋式等;最吸引我的是十八世纪的乔治亚。乔治亚(Georgian)建筑,是由于当时连续在位的四位英皇都叫乔治。其实译成乔治也可以了,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乔治亚的叫法,以便跟名词区别。这种建筑以简洁、和谐、严整著称,源于希腊神殿和意大利柏拉底奥(Palladio)形式,房子四方形,大门开在正中,两边是窗子,前后斜落两面坡屋顶,对称均匀,连烟囱也建在屋子一左一右,端正,稳重。大门进内是楼梯,房间分布两侧。屋子两层,但可加配一层地库和一层带老虎窗的阁楼。我把顶层和地库全数买下,高兴得很,走出店门一边阅读说明书,一边盘算着:我家中的乔治——亚房子,一不小心,踏空梯级,摔了一跤,扭伤脚踝。
说了半天玩具屋,还要分梳一下,这种屋子虽然内有家具、玩偶,外有房子的外貌,却有两类。一类是名正言顺给小朋友玩耍的玩具屋(toy house或doll’s house),特色是木头扎实坚固,构造简单,容易配砌,上几十枚螺丝钉就行;家具则比较厚重,经得起敲打摔碰,最重要的是不含毒素,而以白木为主,不大染色,只求形似,不拘细节。屋子是给小孩子玩家家酒游戏用。另一类,称为娃娃屋(dollhouse),或者仍然叫玩具屋,有时也称作玩偶屋,问题在侧重的是屋子,不一定有玩偶,有也不见得重要,这类微型屋,虽然小朋友也可玩,但主要是成年人的藏品,用作观赏,不宜把玩;屋中的家具,可以非常精致,是真品的缩小版,昂贵得多,在十七八世纪,是皇室或富贵人家的摆设,至十九世纪末,才渐渐有商人制造出售,于是普及起来。当然,娃娃屋也可以很粗陋,而小朋友的玩具也可以极珍贵。不管是哪一类,都通称为微型屋,或者袖珍房子,同属迷你(miniature)型。但微型屋也不一定是玩具屋,建筑师做的模型,就不是玩具。
德国的经典娃娃屋以厨房的布置著名,尤其是纽伦堡的作品,满墙满地都是烹饪器皿,目的是教导幼童认识厨具,连皇室的男孩也要学习,就不是普通玩具那么简单,因为要呈现真实的生活,每一物品都是微型实物。我买的屋子,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娃娃屋,只是玩具屋。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人总是努力营建自己牢靠的家,理想不尽同,且受历史地理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但不是说无需努力,也无能为力。制约可以转化成优势、力量。在众声复调里,一家人那样,彼此尊重,然后互相竞秀。书名《我的乔治亚》,一如《我城》,“我”固然涵括“我们”,无需废词,更重要的,其实是对每个个体的肯定、对独立人格的尊重,这是互为主体,并且是在“我们”之前的谦逊。
——何福仁
谢谢她无穷的好奇与热情,谢谢她渊博的才气,谢谢她的良善与天真,让我,还有千千万万读者,见证了文学确实可以让人世变得更美好。
——马世芳
西西始终坚守前卫第一线,从传统现实主义的临摹写真,到后设小说的戳破幻象;自魔幻现实主义的虚实杂陈,至历史神话的重新全释,创作实验性强、变化瑰奇。
——郑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