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梦西厢——王实甫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0.00     定价 ¥ 65.00
湖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21210224
  • 作      者:
    叶梅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以《西厢记》驰名中外的文学大家王实甫尽人皆知,而他的生平事迹几至阙如,专家学者都感困惑。叶梅的《王实甫传》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及前人有关的论述中去发现、梳理、校勘和辨识,更具有作家的想象和创造力,去做合乎逻辑的艺术的推断、裁剪与妙笔生花的展现,难能可贵。这部文学传记把王实甫的人生道路和文学追求水乳交融起来,让《西厢记》的主题旨归——“愿普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焕发出人文主义的光彩与温馨。

——文史专家郭启宏

 

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历史资料中,有关个人及相关创作活动的史料非常少,给研究和创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作者较好地处理史料和想象之间关系,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了传记文学的想象艺术手段。并用富有小说的戏剧性的手法,巧妙地处理各种人物关系,给传记文学文体带来突破。让读者近距离感受这位对杂剧充满极度热爱之心,又很贴近生活的伟大戏曲家,并从中谈到伟大作家的精神世界,从而真正感受到元杂剧的文化艺术价值。

——文学专家张陵


展开
内容介绍

史籍上关于王实甫的确凿材料少之又少,元明清代的笔记小说也只有只言片语可供探求,因此,写作这样一个人物的传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作家叶梅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遵循传记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了合理的文学想象,使这位与关汉卿齐名的“元曲魁首”,跃然纸上。在对传主传奇的一生进行展现的同时,作品对元代社会的风貌人情,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展现人物命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一部科学、严谨,又深具可读性的人物传记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大都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条清波荡漾的小河边,柳树成荫,燕子掠过,远处官道上一个年轻公子骑马飞驰而来。他身后传来一声声叫喊:“公子!公子!您等一等!”这公子相貌俊朗,举止潇洒,一把勒住缰绳,马儿咴咴地叫着站定,意犹未尽地蹬踏着蹄子,扬起一阵尘土。

片刻工夫,那官道上又飞来一匹马儿,一个红脸小厮骑在马上,急吼吼地叫着:“公子,您骑得太快了,我追也追不上。”

公子瞧了他一眼,浅笑道:“添书,咱们已进了易州地界,你看那前面的村子,就是咱家了。”说着,他往河边走去,伸手往河水里探了一探:“嗬,这一开春,塘溪河里的冰都化了。添书,你快下来,尝尝这水,真甜。”

小厮添书站在岸边柳树下,摇头说:“我可不尝,这会儿的水硌牙。”公子笑起来:“瞧你说的,还有水硌牙的?”小厮说:“我奶奶就是这么说的,冬天的水就是硌牙。”公子说:“可我奶奶却说,不能喝冰水的男人不算强壮的男人。来,添书你来尝尝咱们究窒村(今究室村)的水。”小厮吐了吐舌头,不情愿地从树下跑到河边,一抬手,喝了一口:“哇!”

公子看着他的脸:“怎么了?”

添书咧着嘴道:“甜,甜得跟蜂蜜一样。这回行了吧?”

公子笑起来:“贫嘴。”

添书问道:“公子,您家乡的村名好生奇怪,为何叫个究窒?”

不远处斜坡上,一片村庄,粉墙黛瓦,四周绿意盎然,一缕缕炊烟正从一户户庄园村舍的房顶上升起。四周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在劳作,公子回身相望,眼神柔和,嘴里说道:

“添书你给我听好了,这究窒可是有讲究的名字。早在西汉年间这一带便有人烟,你看这河水清澈,良田万顷,端的是一方好水土。这河就是易水,战国时期荆轲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就是在此饯别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公子您刚才不是说这河叫作塘溪河吗?”添书问。

公子指着前方,道:“不错。这河跟人一样,有大名,也有字、有小名。易水到此就叫塘溪河,究窒村的‘究’字指的就是小溪一眼望去的尽头,‘窒’是吞埋、阻塞之意,‘究窒’就是靠近小河旁的高坡。你看那村子不正是建于高处吗?”

添书四下看着,不断点头称是:“怨不得读书人就是比俺们做小厮的懂得文理,经您这一说,这村子原是有来历的。”

公子道:“那是当然。这里故事多啦,往后日子长了,慢慢说与你听。”

“好哇好哇。”添书拍手道。

两人正说笑着,通往村头的官道上疾步走来一个小丫头,一手搭在额上朝这边看着,放开嗓门叫起来:“二公子!二公子!”

小厮添书听见:“公子,那边好像有人在叫您呢。”他从河滩边跳上堤岸,踮起脚来看着:“是个小丫头。”

公子一甩手上的水,也跳上岸去,却道:“哦,是我娘跟前的丫头听茶。”说话间,那叫听茶的丫头已跑到跟前,脸蛋红扑扑的起了一层细汗,手里握一块手绢扇着:“二公子!果然是您啊,您咋还不家走?”

