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30年散文作品精选
◎【你造就了过去,过去也在教化你】——等到我一步一步地离开茅草与水稻,十里百里地朝着城市远去,才发现缭绕在身前身后的还是那条小路。
◎【你的人生需要一点偏执】——人生的道路并没有任何捷径,唯一的诀窍是,看准一条道路走下去,不回头,不旁顾。
◎【告别浮躁和虚伪,用流浪的方式洗涤自己】——对流浪者本身来说,除了自由,其余一切都是毫无用处的。无论精神还是物质,属于他们的唯有不变的追寻。
◎【愿你永远年轻,永远保有理想】——喜欢虽九死犹未悔之人。无论是历尽坎坷或者是阅尽春色,都矢志不移,不朝三暮四,不朝秦暮楚,不得陇望蜀,将一点理想初恋般怀抱在心不离不弃,这样的人当是珍品。
◎【走进刘醒龙的平凡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踏实与纯粹】——我是一个卑微的人,只想做一些能体现灵魂并不卑微的事情。即使身处凡庸,仍旧对生命保持敬畏。
【每天阅读一小时,带上心灵去隐居】
“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永远把心安放于土地之上的刘醒龙,致力于用笔为正在“消逝”的乡村竖一座纪念碑。
他生命的根就在那里,所以他不能不写那座叫“小秦岭”的小山,不能不写那条总有一堆牛粪在中间的小路,不能不写那一开起来就漫山遍野的“燕子红”。他一路越山趟水,只为守住一名写字人的底线。在本书中,他继续用一支不加修饰的笔描绘着他珍视的故乡、亲情、旅途和人生。他从不曾停下,就像回乡小路旁边的芭茅草也从未停止过肆意生长……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全新散文集,书中精选了游记、乡土、亲情、个人经历与感怀、文化漫谈这五大方面的文章,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惜,对故乡的坚守,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近乎完美的爱。
第一章
在什么都敢做的时代,敢不做
人大可不必对灵魂如此充满敬畏,对灵魂的善待恰恰是对它的严酷拷问。唯有这些充满力量的拷问,才有可能确保生命意义与生命进程息息相关。
走向胡杨_002 灿烂天堂_009
九寨重重_012 白如胜利_016
蒿草青未央_020 因为杨_025
天堂横行客_028 寂寞如重金属_032
沉郁岳阳楼_038 在母亲心里流浪_041
滋润_045
第二章
僵硬的奢侈无法掩盖灰色的苍凉
没有诗意是一种痛苦,拥有诗意是一种更痛的痛苦。乡土疼痛时不会是诗意,但是诗意一定会是一种乡土疼痛。
钢构的故乡_050 也是山_054
大路朝天_058 与欲望无关_063
铁的白_069 楚汉思想散_075
唐诗的花与果_087 失落的小镇_090
心灵处方_099 尚在初始,就已终老_102
第三章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小路是少有人走的路,幽僻清冷。但是,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寻找的;只有小路,才是用来深爱的;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母亲_106 抱着父亲回故乡_110
我是爷爷的长孙_122
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_125
荒野随风_129 谁比妈妈更伟大_132
果园里的老爸头_141
第四章
偏执是打造生命的匕首
面对过去,许多人可能都会无话可说。这不是一种无奈,人在“过去”面前永远都是一个幼稚的小学生。尽管每个人的过去是每个人造就的,但过去却固执地教化着每个人。
我的工厂,我的青春_152 写给我的工人兄弟_156
在记忆中生长的茶_159 那叫天意的东西_164
坐我右边的军人_172 灵魂的底线_175
一种名为高贵的非生物_183
新三五年是多久_187 重来_192
第五章
用文字捂暖生活
在过去,生活就是如此神秘地向我诉说着,能不能听懂完全看我的造化。现在和将来,生活继续是这样。
城市的心事_198 城市的浪漫_202
一部红楼梦天下_206 给少女曹娥的短信_211
问心_229 爱是一种环境_234
一只口琴的当代史_241 过去是一种深刻_244
文学的气节与边疆_24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他是从普通水利工人成长起来的文学作家,却对乡土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情结。
——许戈辉
★有些文字,需要彻底把青春这颗毒瘤浪费掉之后才能读懂,谦逊的修养,泥土的味道。我试图在刘醒龙那里重新认识这片土地。
——消除(诗人、音乐人)
★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20世纪前70年的中国大历史,审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历史真实。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的志向。
——茅盾文学奖评委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读刘醒龙的散文让我们豁然明白,原来散文并不都是舒适之闲笔。刘醒龙用太多确凿的命运灵悟,轻言细语却又振聋发聩地点出史实的吊诡,时世的虚伪,文明的耻辱。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