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不是悲剧,无法孤单才是。(加缪语)
中国文坛“落入凡间的精灵”徐小斌——
漫溯艺术文学殿堂,纵览东西世界风情。
娓娓讲述那些被时代和时尚遮蔽的文艺风象;
细腻解读生活中极致的美与极致的寂寞;
深刻洞见这些当时当地孤独的人、事、物,在历史与文明的变迁中最终成就的绚烂与辽阔、温暖与爱意。
另有36幅别具一格的世界名画,精美呈现,深度探寻“孤独之美”。
徐小斌是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的一位,她的小说以奇幻瑰丽的文笔著称,以对社会心理、女性形象、日常生活等细致刻骨的描绘见长。徐小斌的文化散文,除延续其一贯的瑰丽幻美的笔触,更因其作家、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的多重身份,融入跨界书写,内容更为丰富,境界更为宏阔,主题更为厚重,熔艺术、文学、历史、生活于一炉,在历史与文明的大背景下,洞察生命过程中深度的伤痛与隐秘。
极具个性的当代著名作家徐小斌,数十年文化散文精粹,全新结集。
全书分为“艺术的真相”“塞壬的歌声”“东西世界漫游”“时间的童话”四辑,从艺术、文学、行旅、生活四个方面,讲述西方艺术史上曾经不被时代认同的画家、画作及创作故事,中国文坛的作家、作品和创作轶事,东西世界风情见闻,以及日常生活的哲思。
徐小斌以她独一无二、瑰丽幻美的跨界书写,带领我们走入宏阔辽远的历史怀想,用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将生而为人必将面对的“孤独”娓娓道来,引领人们直面现实,体悟“孤独之美”。
被遮蔽的影子美丽绝伦
他们终于冲出漫长岁月的巨浪,浮出海面。
在西方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非常伟大的画家,一直被同时代的优秀画家所遮蔽,他们如同美丽的影子,伴随着世界美术史的正史一直走到今天——譬如鲍斯、莫罗、雷尼罗纳、弗鲁贝尔、狄妃奥……这一串对中国人来讲依然陌生的名字,在当代西方美术评论界得到极高的重新评价——他们终于冲出漫长岁月的巨浪,浮出海面。
莫罗:伟大的画界隐者
法国画家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是十九世纪西方绘画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却也是长期被遮蔽的画家。
多年以前我在朋友那里看到一些当时被禁锢着的西方画册。有幅画一下子吸引了我,那就是莫罗的《幽灵出现》。那幅画取材于宗教故事,画的是正在希律王宫廷中狂舞的莎乐美见到施洗者约翰人头忽然大放灵光,受到强烈刺激的一瞬。传说莎乐美是公元前一世纪大希律王的孙女,以美丽妖冶著称。母亲希罗底也是当时著名美女。希罗底初为其叔希律腓力之妻,后又为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霸占。施洗约翰于是指责她乱伦,她怀恨在心。一日,正值希律王生日,希罗底令其女在筵前为王舞蹈,王大悦,遂愿满足莎乐美的一切要求。在希罗底唆使下,莎乐美便要施洗约翰的人头,王从其愿,将约翰杀死。这个故事带有一点残忍的神秘意味,画面上的莎乐美洁白的肉体上装饰着缀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丝绸和硕大的金绿色阿拉伯宝石。这幅画以一种金碧辉煌、绝顶美艳而又绝对阴毒的形式走入我的梦境。
莫罗是一位画界的隐士,但是说起德拉克罗瓦和马蒂斯,大家全都知道。而莫罗,正是前者的学生,后者的老师。大名鼎鼎的马蒂斯,正是从他的老师莫罗那里学到了绚丽灿烂的色彩运用,从而创立了野兽派绘画。
莫罗的《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画中俄狄浦斯是一持杖裸体美少年,而这个斯芬克斯绝对是属于莫罗的:在绝美的容貌后面有一种残忍、神秘、冷僻和罪恶的力量。她那丑恶的兽身、张开的雄健的翅膀都野性勃发,越发衬托出那张少女的美丽而冷酷的脸,和成熟妇人的乳房。果然是幅奇特的画,画面背景扑朔迷离的色彩似乎包含着某种暗示或隐喻。斯芬克斯紧紧缠绕着俄狄浦斯,用诱惑的胸脯抵住美男子健壮的胸膛,扬起眸子似乎在念着神秘的咒语。而俄狄浦斯带着一种戒备与男人的悲悯,以及男性对美丽异性那种无可奈何的眷恋俯视着她。这一对厮缠一处的人儿既像是一对情侣又像是两个仇敌。斯芬克斯美丽、冷酷的蛇一般的身躯,眼睛像迷蒙的一团黑雾,在蛇形的舞姿中喷吐毒焰。
