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颜渊死,孔子哭之恸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不仅勤奋好学,日有所进[《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而且悟性极高,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道德修养也已经达到“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的境界,所以孔子对他极为赏识,把他列为“德行”优等之首,对他赞不绝口、寄予厚望,并打算让他继承衣钵、光大儒学。子贡答卫将军文子问时也把他排在孔门“十二贤”之首[《孔子家语·弟子行》。],可见他在孔门中的地位也是得到众弟子认可的。遗憾的是颜渊命运多舛、早年夭折,令孔子悲恸不已,连呼“天丧予!天丧予!”“子哭之恸”,这里的“恸”,既是悲痛,也是绝望。
颜渊卒于何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都说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家语》中又说:“颜子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蚤死。”据此推断,颜渊当卒于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是年孔子六十二岁,仕于陈。然而颜渊死时,其父颜路曾向孔子提出“请子之车以为之椁”的请求,孔子当时以“鲤也死,有棺而无椁”为由拒绝了他[《论语·先进》。],说明颜渊死于孔鲤之后。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二十岁而生孔鲤,孔鲤年五十而卒,因此孔鲤卒年当在鲁哀公十二年。颜渊晚于孔鲤两年去世,卒年当为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这与《公羊传》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有以麟告者,孔子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左传》等书也记载“西狩获麟”和子路“结缨而死”等事件发生在鲁哀公十四年前后,因此颜渊当卒于鲁哀公十四年,而非鲁哀公五年,两者相差了整整十年。还有一个情况可以佐证,颜渊在世时颇受同门推崇,连子贡等人对他都非常敬重,自称“赐也何敢望回”,而且颜渊此前已经开始独立门户、设帐授徒、门人甚众,如果他三十出头就去世了,似乎不合情理。那么《史记》、《孔子家语》等书为什么会发生把颜渊卒年提前十年的错误呢?据前人考证分析,可能因为后人将颜渊“少孔子四十岁”误读为“少孔子三十岁”(竹简书中常将“四”字刻作四横,极易与“三”字混淆),以至于后人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颜渊家境贫寒、生计艰难[《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但是他为人清高、甘于清贫,一箪食,一瓢水,乐在其中。他去世后,家中无力为他置办体面的丧事,只能置办一口薄棺,他的父亲颜路为此去找孔子,请求用孔子的车乘为他改做一口外椁。过去有人认为颜路为人太不通情达理,他怎么能向孔子提出如此无理的请求呢!其实孔子此时已经年逾古稀,归鲁之后平日基本杜门不出,所以有车无车已无所谓。不过孔子并没有答应颜路的请求,不是因为他所说的“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而是因为不合礼制。春秋礼制规定,大夫丧葬有棺有椁,士人丧葬有棺无椁,颜渊和孔鲤都是士人身份,所以不能“为之椁”。不惟颜渊,孔鲤死时也同样“有棺而无椁”[《论语·先进》。]。
颜渊死后,他的门人打算为他举办超出士人礼遇的葬礼,孔子认为此举有违礼制,表示反对,但是颜渊的门人坚持要为他厚葬,孔子亦无可奈何。事后他对人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意思就是,我打算待你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以礼葬之,可是你的门人却要违礼厚葬,我有心无力,只能听之任之了。
颜渊夭死,对孔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后来鲁哀公和季康子都曾向他打听“弟子孰为好学”,他回答道:“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在他看来,颜渊死了,他毕生心血将付诸东流,儒学后继无人,能不为之恸哭?两年之后,孔子也溘然离世。
……
展开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