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营问题,虽然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但其归根结底仍是以“谋生”为出发点的经济活动,只有回归对赶大营经济本质行为的研究,才可能实现赶大营研究的最终整体突破。而张博先生此书的出版,可以说做了重要的开拓和良好的示范。本书一改既有研究过分倚重文史资料或口头文献的缺陷,首次大量查找并引入原始档案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许多创造性见解。对基于口头文献和文史资料而产生的诸多模糊问题,全书也予以适当的澄清。如在历时七十余年的赶大营历程中,参与的大营客是否都是贫民阶层?这些大营客是否全部来自杨柳青?大营客抵达新疆后,最初从事的行业有哪些,最终在哪些领域形成了突破?赶大营的商路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节点是什么?对于学者曾论集的大营客在新疆分布问题、行业分布问题以及对新疆商会组织建设影响等问题,作者也作了更为具体深入的探讨。如学界普遍关心各地商会会长入选,那么商会核心层的津帮商人所占比重有多少?天津商帮在商会的主导权上,与其他各地商帮的关系如何?新疆各地的商会是否因天津商帮均占主导地位而有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所有这些问题,作者都通过档案文献进行了系统爬梳,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