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热情》一书囊括了扎加耶夫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介入,逐渐转移到更个人、更内在化的精神层面。其中部分篇章是他对精神导师如:恰普斯基、赫伯特、米沃什等的精彩解读和追忆。读者可从他真切、带反讽自嘲式的语言中,读出其思想轨迹的进步,转折,提高及其精神追求的纯粹。他对时代的精神建设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及反思,诗性与哲理在他身上紧密结合。书中的论题涉及哲学、美学、诗学,论述独到而又有针对性。完美诠释了他永不知足、永远探求而“延缓做出评判”的精神,对读者颇有启示与警醒意义。所收文章凸显他的文风和特点:思想性和诗性,既带有波兰作家普遍有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观照,也论及当代及前辈作家艺术家的趣闻轶事,从而具有亲切感。这些文字使我们对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而我为什么要阅读呢?真的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吗?在我看来,诗人们似乎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理由阅读,有些理由非常简单,跟其他普通人的动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们的阅读主要在两种情形下显示出不同:为了记忆和狂喜。我们阅读,为了记忆(知识、教育)因为我们对在心智打开之前前人创造的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东西——或者就叫历史。
我们也为狂喜而阅读。为什么?没有特别的理由。因为书籍不仅包含智慧和秩序井然的信息,也包含了类似于舞蹈和萨满教的醉态般的一种力量。这在(某些)诗歌里尤其如此。因为我们自己也亲身体验了那些奇特的时刻,其时我们被一股力量驱使,它要求严格的顺从,而有时,虽然并非总是,它像火焰留下灰烬那样,在纸上留下黑色的斑点(“使纸变黑”,就如法语里对写作这一高贵行为的说法)。一旦你体验到狂喜的写作的时刻,就会像一个上瘾的吸毒者那样渴求更多。为了它,你什么都愿去做;阅读也就不会像是一种过分的牺牲。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 高兴
诗人的左手(中译本前言)/ 李以亮
捍卫热情
粗鄙与崇高
尼采在克拉科夫
劳作与名声
开始回忆
理性与玫瑰
反对诗歌
诗歌与怀疑
休假的结束
我们应该访问神圣的地方吗?
克拉科夫智识区
灰暗的巴黎
年轻诗人们,请阅读一切
波兰语写作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扎加耶夫斯基是他这个类型人士的最后一个代表,他在美国甘居边缘,而在波兰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威,不仅因其独特的句法和韵律,也因其在政治性方面的见解。
——亚瑟·卢鲍(《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