莫罗的莎乐美系列绘画于1876年在巴黎的沙龙、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使无数观者叹为观止。莎乐美冷艳邪恶,脖颈上缠绕着神奇的宝石,在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中,希律王是这样描绘那些宝石的:“我有乳色烧制的玉石,犹如冷冽的火光,如同悲伤男子的心,害怕独处在黑暗之中而不见天日。……我有大如鸡蛋的蓝宝石,如同花朵一般青蓝。海洋徜徉其中,月色从不会从里头的浪潮中消失。”莫罗的色彩,正是这样一种花朵、玉石与月亮的色彩,互相映照,令人无法摹仿。
莎乐美的故事被反复改写,最著名的自然是大作家王尔德的作品,《圣经》故事被改为这样的情节:巴比伦公主莎乐美爱上施洗者约翰,因为无法得到后者的爱,她为觊觎其美色的继父希律王跳“七重纱舞”,作为交换她要求希律杀死约翰。如愿以偿后莎乐美拾起约翰的头颅抱在怀里,亲吻他的嘴唇,这时希律王才发现了莎乐美的变态,后悔杀了圣徒,于是下令将公主杀死……
这样一个美丽而残忍的故事当时轰动了整个欧洲。而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著名的“七重纱舞”,它几乎还原了莫罗的画,那些阿拉伯宝石,确实堪与花朵和月亮的色彩媲美。
莫罗的画跨界影响到了19世纪的戏剧、歌剧与舞蹈。有一位勇敢的女高音,在演唱歌剧《莎乐美》里,脱去了全部七层纱,她说,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七层纱”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舞蹈。很多舞蹈艺术家都跳过“七层纱舞”。甚至连蒙塞拉·卡巴耶这样伟大的女高音也不例外。
据说,上帝有七层面纱,掀开最后一层面纱,真理便现身了。
然而真理并非是人人都敢于直面的,因此,舞台上的七层纱总会留着最后一层,按照中国人的古训似乎就是:最好别捅破那层窗户纸。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直面真理的勇气,更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人类处境的终极意义。
鲍斯:平民的稻草车
被上帝抛弃或抛弃上帝之后,人类只能在梦境中寻觅属于自己童年的伊甸园。
无数画家用画笔描绘这失去的乐园。其中有一幅非常早又非常古怪非常醒目的,便是鲍斯(Jeroen Bosch,尼德兰画家)的《娱乐之园》。
作为尼德兰时代的画家,鲍斯一直被笼罩在同代的鲁本斯、凡代克等绘画巨匠的阴影之下。然而他却实在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画家,愈到现代愈见其伟大。鲍斯的梦境既不同于雷妮·罗纳的绚丽神秘,又不像达利那般怪诞恐怖,鲍斯的梦像民间的古老寓言一般拙朴,充满着象征寓意。他竟敢把教皇和庶民放在一起共同赶起“稻草车”(《稻草车》),他随心所欲地借助想象之光来指挥一场人神之战(《圣安东尼的诱惑》),在《娱乐之园》中,他的奇思异想化作飞鸟的翅膀化作恶兽化作丑恶可怖的裸者出现在画布上,像黎明的红晕一般驱赶着中世纪的黑暗,如果有人证明他是外星球派来的使者我一点儿也不会惊奇。非常引人注目的是画面的右侧有一片树林,树林里结着像红宝石一般鲜艳的果实(或许这便是鲍斯梦境中的伊甸园?),而每只鸟每条鱼每个人嘴里几乎都含着一颗。难道这是鲍斯对于上帝的一种嘲弄(想当初人类的老祖宗仅仅因为偷尝了一颗禁果而被逐出乐园)?在鲍斯的笔下,上帝与庶民同在,伊甸园并不比他生活着的快乐美丽的农庄更美妙。而鲍斯本人大约就像《浪子》中那个狡黠质朴的农人,揣着一袋黑面包干便可上路,旅途中尝尽人间美味。
鲍斯的奇思异想是令人惊叹的。如果说达利的梦境是偏执幻想的再现,那么鲍斯的梦境则体现着人类的共性。对于鲍斯,达利应当把对于保罗·艾吕雅的那句评价转赠给他:“他有整个的奥林匹斯山,我从他那儿偷来了一个缪斯。”
雷尼·罗纳:非人间的冥想
因为有了那远古的受了蛇的诱惑的女人,也就有了后来的雷尼·罗纳(Reny Lohner,奥地利女画家)。
雷尼·罗纳这个名字,在今天我们可能只有在国外的网站才能找到了。
雷尼的幻想违反她祖先那缠绵的情愫而有着一种自恋式的贵族气。她的梦幻世界总是那般浓丽得近于恐怖。她的用色大概连马蒂斯也自叹弗如。那大红大绿大蓝大紫到了她的笔下便成为非人间的色彩。看到她的色彩我便常常想起我儿时的梦境。也是那么一个神秘的、荒芜的花园。那些奇彩四溢的花因无人看顾而疯长成林,几乎每朵花上都栖留着一只玲珑剔透的鸟。那样的奇花异鸟只属于梦境,如今却在雷尼的世界里找到了。
