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启微·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0.00     定价 ¥ 79.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20167666
  • 作      者:
    张宁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魔都除了有百货公司,还有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你在看跑马,看跑马的人在看你。
青帮大亨杜月笙、张啸林参与赛马为何?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宁,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多篇。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大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等三项西式运动,来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华人购买香宾票渐成风潮,并在1928年突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该年,沪上报纸出现大批有关赛马的新词,如“跑马汛”“香宾潮”,前者意指每年春秋两次的香宾大赛有如汛期,定时到来;后者则形容购买者争先恐后的情形,有如潮水。同时出现的用词还包括“香宾市”“香宾癖”“香宾票迷”等。经过近十年的运作,到了此时,香宾票22.4万元的头奖金额已深入人心,几达无人不知的地步。所谓“一本万利”,即为厚利,更何况香宾票还“一本两万利”,自然不能错过,而且其吸引力不限于上海一地。

早在1920年代初,上海马票便已通过种种渠道在各通商口岸出售,最常见的是通过同一家铺子在不同城市的联号或分号代销。譬如,1924年4月25日,远在北京的鲁迅便在专卖花粉香水的苏城著名老店“月中桂”的京城分号买了一张香宾票,而且价格稍昂,原本10元的马票到了北京卖11元。第二天,鲁迅更慎而重之地将它寄给在上海的三弟,显然是希冀中奖。由此可见,欲购香宾票者人不限于上海一地。

市场既大,1928年春许多彩票业者见有利可图,乃在赛前通过关系向少数会员购入巨额票数,每张价昂5角,然后以11元的价格在市面出售或转售,最高时可卖到15元左右,京、津、汉等地每张也可卖到14元或15元。据说彩票店一年的收益全靠此时。彩票业者的加入,顿时将香宾风潮推向了顶端,因其扩大了香宾票的销售渠道,欲购者不必再辗转托人。于是许多原先醉心于麻雀、花会的赌徒纷纷转换战场。有以每张12元的代价连购五张者;也有罄资滥买,孤注一掷者;更有拜佛许愿,如狂如颠者。

上海跑马总会很快便发现事情不对,出面调查制止,但风潮已然造成。香宾票需求量既然大增,一些彩票掮客遂趁此机会仿造A字香宾票,最初只在英租界商业区内向洋行、银行职员兜售,后来甚至往北到虹口一带,或向码头上停泊的外籍轮船伙夫兜售,或沿路向乡民推销,骗人钱财。进入1930年代,更有印刷所参与大量印制,分销外埠,使捕房防不胜防。

正因购票者众,为求得奖,大量与鬼神有关的奇谈也开始出现。譬如,前述电报局10人共得香宾头奖一事,得奖之后,许多人替老局员惋惜,认为当初要是拒绝同事搭股肯定可以独得奖金,但老局员很豁达地表示富贵不能强求。原来购票两个星期前,他曾向乩坛叩问终身休咎,所得乩文中有一句“独得无有偏爱日”。当时不明就里,待中奖后方意会到“偏爱日”中的“日”字,指的可能是日清洋行。也就是说他在别处找不到人出让,只有到日清洋行才能买到跑马票,所以他无法独做富翁,此乃命中注定之事。灵学会章程一事亦加强了这种鬼神之说。

又如,据说某公司同仁合购香宾票屡屡不得,大家懊恼万分,后来有人想到传说合家生肖俱全能主大富大贵,乃提议同仁凑足十二生肖购买,结果生肖虽全,却仍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某位“太原公子”因事逗留沪上,春赛时忽得奇梦,梦见自己买中香宾票,号码中有三个3字,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如此,不由得他不怦然心动。可是他资本有限,乃约一位“城北徐公”一同前往购买,他这位朋友是个好好先生,无可无不可地答应。等到决赛的前一日,“太原公子”先到,发现A字香宾票早已售罄,B字香宾中有3字的还剩三张,他只有25元,无法尽购,只有等徐公到来。没想到徐公以为先前之言是玩笑话,身上也没有多带钱,只好匆匆回家取钱。其家距跑马场不远,一去一回不过10分钟,但就在这10分钟内,一位广东人把B字剩余票券全部买去,待徐公赶到时已没有跑马票可买,后来这张有三个3字的香宾票果然中了头彩,15万元的奖金就这样为10分钟的时间所耽误。


展开
目录
导论/1
文化的转译/4
赛马与殖民/13
总会与阶级/20
运动与赌博/30

第一部分运动与殖民
第一章殖民社会的支柱:上海跑马总会/39
一并行的发展/41
二制度的调整/55
三身份形塑的工具/75
第二章监督下的转译:万国体育会/104
一对高阶文化的向往/106
二赛马文化的扩散/122
三分而治之/140
第三章转译的失控:上海中国赛马会/158
一纯粹华人的赛马机关/160
二赛马的民主化/181
三青帮三大亨/195
四白相人马主/207

第二部分运动与娱乐
第四章从观看到下注/229
一看跑马/232
二买马票/253
三香宾潮/275
第五章是运动还是赌博?/298
一现代大众娱乐/300
二奔赴跑狗场/315
三赛狗争议/332
四商业性赌博/347
第六章“赌心思”/368
一世上最快的球戏/370
二特殊的吸引力/386
三赌博的知识化/404
四对传统的援引/424
结论/442
参考文献/4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