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复兴的文明(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归来与重生)/中国文化研究文库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6854955
  • 作      者:
    作者:任遂虎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任遂虎,男,1953年生于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省级优秀专家。从事文章学、写作学、传统文化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不少论文为有关刊物、文摘所复印、转载和收编。著有《文章学通论》《大学写作训练》等专著、教材12本,并获优秀教材奖、精品课程奖及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提出“非控制理论”,针对人为控制的泛滥,阐明现代社会需要消解控制过头的新思维范式。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同时,还从事书法创作和诗词创作,发表近百首诗词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复兴的文明: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归来与重生》系统阐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及核心价值,概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变演的规律及人文思想的精华。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传统的政治形态、古代社会的周期性震荡、各种习俗礼仪的构成、农民与士人的意识心态、传统的审美情态、传统宗教文化的功能、传统思维的方式方法、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华文明的和谐观、传统文化的剥离与振兴,等等。《复兴的文明: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归来与重生》既介绍传统文化常识与人文智慧,又注重分析评判与剔除吸纳,力图透过历史逻辑来探寻未来发展思路。在语言表述上,做到了哲理性与普及性的有机结合,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相互协调。因此,阅读书中内容,对于读者扩展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复兴的文明: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归来与重生》:
  第2章 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
  2.1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2.1.1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自然条件又是物质文化的基础。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一种民族的文化时,就不能抛弃它的物质构成。关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中都有比较充分的论证。
  人类学家更多地从人类经验、行为和意识形态方面解释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调适和改造作用。地理学家则更多地从地缘环境和人的交叉点上看待文化,强调文化是环境的人为部分。事实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由于研究的对象差异而形成立论的侧重点。
  关于文化的起源问题,西方理论界有过环境决定论和或然论两种相对立的论点。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了地域特征特别是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他举例说,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在炎热天气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奴隶的地位。英国历史学者巴克尔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讨论了自然法则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气质的影响,并把个人和民族特征归之于自然条件的结果。他宣称,高大的山脉和广阔的平原(如在印度)使人产生一种过度的幻想和迷信;当自然形态较小而变化较多(如在希腊)时,就会使人早期发展理智;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民从来不曾有过温带地区居民那样卓著的稳定的事业。他还进而论证气候可以刺激人,会对人的工作和能力的坚定性产生影响。法国地理学者拉采尔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说成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根据这个观点,他提出了“生存空间”这一概念。
  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是文化发展或然论。法国地理学先驱维达尔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中,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人是积极的因素,不能用环境控制解释一切人生现象。他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地质学和历史学之间的桥梁是由地理学架起来的。地理学为了交换它从其他学科得到的帮助所能贡献的共同财富,不是去分裂自然所结合在一起的东西,而是去理解我们周围的地域环境或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事实的相应性和联系性。维达尔认为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社会、历史、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同样的环境可以伴之以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包括着许多可能性,它们的被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维达尔的学生白吕纳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谈到,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第1章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1.1 文化与传统文化
1.2 走向文化协调的时代
1.3 讨论传统文化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2章 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
2.1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2.2 中国文化的生存环境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特征

第3章 传统的政治形态
3.1 古代的三种政体形式
3.2 古代官制
3.3 官员铨选方式
3.4 君主专制
3.5 清官问题

第4章 古代的周期性社会震荡
4.1 周期性震荡
4.2 古人对周期性震荡的阐释
4.3 结构性腐败
4.4 周期性震荡成因分析

第5章 传统的习俗礼仪
5.1 节日习俗
5.2 几种礼俗
5.3 传统习俗评议

第6章 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心态
6.1 农民阶层与士人阶层的地位
6.2 农民阶层的心态
6.3 士人阶层的心态
6.4 官僚阶层

第7章 传统的审美情态
7.1 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
7.2 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合媾
7.3 传统艺术表现的方式
7.4 艺术生发、运演的条件

第8章 传统宗教文化的功能
8.1 宗教的概念与性质
8.2 宗教产生的原因
8.3 宗教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8.4 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的问题
8.5 宗教的异化
8.6 中国的宗教前景

第9章 传统思维的特点
第10章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第11章 中华文明的和谐观
第12章 传统文化的剥离与振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