那些挟带着躁动的古怪曲线化作血红的茅草一般的鸟羽,使人想到自幼熟谙音乐的雷尼固有的节奏和韵律。这些节奏和韵律无时不在,当它们与那些奇异的冥间色彩汇合之时便陷入了一种对人类官能的占有。令人惊异的是雷尼的笔下只有色彩没有阳光,那些得有神助般的色彩韵律轻吻了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一下便笔直地向自己的世界涌去。《提拉·安古尼塔》展示了画家本人的内心隐秘:画面正中的裸女倚着一株朽木(仿佛被雷击后的树的残骸)木然站立,另一裸女则背对画面坐在树根旁,两个人都毫无表情。毫无表情地构成了一种冷冷的神秘,这仿佛是一个人的两种形态。遥远地,立着一座小小的房子,仿佛是原始人的骨簇搭成。而画面前景则是那一片梦幻般的色彩。血红浓艳像是凝固的血液,湛蓝碧绿又像是浸透了海水,乍看是花朵,再看却又变成为鸟兽,怪就怪在它们既是花朵又是鸟兽。
在雷尼的笔下,自然的造物总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你从那瑰丽的花朵中辨出一只乌头的时候,你同时发现它其实又是一只鱼头,于是彩色的鸟羽在你眼中又转化为鱼鳍。有无数的眼睛藏匿在这片彩色之中,撕开美艳便会发现原来那是一只只魔鬼般的怪兽——你会惊叹邪恶竟这么容易地潜藏在美丽之后,甚至不是潜藏,竟是中了魔咒似的可以随意变化腾挪。
著名的《终结》和《伊甸园》更证实了这种色彩语言。《终结》中那些花朵变成树枝或鸟羽伸向天空之后又成为火红的珊瑚树,一只金苹果失落在一片蓝色的羽毛中,你会由这只金苹果想到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然后想到特洛伊战争想到伊里亚特奥德赛,然而这决非那只远古的金苹果,因为它身边站立着一个状貌古怪的黑女人与那静卧着的银白色女人遥遥相对,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张青铜色的魔鬼的面具。而《伊甸园》则在无数绚丽花朵中藏着一只彩色蜘蛛似的大毒虫,天上飞着彩色霰雾般的鸟轻灵得仿佛可以随时碎裂在空气之中,乍看美得无法言传,再看却忽然感到那一片彩色的空气中充满了毒液——远古的伊甸园被毒化了,这大概就是雷尼·罗纳的一切梦境的母题。
……
一、艺术的真相
被遮蔽的影子美丽绝伦
艺术家真相(系列)
克里姆特的情色之美
雷东:一半是黑暗,一半是光明
金色提香
日出·印象
卡萨特:她嫁给了她的画
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美丽与哀愁
穆夏:从招贴画到斯拉夫史诗
德尔沃的幽灵世界
克罗斯:假作真时真亦假
二、塞壬的歌声
灵魂出窍之瞬间
迷幻之美你无法抵挡
英伦十二日
文学的中国画风
......
孤独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传》解读
埃及艳后的智慧
寂寞猛于虎——评木心先生《竹秀》
看古人如何谈情说爱
游戏规则——关于我的小说《缅甸玉》
如来:五色之光——我写《敦煌遗梦》
爱不过是个枉费心机的企图
三、东西世界漫游
九寨沟,不谐和的天籁
厦门的海
水之性灵——记本溪水洞
烟花三月,南寻大观园
......
维吾尔族民居的女主人
台北,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
阿里山之夜
大美青瓷——上虞之行观青瓷
一生中只有一次的蔚蓝——初次访美
你就是她们的公主——惊艳东欧
不一样的温暖——情迷西欧
厄瓜多尔的毛衣——魔幻南美
四、时间的童话
活得更像人——所谓代沟
与《东方时空》一起看世界杯决赛
......
代跋 女王的两个身体:徐小斌素描(胡行舟)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
——莫言
守护着超验的神性的迷幻花园
——李敬泽
把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
——陈晓明
她的作品关乎整个现代社会与现代生存
——戴锦华
后社会主义中国最出色的小说家
——澳大利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 Kay Schaffer
高度技巧化地传达被遮敝的声音
——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 Atria Books 副总裁 Judith Cu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