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2010年这十年间,人口仍然主要在向东南沿海迁移,更为具体地来说,实际上是在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集中。而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迁移人口则主要是在向一些地区性的大城市周围集中。由于中国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些跨地区的迁移人口中,主体部分其实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人口。换句话说,中国的跨地区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的农村向东部和地区性的大城市迁移。
既然中国的跨地区迁移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那就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了。这些迁移人口呆在家乡不好吗?甚至有不少人会感慨,农村多好啊,风景好,空气新鲜,自己有房有地,来城市受罪干什么?
好的,让我们放眼全球和全国,把问题问得再严肃一点。为什么经济发展会出现城市化过程,这是必然出现的趋势吗?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转移?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当中所占的份额?
在人口向少数城市周围集中的过程中,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怎么了?为什么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时候,劳动力的跨地区、跨城乡流动规模如此之大,但城市化水平(即使包括无城镇户籍的外来移民)却仍然低于世界上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大约10个百分点?
如果放眼全球,为什么全球人口集中在少数地区?而且人口仍然在向少数大都市集聚?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也同样出现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大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吗?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收入也比其他地区更高?难道大城市收入高只是为了弥补其在大城市更高的生活成本吗?为什么大城市出现了各种所谓“城市病”,很多人还是往大城市集中?
为什么在户籍制度歧视低技能劳动力的时候,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甚至出现保姆贵过大学毕业生的现象?
能不能通过向人口流出地增加投资,来遏制人口流动的趋势,从而达到人口更均匀的分布?
在新版的教材中,我们特别增加这一章的内容,因为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当下的中国。
……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劳动力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视角。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国际比较的数据,看看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的经济和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2009》在报告开篇即指出,全球有半数的经济活动位于1.5%的陆地区域,开罗以埃及总面积的0.5%创造了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GDP,巴西中南部三个州的生产活动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这三个州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同样是《世界发展报告2009》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人口的空间集中度越高。以美国为例,全美国人口大约有12%集中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再来看世界各国首位城市(一个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状况:在美国,纽约作为一个大城市,其人口占到美国总人口2.7%;而且这里所讲的纽约只是在行政区划上的纽约市,并没有包括与纽约已经连成片的、非纽约市管辖区域的其他周边地区。我们再看一下英国,伦敦人口占英国人口13.1%。在日本,仅用小东京的概念,东京都的人口已经占全日本人口的10.3%。如果我们用东京圈的概念的话,它的人口超过是3700万,也就是说每三个日本人里面有一个住在东京圈之中,然而东京圈的面积仅相当于上海全境加上苏州的面积。我们再看一下法国,法国人口有很大比重是集中在巴黎的,达到了15.9%。相对来说,在比较小的国家,由于人口的集聚发展,首位城市占国家城市人口的规模比重就更高了。比如韩国有2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首尔,奥地利有2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维也纳,秘鲁首都利马的人口占到整个秘鲁人口的25%。上述数据只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其实,人口越大的国家,其首位城市人口占比越小,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国家的首位城市人口占比套用在中国,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口向少数地区集中是全球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人口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国家内部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就需要读者学习一些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交叉的知识,其中,就需要从理解什么是城市开始。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是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的视角,也催生了“城市劳动经济学”(urban labor economics)这样一个新兴学科。同时,对于城市发展感兴趣的人们来说,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揭开城市发展的秘密的关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