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
◆世界百年空战史读本
◆详述世界空战发展历程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期间的战役中空中力量的运用进行了深度的解读。每篇文章都详述了冲突各方、相关事件及作战目标,评估了 空中力量在战略与战术上的作用,并探讨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行动之间的关系。
《空战的历史》是一部向空中力量致敬的力作,不仅全面展示了其在战争中的地位,也揭示了许多不足,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参与联合作战所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1914—1945年
导 读
载人飞行从一开始就打开了一扇通向全新战争竞技场的窗户。1908年,随着飞艇和飞机度过最早的发展阶段,开始崭露头角,欧洲各国的军事部门已经站到了接受动力飞行的起点。1909年至1914年,人们见证了飞艇和飞机转变为现代化战争的早期工具。在第一章里,约翰•H.莫罗(John H.Morrow Jr.)回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机的应用,指出在军事飞行的早期发展方面有四个国家比较突出: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整体发展都值得关注,而意大利则是较早着眼于战略轰炸的国家。1914年8月,欧洲列强之间开战了。当时空军和航空业都还处于萌芽阶段,以德国巨大的齐柏林飞艇为例,虽然刚开始看起来可能会用于空中轰炸,但是真正应用于作战时才发现它既造价昂贵又不堪一击。相反,相对小巧的飞机很快在1914年就被证明非常适合进行军事侦察,充当火炮定位工具。到1918年,它的作战又拓展到空中格斗、地面进攻、战术以及最终的战略轰炸方面。莫罗讲述了为满足世界大战的要求,航空武装力量和航空工业的规模是如何日益扩大规模的,以及航空技术是如何日臻成熟的。
1939年之前,许多国家都担心,决定下一场战争胜负的将会是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针对国内民众的空中打击。但是就像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在第二章里描述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则是另外一幅景象。奥弗里认为:为了打败敌人的武装部队,与地面及海军部队协同作战的空中轰炸,仍然是空中力量的主要功能,同时也是1939年至1941年德国胜利及1942年至1945年盟军胜利的最主要原因。这一章同时探索了战时两场主要的独立大规模轰炸行动:1940年至1941年德国对英国的闪电战大轰炸和英美针对德国、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德国占领区的联合轰炸行动。无一例外,它们都没有达到摧垮民众士气的目的。同时,从盟军的轰炸行动来看,发展有效的可行空战思想成为在欧洲西部和南部胜利的根本性因素。盟军长期而又广泛的轰炸行动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战略,并且通过切断德军前线重要的军事资源供给而限制了德军的战时生产。最终,盟军在战机数量上的优势成为其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奥弗里最后得出结论:参战国对战机生产的重视程度、空军在战争筹划和决策过程中的整合度及政治高层对于空中力量的接受程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而这恰恰导致了空战的最终结果。
空中力量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比欧洲战场大得多。理查德•R.莫勒(Richard R.Moller)在第三章里揭示了战场的广阔使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主要对手不得不依靠陆基战机或航母舰载战机来达到战略目的。日本帝国海军建立了一流的航母部队,能够长距离执行强大而又灵活的机动攻击。美国也在太平洋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航空部队并制定了作战战略,而它的陆军航空部队主要筹备对付欧洲战场的纳粹德国。日军对珍珠港发动了破坏力巨大的空海袭击后很快使日本占据了重要资源区域,并且形成了一道令人生畏的防线,还暂时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无力化,美军的战斗一时只能是一种坚定的防御性行动。莫勒认为美国在中途岛的巨大成功和在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来之不易却意义重大的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趋势。尽管如此,日军仍然十分强大,有着稳固的内侧防线和坚实的外线堡垒。但是,美国的空中力量最初提供了一种迂回日军防线的手段,并且最终使日本本土面临直接的空中攻击。莫勒描述了西南太平洋的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如何帮助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岛屿跳跃”(island-hopping campaign)作战构想成为可能。同时,美国海军的航母特混舰队从中太平洋到菲律宾也杀开了一条血路。只有在这之后,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才能在一场破坏性和争议性都十分巨大的行动中将日本很多城市夷为平地,并且最终宣告了原子弹时代的到来。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年)
约翰•H.莫罗(John H.Morrow Jr.)
