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重读
0.00     定价 ¥ 96.0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71636
  • 作      者:
    张传敏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重读》中有几篇文章比它们在学术期刊发表时多了一些内容:著书者研究时所作的笔记或者文章完成后追加的补记等。这些内容既可说明著书者的一些新发现或新想法,也有助于读者们进一步理解被阐释的对象并为他们增添一点阅读趣味。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传敏(1969-),山东临清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曾在《文学评论》《新文学史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过《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七月派文献汇编》《半蠹集》等专著多部,主持过“七月派文献汇编”“中国战时首都戏剧档案整理与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重读》力图从私人性视角,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重新阐释。所解读的作品计有诗歌7首、散文5篇、小说4篇、剧本2个: 诗歌部分:周作人《小河》、郭沫若《天狗》、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火把》、何其芳《预言》、冯至《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散文部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周作人《喝茶》、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丰子恺《缘》、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
  小说部分:鲁迅《伤逝——涓生的手记》、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沈从文《长河(节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戏剧部分:郭沫若《屈原》、曹禺《北京人》。
  以上每篇均在解读后附录原文,方便读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重读》:
  闻一多确实不喜欢美国。他在1922年7月赴美留学,立志从事绘画艺术。尽管他初到美国时曾表示“美国人审美的程度是比我们高多了”,并奇怪美国“何以机械与艺术两个绝不相容的东西能够同时发达到这种地步”,①但是后来在美国遭受种种排挤、歧视的经历都令他十分不快。他后来还放弃了绘画改学文学。《死水》最后一节中“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的判断和“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的行动是可以和闻一多赴美求学的经历相契合的:他去的时候本是为追求“美”(绘画艺术),但因为美国“不是美的所在”,所以放弃了这种追求。由此来看,认为“死水”象征着美国社会的观点可谓合情合理。
  然而,认为《死水》创作于美国并象征着美国丑恶现实的说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为什么该诗迟至一年之后才发表。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曾明确表示《死水》是自己“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②他在并不缺乏发表平台的情况下把这样一首得意之作尘封一年确实是极不合情理的。另外,认为“死水”指的是美国的说法虽然合乎情理,却很难找到引发闻一多创作动机的直接刺激物——这首诗虽然充满象征意味,但是景物描写是写实性的,“死水”很可能有其现实原型。
  根据现有材料,“死水”的原型确实有,但并不在美国。曾和闻一多颇有交往的饶孟侃在1962年7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夏夜忆亡友闻一多》一诗,其中有“楼耸龙坑湮‘死水’”之句。饶孟侃在诗后为“死水”所加的注释中称:“《死水》一诗,即君①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今民族宫一带已层楼高耸,顿改旧观矣。”据《闻一多年谱长编》记载,1925年6月中旬闻一多确实曾和余上沅、陈石孚一起在北京西单二龙坑梯子胡同一号租住。该书还记载了闻家驷的说法:关于《死水》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在国外时,一种认为是回国以后。当年闻一多居住的西京畿道原名沟头,有长沟,沟内常有积水。②饶孟侃是闻一多的朋友,其言之凿凿,令人无法反驳;闻家驷是闻一多家人,看来他也比较认同该诗创作于闻一多回国之后的观点。
  然而,如果说闻一多在诗中以“死水”来象征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自己对祖国由爱转恨的绝望心态,和他当时的思想、行动并不相符。对闻一多稍有了解者都应该知道,他可谓现代文学史上家国情怀最重的诗人之一。他去美国之前就曾在《美国化的清华》中对美国文化表示不屑,到美国后这种看法虽一度有所改变,但是受歧视的生活经历让他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23年他还和罗隆基等留美的清华同学一起在麦迪逊城成立了力图接近政治的“大江学会”,崇奉国家主义,以谋国家的改造为宗旨。
  ……
展开
目录
《私人性与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重读》前言
百年新诗“第一首杰作”《小河》解
遮掩与暴露:《天狗》中的私人性经验
《死水》究竟为何而作?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几种名物
补记 剑桥大学确有榆树
爱的经验与梦的入口——何其芳《预言》解
爱的混乱与救赎——艾青《火把》重读
当真实的死亡来临——冯至《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解
身外心内皆有诗意何必一律——绿原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与《不是忏悔》(《忏悔》)对读
附录 绿原的《忏悔》与《不是忏悔》
纯化与暗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重读
平淡背后的葛藤——周作人《喝茶》解
附录 关于日本茶道与英式下午茶的笔记
假意还是真情?——朱自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解
儒耶佛耶基督耶-入中华并一谈——丰子恺《缘》解
附录 关于“慈良清直”的笔记
“好气势”与“世故人情”——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解
附录艾夫伯里男爵的“书目一百种”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看——《莎菲女士的日记》新解
晦暗的自由与自由的晦暗——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解
“原始”何谓?——曹禺《北京人》重读
附录 关于中国猿人(北京人)的笔记
舒芜《论中庸》中批判的观点考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