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北宋翰林学士与文学研究(精)/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
0.00     定价 ¥ 80.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9142327
  • 作      者:
    作者:陈元锋|责编:王汝娟|总主编:王水照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抱歉,此书暂时无货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综论北宋九朝翰林学士群体的政治角色与文化“底蕴”,考述其交游唱和的文学活动,从重要的时间节点与诗史时段、作家群体的参错交替,勾勒北宋文学延承演进的脉络梗概。以此项职官制度为入口,致力于探寻文章、政事、学术相兼的翰林学士之理想范型何以养成,由文学进身、以词命为职的翰苑词臣如何成为领袖士林、主持风雅的文坛宗主,玉堂内外为政治与文学的互动提供何种空间,亦欲借此探求制度与文学之交汇路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宋太祖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重北轻南的人员结构及制度因革
二  “文章无用”与翰林学士的尴尬地位
三  翰林学士之道德文章

第二章  宋太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文学之选:翰林学士的人才类型
二  “思不出位”与“正道自持”:学士品格的差异
三  “五  凤齐飞”与禁林燕会:学士院的更迭建设
四  太平修书:翰苑馆阁的文学图景
五  白体:群体风格的趋同
六  追复唐风:“元和、长庆风格”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  宋真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杨亿为中心
一  翰林学士的地域分布与政治分野
二  真宗好文与“贞元、元和风格”
三  “一代之文豪”:内相杨文公主盟斯文
四  从白体走向昆体:杨文公首变诗格
五  翰林学士的代际更替与重振古道的期待

第四章  宋仁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欧阳修为中心
一  学士院人员构成
二  翰林学士的风操与士风重振
三  翰林学士的素质:政事与文学
四  翰林学士知贡举、兴学校与文风迁变
五  翰林学士写作群体的多元文风
六  晏殊与西昆演进:一  时名士多出其门
七  宋祁与《新唐书》:从“昆体”到“涩体”
八  欧阳修:“翰林文章伯”与嘉祜翰苑唱和
九  尊韩、崇李、学杜:从学唐到变唐

第五章  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学士与文学承变述论——以王安石为中心
一  熙、丰翰苑现状:学士阙人与词臣无文
二  “堂陛相承”:从台谏到翰苑、经筵
三  新党学士群体与熙、丰政治生态
四  新党学士与台谏的“杰作”:“乌台诗案”
五  不同的声音:“嘉祜四友”与熙宁学士的进退分合
六  治平、熙宁间翰苑馆阁的文学气氛
七  治平至熙宁前期翰苑馆阁的游从唱和
八  饮饯诗会的“銮坡主席”与回翔州郡的“翰林东道主”
九  “荒瘠斥卤”、“黄茅白苇”之外
十“西汉文风”:制诏典册的文章变体与新范本
十一  亦师亦敌亦友:王安石与欧、苏的交替

第六章  宋哲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苏轼为中心
一  元祐翰苑为天下选
二  经筵“留身”:翰林学士为讲读官
三  文字狱与党争风波中的苏轼
四  新党翰林学士与绍圣“绍述”
五  绍圣、元符翰苑缺人与词臣无文、词令不振
六  诗赋废罢与取士之法的因革
七  “翰林二  苏公”与元祜诗坛
八  苏轼与元祐词臣的“清切唱和”
九  苏轼与“元祐占体”
十“六一清风今不孤”:东坡与醉翁的文采风烈

第七章  宋徽宗、宋钦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蔡京与崇、观、宣和间翰林学士
二  王黼、李邦彦与政、宣、靖康中翰林学士
三  馆职滥授与士风大坏
四  诗歌的多重困境:崇宁“党禁”与政和“诗禁”
五  政、宣风流与宫廷唱和
六  元祜矩矱:徽、钦朝词臣馆职与诗坛唱和
七  典型犹存:徽、钦朝翰林学士与制诰写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