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文文集:北大熏习录》:
我最敬爱的水晶般透明的
林静希(庚)先生
林静希(庚)先生出身名门。他的尊人林宰平(志钧)老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称福州),是著名的法学家、书法家,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过司法部民事司司长的,古典文学修养极高。1935年左右,林宰平老先生曾短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过课。林宰平老先生久居北京,我怀疑,林静希先生除了抗战时期在厦门大学教课以外,就没有长期在故乡一带待过。我以为,林静希先生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可以认为是北京人。他说的是一口“京片子”。
我从学于林先生,只有1953年秋季至1954年夏季一年。学的是“中国文学史(二)”即魏晋南北朝隋唐一段。林先生是1910年生人,此时四十三四岁,风华正茂。听林先生讲课,如听吟诵新诗。讲着讲着,思想火花就迸现。如,讲曹操的四言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只轻描淡写般说:“曹操是很懂《诗经》的。”我们就理解啦!要言不烦。林先生板书流利自如,白成一体,程毅中学长后来以“板书飘逸公孙舞”赞之。给林先生新留下的助教是大学长陈贻掀(当学生时名“陈炳焜”,工作后改名),当时他随班听课,不管辅导。林先生只讲史,作品让大家看讲义自学。无人督促。后果很快地在一次期中测验显现了:专测自学作品小题,如,解释“有泪如金波”(杜甫诗《一百五日夜对月》),全班只有钱鸿瑛学长一个人答出“金波”是“月光”,别的也都答对了,100分!从此,全班自学作品成风。林先生的课,可说是我一生中听过的最好的文学史课。听完最后一节课,钱鸿瑛学长(现已成为南方著名的词学家与词人)回到女生宿舍,悲从中来,躺在床上放声大哭,说:“再也听不到林先生的课了!”我想,在当时情况下,反映上去,会给林先生找麻烦的。又一想,林先生是一位水晶般透明的人,并无所求,系领导理解他,料无大碍。不过,帮倒忙的事,最好别干。对自己更没有好处。
毕业后,因种种原因,很少到林先生府上谒见。林先生住燕南园62号,大约从他在抗战后1947年北还,进入燕京大学教书,就住在那里,直至逝世,住了60年,堪称燕南园老住户之一。当时,我们家住在北大东门外书铺胡同甲2号(整个胡同现已全部拆除),从东门出入,碰见林先生的机会极少。及至改革开放,大家的走动多起来。
我的爱人李鼎霞于1951年人燕京大学中文系,是燕大最后一批垫底儿的学生。据她说,燕大中文系当时全系学生,包括研究生与休学的,仅有26人;一年级最多,9人。人少,如一个大家庭,师生关系特别融洽。1975年,我们家搬到蔚秀同19公寓303号;1989年,再搬到承泽园103公寓306号。均白西校门出入。图书馆供大家进出的是南门,正当燕南园之北。老同学,特别是燕大的,返校时常常先来找我们,而且专门找李鼎霞带路,到林先生府上拜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