从军事飞行的起源到1914年8月
空中飞行从一开始就为一个新的战争竞技场开辟了前景,而自19世纪下半叶,飞行在军事上的应用和军事观察气球的使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力飞行被广泛接受奠定了基础。1883年,也就是飞艇被发明的前一年,在阿尔贝•罗比达的著作《20世纪的战争》1中设想了一场所向披靡的空中突袭,而伊万•S.布洛赫1898年的论文则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飞艇轰炸时代就会来临。2到19世纪末,气球飞行奠定了整个民航工业和小型军事飞行部队的基础,并且为军事动力飞行进行了一定的前期展望。
19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更为稳定且高效高速的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发明和发展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动力飞行具备了明确的可行性。在1906年到1908年间,欧洲军队获得了第一艘飞艇;法国陆军购买了勒博迪兄弟建造的实用飞艇,而德国陆队则有了由飞船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设计的巨型刚性飞艇。就像诺思克利夫勋爵所说的那样,“英国不再是一个孤岛”。3著名的英国媒体大亨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和劳斯莱斯公司尊贵的查尔斯爵士也有同感。1908年出版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作《空中的战争》4中,戏剧性地描绘了城市的毁灭以及人类文明最终会因为未来空战中的巨型飞艇和飞机而消失。到1908年底,飞艇和飞机还在试验阶段并未投入使用,而且它们的军事效用仍是个未知数。
在这个紧要关头,飞机突然在欧洲飞行舞台上出现了。1908年1月,法国人亨利•法尔曼驾驶了一架靠自身动力飞行的双翼机,完成了首次有正式记录的环形航线飞行。同年10月30日,他完成了首次陆上长途飞行——从布伊到兰斯,飞行距离27~30千米。法国和德国的军事观察家认为这两个成果标志着航空实际应用于军事用途的开端。虽然他们承认莱特兄弟的惊人纪录——能够在空中持续飞行达2小时20分钟,但是他们的飞机仍然需要一个弹射装置,并且只能在演习场试飞,并不适合在各种地形飞行。
即使在航空发展的早期,国际法学界就确定飞机具有潜在的巨大破坏性,使得他们必须为了国际法而尝试描述空战的影响。法学家们对什么是合法的战争航空用途意见不一——一些人允许有空中轰炸但不允许空中格斗,而另一些人允许飞机用于侦察、通信、勘测但不同意用来轰炸。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和平会议均含有关于空战的讨论。1899年,飞艇可用作轰炸的潜能引发了一项长达五年的禁令——禁止从气球上投放抛射爆炸物,反对轰炸不设防城镇。然而在缺乏有效和可靠的轰炸机的情况下,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代表不排除在战争中使用新武器的计划。1907年,海牙会议与会者同意不向不设防城镇和村庄投弹。空中武器越接近投入使用阶段,国际法学家就越倾向于承认其作为武器的合法性。1908年,尽管幼儿期的军用飞艇和飞机的适用性相对于被证明的事实来说依旧只是一个猜想,但它们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未来还是有可能达到的。而在1909年,航空技术尚处于被军事机构接受的起点,但在1909年到1914年这短短五年间将会看到它成为现代化战争武器雏形的转变。
1909年7月,法国飞行家路易•布莱里奥成功完成人类首次驾驶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同年8月,《兰斯航空周刊》报道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此次飞行刺激了整个航空业的发展和航空军事的进步。法国陆军在兰斯购买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而且决定在1910年9月进行演习,在此次演习中,飞机已被有效地用于侦察和联络工作。而1911年秋季的演习表明,飞机在60千米范围内可以找到敌人的确切位置,这就促使陆军军官开始考虑空对空作战以及大规模轰炸地面部队的问题。在1911年的一次军事航空审查中,比利时的一位中尉军官建议对城市中心和政府所在地进行空中轰炸,因为这样会扰乱一个国家的正常生活秩序,从而削弱对方士气。5
