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做人》:
见贤思齐重自省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一个人的修养,常常就在这样的回顾与期许中渐渐成长。
每个人出世之初都是一张白纸,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种种影响,从而渐渐有了自己的色彩。倘若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注重自身的修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就可以去“黑”存“朱”!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如何修身?孔子早就开过一剂良方,其药有二味,一是“见贤思齐”,二是见不贤而“自省”。一个人倘能做到这两点,不愁自身修养不提高。
先说“见贤思齐”,换言之,即是向英雄模范、伟人学习。古往今来,社会上不乏这类人物,但思齐者少。倘若真能思齐,虽未必就成为英雄模范或伟人,但至少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其实,因“思齐”而成为英雄者历史上也不乏其人。例如:
秦少游,名观,擅写诗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陆游的母亲爱好文学,对秦观十分敬仰,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有秦观一样的才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陆游母亲临生陆游时梦见秦观,梦醒之后便生下了陆游。她不胜欢喜,便以秦观的字作了儿子的名,以秦观的名,作了儿子的字。
陆游懂事后,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深刻含义,加之受母亲的感染,也十分仰慕秦观。他刻苦攻读,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像秦观那样的诗词大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陆游长大后勤于创作,给后人留下几千首诗词,其成就和影响,远在秦观之上。
再说“见不贤而内自省”。如果说做到“思齐”尚属容易,那么“自省”就更难了,因为“自省”的境界更高,许多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缺乏“自省”的功夫。不少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经济建设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有些人已是英雄模范,然而,对“不贤”不是惕然自警,深刻自省,而是不以为然,甚至“不贤”近身也不拒绝,结果被拖下水,同流合污。当面对铁窗、镣铐时,才“自省”,但悔之晚矣!且不必说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近年的成克杰、王怀忠,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过贡献,功不算不高,官不算不大,然而,就是这样的人,见不贤而不自省,最后沦为人民的罪人!当然,历史上也不乏自省自新的人,《世说新语》中记载的周处,就是典型。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狠霸道,成了邻里厌恶而又害怕的人。当时,义兴郡河中有条蛟龙,山里有只遭迹虎,也都在危害百姓,义兴人把周处、蛟龙、遭迹虎合称“三害”。有人劝说周处斩蛟、杀虎,实质上希望三害只剩一害。于是,周处先到山上刺死了虎,又下水斩杀蛟龙,经过了三天三夜,还不见上岸。乡邻认为周处死了,高兴得互相庆贺,不料,周处终于杀了蛟龙,安然回到家里。他听到乡里邻居互相庆贺他的死亡,才知道自己为人们所厌恶,便决定改过自新。他跑到吴郡找到名士陆云,谈了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陆云的鼓励,从此,周处改恶从善。后来,他还踏上仕途,为官勤政爱民,出任过四个郡的太守,名垂史册。
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抓个人的“思齐”与“自省”工作。倘若每个人都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国的国民素质何愁不提高?党风民风何愁不好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