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诞生于16世纪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它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事。佛经故事的最大特点便是使用大量幻想、夸张的构思,使用分身、幻化、神变、异变、梦游、魔法、离魂、升天、入冥、游历他界等情节,且善用比喻。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双线并行,一边安排主角孙悟空的出场,交代其背景、师承、能耐及性情,另一边则通过孙悟空在天、地、水、冥四界的穿越,描绘此四界之风貌,以此建立一个思维活动空间:第二部分交代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之故事,说出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则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到西天,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这一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却寓意深刻,它寄托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突破困难的精神,委婉地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社会现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