和对外施压的政治军事手段,因此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屡次失败(飞艇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吉利海峡对岸,R.P.赫恩的《空战》在1909年出版了,而且他宣称未来的一切都将受齐柏林飞艇的摆布,空袭会挫伤士气,令地面部队一无是处。到1911年,所有欧洲强国都致力于军事航空的发展。同时,一些观察家推测,出于对空战的恐惧将导致陆海军的解散,而且由于空战的可怕性会使战争毁于“自身的膨胀”。6
事实上,由于1911年摩洛哥危机导致的欧洲战争的各种预期,各国陆军开始研究和测试武装飞机,在这些飞机上均配备机枪、加农炮、投落式炮弹以及机械投枪(从炮管内发射6英寸金属标枪)。在1912年,米其林兄弟发起了一年一度的轰炸竞赛,而且出版小册子来倡导支持轰炸火炮射程以外的地面部队和物资。尽管出现过这类倡议,1914年法国陆军投入战争时拥有的141架飞机,并未用于作战,而是用作侦察。
相反的,德军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希望有尽可能多的飞艇加入到未来战争的作战当中,并用夸大的言辞称赞齐柏林飞艇具备最强的打击能力。1912年12月24日,他告知陆军部:
我们所拥有的武器——最新式齐柏林飞艇远远胜于我们对手的所有类似武器,如果我们竭尽全力地去完善它,那么在可以想见的未来,我们将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飞艇作为一种武器得到最高速发展,能确保我们在战争一开始就先发制人,给对方以有效打击。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一武器造成的实际打击效果,还有对于士气的影响将会相当惊人。7
德国的多份航空期刊响应冯•毛奇的观点——认为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间断地定点空袭敌方目标。8尽管这种飞艇在参战前只在一次轰炸演习中亮过相,而且在1914年夏天,德国陆军也仅拥有7艘这样的飞艇,但1913年德国战略计划中明确规定须由最高司令部和各集团军司令来指挥飞艇完成战略侦察和轰炸任务。当时德国陆军有245架飞机用于战术侦察、通信以及火炮定位。
虽然英国在航空器发展方面不及法国和德国,但仍然积极响应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这一航空业忠实拥护者的航空发展政策。英国航空媒体的宠儿——丘吉尔在1914年1月被授予“海军航空教父”的称号,他宣称:“航空的伟大动力来源于军事形势和军事用途,海陆军必须成为这个国家航空事业的主要推进力量。”9尽管海军飞行员也渴望驾驶战斗机,但是英国海陆军都认同飞机的最基本任务是侦察。
在意大利,高瞻远瞩的陆军少校朱利奥•杜黑预测航空业的发展将会成为现代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而且他支持飞机设计师詹尼•卡普罗尼全力设计和建造一个航空舰队的多引擎轰炸机来完成战术和战略任务。到1914年,每一个欧洲强国都有面临战争的可能性,他们都拥有陆军空勤部队。如果海军规模大到需要侦察飞机,也会拥有一支小型海军空勤部队。而英法德在军事航空的整体发展以及意大利对战略轰炸的早期关注更值得注意。很显然,理论原则往往不符合航空的技术和工业状况,例如德国人就对其飞艇期望过高。纵观全局,一种限制性的军事航空原则将飞机限定在侦察和通信方面的使用,这也符合战争爆发前的航空发展状态。
第一部分:1914—1945年 001
导 读 002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年) 004
第二章 欧洲空战(1939—1945年) 030
第三章 太平洋空战(1941—1945年) 061
第二部分:1945—1990年 095
导 读 096
第四章 朝鲜空战(1950—1953年) 099
第五章 北越空战(1965—1973年) 123
第六章 以色列—阿拉伯战争中的制空权(1967—1982年) 147
第七章 空军力量与马岛(1982年) 184
第三部分:1990—2000年 205
导 读 206
第八章 “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 208
第九章 “审慎力量行动”(1995年) 238
第十章 “盟军行动”(1999年) 267
第四部分:2000—2006年 299
导 读 300
第十一章 “持久自由行动”(2001年) 302
第十二章 伊拉克自由行动(2003年) 328
第十三章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2006年) 349
第五部分:空中力量的全方位审视,及未来展望 381
导 读 382
第十四章 小型战争中的空中力量(1913年至今) 384
第十五章 空中力量的兴衰 414
第十六章 空天力量:攀登与加速 435
参考文献 46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