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心安天下安之问道论语
0.00     定价 ¥ 3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545220
  • 作      者:
    作者:李鹰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安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集社会学、国学、心理学等跨领域的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高度认同并弘扬“安文化”、“安智慧”的有识之士的集体统称。
  安先生工作室致力于聚合国内外优秀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培训、身心灵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认同“安文化”的各界社会精英,在家庭、学校、企业、机关等社会各领域中弘扬“安文化”、推动“安心社”社群教育和服务落地、希冀尽其所能地帮助到更多的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可能到国家民族作为使命。
  何谓“安文化”
  诠释一:修已以安人,心安天下安
  诠释二: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诠释三:心安则身安、神安,进而家国安、天下安
  “安文化”古往今来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立足当下、相对于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安文化”解决人与内心的和谐关系、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阐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全书从乐学、修身、家风、为政、君子人格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浅出,以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串联起“两学一做”的精华内容。本书对于提高领导干部个人修养,优化执政理念会起到现实的作用,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安邦定国中国梦
  第一节 传统文化复兴正当其时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古今中外所有仁人志士的理想,是最高文明展现世间的景象。无论是古希腊的理想国还是中国《礼记》中的大同世界,抑或是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代代革命家、改革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文明古国的光芒照耀寰宇,无论是太平时代的革新进取,还是艰苦岁月的顽强拼搏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这份力量源自这个民族所独有的内心世界,人心齐、泰山移,心安天下安。
  当代中国,实现了命运的更迭,从百年屈辱中坚毅走来,更显得伟大而从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中华文化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他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承中华文化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营养,使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主席屡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发展,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充分建构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价值体系,而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特别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发。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对人的一种束缚,是培养顺命思想。认为人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不应该用礼仪来约束,甚至有人认为礼仪教育是把人调教成只会听话的愚民政策。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去回答呢?对此,我们一定要回归正统的优秀传统文化脉络才能解释清楚,如果和糟粕的封建礼教思想纠缠在一起是无法说明问题的。在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文化所带给人们的不是束缚,恰恰相反,它引导人们得到心灵上的自由,是一种大解脱,大自在。不是一味盲从,而是独立创新;不是消极落后,而是积极进取。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无论国家强盛或是衰弱从未中断,皆因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它就像一个家庭的遗传基因一样代代流传。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国家的灭亡始于文化的灭亡,文化的灭亡源于失去了传承人。真正让国家复兴,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教育始于个人,终于天下。人生当中会经历忧悲苦喜,面对挫折时,我们只要将内心的感受进行转换,就能变成成长的智慧和心灵的力量。人总是渴望一帆风顺,但很多人只是等待,若等待便能得到一切,勤劳和努力便失去了意义。但是只有勤劳而不懂得方法,甚至选错了方向,南辕北辙,结果可能更糟糕。中华传统文化指引我们方向,教诲我们方法,告诉我们怎样寻找到人生的一帆风顺,那就是:所遇一切,皆不逃避,要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最后超越它。
  所有的经历都在促进着我们的成长,而验证成长的高度,便是看我们是否具有一颗宁静安详的心,能够遇事不急不躁。比如开车时人们都喜欢一路绿灯,当遇到红灯时,往往厌烦甚至咒骂着直闯过去。此时若静一静,转换一个思路想一下:“可能灾难就在不远的前方,如果静静地等待几秒钟,就会获得平安的人生。”如此思考,是不是面对红灯便会少了烦躁呢?其实,只要我们用智慧来觉醒自己,就会发现人生许多曼妙的风景存乎一心而已。
  中华传统文化讲人要学会觉悟。什么叫觉悟?“觉”上面是学字头,下面是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加个吾,合起来叫作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学习看见自己的心。人有很多时候都在不断地揣摩别人的心、管别人的事,而忘记了自己心灵的开发和成长,从而造成了一生的困惑和磨难。就像房间脏了就要打扫,否则自己住着不舒服,客人看了也不舒服。同样,我们的内心也要经常打扫,而第一步就是觉悟——发现自己的心。这是学习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又一个重要内涵,《孝经》云:礼者敬而已矣。礼貌就是尊敬。有敬畏心,才能对人表达出敬意。比如我们给圣人的塑像鞠躬,并不是圣人需要我们鞠躬,鞠躬的重要内涵是告诉我们要放下傲慢。鞠躬的表面形式是给别人鞠躬,其实是在内心塑造自己的真善美。人人喜欢谦虚而温和的人,不愿和傲慢而冷酷的人相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有件事却是往往被忽略,那就是被人尊敬的前提是我们先要学会尊敬别人。学会低头是成熟的标志,就像稻谷一样,青涩时直立挺拔,成熟后便低下了头。懂得低头代表懂得谦虚,懂得礼貌,才能看清脚下的路,更好地与人交往。一个人真正学会低头,才不至于被绊倒,才能最终扬起头。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礼”是为了帮助人们打掉傲慢,获得内心的坦荡与平和。故而我们拜圣人也好,礼敬长者也好,可以说是为了使自己看清自我成长的通路,看似在拜别人,其实是拜了自己内心的美好。这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人是无法在单打独斗中获得巨大成功的,一定需要团队配合,而建设团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凝聚力。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没有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就不复存在。那怎么才能获得凝聚人心的力量呢?我们用生活当中的例子来说明传统文化是如何教导我们获得凝聚力的。
  邻里之间相处,相互之间都有个评价。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邻居们都说好。这个人好在哪里?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他好在能温暖别人。孩子放学家里没人,他帮忙照顾;临时缺个柴米油盐,他慷慨相赠。时间长了,彼此信任,出远门时家里的钥匙都能放心地交他代管。时间久了,这样的人便会德高望重,产生凝聚力。现在有种社会现象,逢年过节时,很多人会去算命,希望能有贵人相助。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凡是得到贵人相助的人,都是平日里乐于助人的人。由此我们得知,与其等待贵人相助,不如多做别人的贵人。能贵家人,便是家长;能贵团队,便是领导;能贵国家,便是君王;能贵天下,便是圣人。人间富贵,外求是得不到的,因为它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从我们自心当中流淌出来的。由此,我们从自身出发,从自我成长开始,我们关爱大众,帮助团队中每一个人成长,凝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在不经意间也便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塑造。当每一个人想到我们都会感到温暖,感到骄傲,充满信任的时候,自会振臂一呼,万众云集。所以,只有我们平日里多做别人的贵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正所谓“助人者,天助之”,而这个“天”就是我们内心的真善美。
  ……
展开
目录
PART ONE
问道论语:与时偕行的国学精神
第一章  安邦定国中国梦  003
第一节 传统文化复兴正当其时  003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004
第二章  如何学习传统文化  010
第一节 学习传统文化需从《论语》入手  010
第二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014
第三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次第  018
第四节 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019
PART TWO
君子乐学:做学问的态度
第一章  至乐莫若读书  039
第一节 躬身实践 自得其乐  039
第二节 循序渐进 张弛有度  051
第二章  做学问的态度  060
第一节 尽心竭力 心怀坦荡  060
第二节 顺逆无违 从容应世  066
第三节 实事求是 自知者明  071
PART THREE
修身为本:智慧修己和践行我心
第一章  修身从自省开始  077
第一节 闲邪存诚  077
第二节 慎独观心  082
第二章  建设独立自主的人格  091
第一节 自立 自爱 自强  091
第二节 抛却我执 开放胸襟  102
第三章  善护念自心的纯净  110
第一节 重视环境的力量  110
第二节 慎终追远  1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