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语言研究集刊(第17辑)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641598
  • 作      者:
    编者:陈忠敏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列书,由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供稿,主要涉及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具较强的学术性,同时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读者对象为高校、出版社及其他研究机构的语言文字专业研究人员。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由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组织稿源,作者为语言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如张新华、杨剑桥、陈忠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研究集刊》主要刊登汉语语言学,包括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和现代语言学中的语法、词汇、语义、方言、修辞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随笔等,适合从事汉语言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参考阅读。《语言研究集刊》系连续出版物,自2013年起每年出版两辑,现已出版十六辑,本书为第十七辑。
展开
精彩书摘
  提要文章通过比较马伯乐与高本汉研究的异同,来全面、系统总结高本汉的汉语史观与研究方法。然后深入剖析高氏的史观和研究方法,指出他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案。
  关键词高本汉;《切韵》;《中国音韵学研究》;中古音;原始汉语
  高本汉所著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开始出版已经有100年了,我们需要总结高氏的思想、研究方法,回顾从《中国音韵学研究》以来一个世纪汉语史研究所走的路,在思想上和方法论上更上一层楼,提出适合研究汉语史的新路子,把汉语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提要高本汉提出,汉语的“单音节、孤立”是从早期具有复杂的形式变化演变过来的,比英语更先进。汉语的特征是词义繁复、句法灵活、缺乏形态,单音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修辞上多省略和隐喻。他把“六书”归纳为单体象形、复体会意、借音和半表声半表意,如果理解造字法,认得少数象形字,学会一两千字并不难。汉语和汉字“辗转循环”,互动发展。由单音词到复合字,为别同音加偏旁,无语缀则造语助词。文言书面语超越方言并可与古人交谈,使人热爱古代文化。对新文化提倡白话文他热情肯定,但指出汉字拼音化办不到,因为汉语和汉字“非常适合”,废弃汉字,文言就难以保存。由于熟知印欧语和汉语,又无偏见和成见,所以能把“他者”看得透彻。
  关键词高本汉;汉语;汉字;特征
  从那时到现在,快70年过去了,上古汉语的研究和汉藏语的比较又发掘了大量的事实,做出了有力的论证。尤其是近30年来,中外语言学家共同努力,得出了许多新结论。例如上古汉语有不少复合辅音,有多种词头或词尾的辅音,后来这些辅音的脱落就成了区分声调的依据(带紧喉音的成了上声、带-s尾的成了去声)。有的学者还提出,除了连绵词,上古汉语还有一些纯语音的词头,“谐声反映上古汉语的形态”“有些异读反映古代的形态现象”。(潘悟云2000:122—124)看来,从远古汉语到上古汉语经历过一番类型的演变,有越来越多的语料可做佐证,因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一类型的演变。高本汉的前述说法是很有启发性的。
  提要文章认为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对汉语方言学的贡献主要有六方面:首创用现代方言语音拟测古音;首创舌尖元音音标?、?、?、?;始用?音标;首倡用?表示喻母和影母,或者音节的喉塞尾;确立宽式标音和严式标音的概念;确认穆德麟首倡的吴语的地理范围。文章还探讨与之相关的方言学问题。
  关键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语方言学;舌尖元音;浊喉擦音
  ……
展开
目录

汉语史观和汉语史研究方法论——纪念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100周年  陈忠敏(1)
高本汉论汉语汉字特征的启发  李如龙(20)
高本汉对汉语方言学的贡献及相关问题探讨  游汝杰(31)
汉语唐代四声的声调特征与全浊上归去的产生  郑张尚芳(45)
《切韵》音系元音音位构拟研究述评  董建交(50)
东南方言几个古知组二等字特殊今读的性质  庄初升、万波(68)
晋语蟹效摄一等开口字锐钝分韵现象及其意义  王为民(82)
中古鼻音与擦音声母字在早期汉语中的语音交替  郑伟(96)
编纂汉语方言比较词典的设想——以《闽语闽东区方言比较词典》为例  秋谷裕幸(108)
危险的跳跃:语码转化和语素透明度  陶寰、史濛辉(127)
一代移民习得上海城市方言E韵字初探  平悦铃、马良(14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与《助读》《读解》  朱庆祥、方  梅(153)
轻动词理论下的论元结构研究综述  朱佳蕾(164)
从“有时”“偶尔”看量化副词中的主客观对立  孙嘉铭(186)
基于事件的“个个”及“一个一个”形式语义分析  冯予力(203)
论上古汉语确有“为”字句被动式  杨剑桥(218)
成都话“哇”字句语用功能的形成  杜克华、陈振宇、陈振宁(235)
福建莆仙方言的框式结构“罔A罔B”和“来A来B”  蔡国妹(248)
江苏盐城话的持续体标记  蔡华祥(259)
元语否定的两个层次  钱鹏(273)
Content   (29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