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翻译研究方法论
0.00     定价 ¥ 62.90
湖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584388
  • 作      者:
    [英]加布里埃拉·萨尔达尼亚(Gabriela,Saldanha),[爱尔兰]莎伦·奥布莱恩(Sharon,O'Brien),林意新,李靖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翻译研究方法论》英文原版由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论述翻译实证研究方法领域的新力作。在翻译学体系,纵使层出不穷的研究者冲破单纯的理论思辨禁锢,尝试实证或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途径,然而至今为止,从方法论角度系统论述与指导实证翻译研究的学者仍寥寥无几。鉴于此,由都柏林城市大学翻译系高级讲师莎伦·奥布莱恩(Sharon O'Brian)与加布里埃拉·萨尔达尼亚(Gabriela Saldanha)合著,并于2013年出版的《翻译研究方法论》确是一本佳作。两位作者皆为西方译学界的后起之秀,通晓实证翻译研究,著作颇丰。
  《翻译研究方法论》结构新颖别致、内容周密全面、文献引证丰富,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为广大翻译研究者和翻译专业硕、博士生提供了一本难能可贵的指南。
  《翻译研究方法论》一共分为七章,概略可分为四个部分:写作缘起与结构框架、研究要义与伦理、具体方法阐述和如何编撰报告。
  作者在绪论中指出了撰写《翻译研究方法论》的主要目的,即提炼和结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之精华以期为翻译研究所用。
  《翻译研究方法论》作者认为,翻译实证研究与对翻译现象的观察密不可分,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则取决于观察焦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翻译研究方法论》:
  3.3.2 选择和确定调查单元文本
  到目前为止,本节已经从非常广泛的角度探讨了CL和CDA中采用的不同研究设计,重点是指导研究过程的逻辑类型。更实际地说,研究者需要定义一个调查单元,这将涉及选择文本和语料库。我们在前面解释过,CDA是关系型的,因此研究者还需要指定要研究的文本和情境之间的特定关系。除非我们已经使用了现有的语料库,否则选择文本用于语料库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将在第3。4节中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此处的重点是CDA中文本的选择和界定以及比较数据(文本和语料库)的选择。
  我们在上面讨论了在CDA中对文本的必然主观选择所涉及的问题。无论文本的选择多么主观,都需要合理。CDA中的文本通常是根据其内在意义来选择的,也就是说,由于使其脱颖而出的特殊性,或者是因为它们被视为我们试图描述的话语的典型特征。意义和典型性都是争论的问题,对于像Baumgarten(2009)一样对政治敏感文本译文的生产过程中的意识形态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说,选择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及其英文译本是合适的,因为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文本。有兴趣研究文学翻译以及20世纪70年代法国同性恋话语如何适应和吸收美国同性恋话语(Harvey 2003)的研究者,选择研究Holleran的《舞之舞者》法语译本也显然是合适的,这部小说“继续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文学上最有特色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同性恋小说的新潮流”(出处同上:111)。尽管这些例子显而易见,但我们不应该将意义或典型性视为理所当然,而应该始终明确选择文本的动机,以便我们的选择可以随时接受审查。意义是并且将仍然是一个相对的和历史的概念,它将根据观点和考虑的情况而改变。
  将文本界定为调查单元的问题也需要加以考虑。将文本理解为符号单元意味着分析可能不限于语言方面,还可能包括非语言符号。事实上,界定什么是语言的和什么不是语言的并非是直接的:韵律(重音、语调)是非语言的吗?非语言的因素与文本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意义的形成。姿势和眼动是符号语法的关键因素,是所有语言的意义形成机制。Mason(2009c)认为,注视与其他(语言的)策略一样,是由口译者在译者介质相遇中所使用的协调定位策略。暂停、犹豫等也可以考虑在内;见Yagi(1999)描述的口译输出的计算机辅助话语分析,其重点是“时间结构”(语音突发和暂停)。排版和页面布置等特征可以起到与口语的韵律和非言语方面类似的作用(例如,见Saldanha2011b,Brotherstone2009)。在某些体裁中,如广告和漫画,不可能相互独立地分析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其他体裁中对非语言因素的分析可能会提供有用的见解,但不一定是必要的。然而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要意识到这些因素可能发挥的影响。
  文本的另一方面使得很难将它们界定为话语单元,这就是互文性:“没有客观的开端,也没有明确的结尾,因为每个话语都与其他许多话语联系在一起,只能在别的基础上加以理解”(Titscher等人2000:26)。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分析能够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完整的解释;每一个分析都需要限制在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选择的某些方面。
  因为分析是关系性的,将文本与情境连接起来,我们也需要决定考虑哪些情境因素。首先要强调的是,CDA中的情境不会局限于周围的文本(在CL中称为共同文本)。话语所处的位置,反映并影响文本显示或制作的物理环境,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收集正在研究的文本的制作和接收过程的信息。研究者在试图解释情境因素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如何从广泛的潜在相关方面中进行选择:描述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可能不合理地将某个情境方面放在优先位置而不利于其他方面(Wood和Kroger2000:69)。例如,当两位译者的行为不同时,究竟是年龄问题还是经验问题?亦或是正式培训与在岗位中学习(这是几年前较为常见的)相较而产生的差异?人们属于不同的社会范畴,任何一个范畴都可能与话语产生有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小心,不要对这些类别做出毫无根据的假设。
  ……
展开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动机和目标受众
1.2 范围和局限
1.3 本书的研究模式、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 研究的原则和伦理
2.1 引言
2.2 本体论和认识论
2.3 研究术语
2.4 研究的类型
2.5 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2.6 文献综述
2.7 数据
2.8 定性、定量和混合式方法
2.9 研究的操作化
2.10 研究的质量
2.11 研究的伦理
2.12 总结

第三章 产品取向研究
3.1 引言
3.2 语言分析的描述性,解释性方法
3.3 批评性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设计研究
3.4 语料库的建立
3.5 文本和语料库分析
3.6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概述
3.7 总结

第四章 过程取向研究
4.1 引言
4.2 翻译过程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4.3 内省法
4.4 按键记录法
4.5 视线跟踪法
4.6 辅助方法
4.7 总结

第五章 参与者取向研究
5.1 引言
5.2 调查问卷
5.3 问卷调查设计
5.4 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5.5 访谈和焦点小组
5.6 访谈和焦点小组设计
5.7 利用访谈和焦点小组获取信息
5.8 定性数据分析
5.9 定量数据分析
5.10 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数据分析
5.11 总结
……

第六章 情境取向研究:案例研究
第七章 结论: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湖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