丫头嘴快,还没容公子答话,又一口气说道:“先是乔叔在哨台上瞧见了您的大黑马,四蹄扬雪,就知道是二公子您回来了,又瞧见后边还跟了匹小黄马,想必是跟您的小厮,这就给夫人报了,可等了好一阵也没见过来,夫人老爷都急了,让我赶紧来叫一声,老爷说有要紧的事,要给二公子您说道呢。您这都到家门口了,待在这河边干什么呀?他可是新来的小厮?”

添书不乐意地打断她的话:“我看你这丫头真是话多,说了一半天都没停嘴,你不让公子说话,也不让自个儿喘口气?”

小丫头一听,双手一叉腰恨道:“你这小厮,二公子都没发话,你竟敢多嘴!真不懂规矩。”

添书急道:“谁不懂规矩?”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怎么刚见面就吵开了,连姓名都还没问呢。”公子摊开两手,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们一个听茶,一个添书,今后在一起的日子少不了,得好好相处才是。”

添书嘟哝道:“是她先说我的。”

公子自去柳树下解开拴马绳,然后一骗腿跳上马,两腿一夹,黑马扬开蹄子飞奔而去。

添书急得大叫:“公子,您等等我!”他欲跳上黄马,不料慌张一跳,马却往前一蹿,他扑通一下摔坐在地,捂着屁股叫唤:“哎哟!”

听茶一旁哈哈大笑。

添书:“还笑还笑,都怪你这多嘴的丫头!”

听茶嗔道:“你再敢无理,小心我在老夫人面前说你三大箩坏话。你还不赶紧追马去!”

说着,两人一溜烟跑去。那公子的黑马早已风似的进了村庄,径直到了自家府邸门前。那门楣上方悬着一匾,上书“勤公府”,隶书清劲俊逸,两扇朱红大门半合。马蹄声刚落定,大门内闪出一条壮汉,却是管家乔叔,五短身材,豹头环眼,一见公子便喜上眉梢,两步蹽下台阶接过公子手上的缰绳,叫一声:“二公子,快请进!”

公子正是这勤公府主人王逖勤的二儿子王实甫,字德信,此时年方十九,自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辄成诵,再也不忘。父亲逖勤将他送到邢台有名塾师董朴那里求学,不觉已有数年。这个冬天更是连日苦读,未曾归家。此时公子双手相拱,叫一声乔叔。乔叔是府上老管家,看着公子从小长大,笑道:“恭喜二公子!”

公子不解:“实甫何喜之有?”

乔叔道:“公子见过老爷夫人便知道了。”

庭院里打扫得十分洁净,几株腊梅花苞依在,伸向天空的枝丫绽放着小小的花朵,一院芳香。公子快步走进后院,随着一声大叫:“娘!娘!”屋里迎出一位仪态雍容、高鼻圆脸的夫人来,一双大眼微微凹陷,皮肤格外白皙,嘴里应道:“德信我儿!”上前一把将跪倒在地的公子搂在怀里,娘儿俩自是一番亲热。

母亲阿夫人为阿鲁浑氏,长相跟究窒村人不一样,一看就来自远方西域。阿夫人说话细声慢气,当下将儿子扶起来,上下端详着,柔声说道:“这小半年未见,我儿又长大了。为娘在家好不思念,若不是你哥哥德清在身边,我早就着人唤你回家来了。”

“父亲和兄长呢?”实甫问道。

 


展开
目录

目录

001  第一回/究窒春

010  第二回/易水醇

018  第三回/绕花身

026  第四回/靺鞨宝

034  第五回/掩香闺

041  第六回/呈祥瑞

047  第七回/灵椿坊

057  第八回/双丝网

065  第九回/普济桥

071  第十回/端正好

078  第十一回/梧桐雨

085  第十二回/黄花地

091  第十三回/白雁行

098  第十四回/碧云天

110  第十五回/枫树林

121  第十六回/西风紧

131  第十七回/霜林醉

141  第十八回/斗鹌鹑

150  第十九回/宣圣庙

160  第二十回/雁南飞

167  第二十一回/玉京会

176  第二十二回/离人泪

182  第二十三回/玉仙楼

188  第二十四回/茅草冈

200  第二十五回/玉掌梳

206  第二十六回/会真诗

212  第二十七回/酒葫芦

221  第二十八回/宫墙柳

229  第二十九回/菊花酒

240  第三十回/诸宫调

246  第三十一回/长安歌

254  第三十二回/关山月

261  第三十三回/威远楼

270  第三十四回/意踌躇

280  第三十五回/莫太奢

286  第三十六回/蜂酿蜜

292  第三十七回/普救寺

297  第三十八回/雨蒙蒙

303  第三十九回/如梦蝶

311  第四十回/净碧波

318  第四十一回/黄金台

324  第四十二回/混江龙

332  第四十三回/柳花飞

339  第四十四回/落花尘

346  第四十五回/天涯近

352  第四十六回/西厢梦(大结局)

 

363  附录一/王实甫生平年表

366  附录二/主要参考资料

367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