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着眼于从剩余价值的榨取及其积累的整体性变化中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所构筑的世界体系作批判性研究,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和提出中国与之合作、斗争的方案。
本书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确定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重点梳理国内外有关当代资本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文献,从而为本书提供理论支撑、历史数据、资料参考和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是剩余价值范畴的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马克思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范畴,并借此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和发展规律。本章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的丰富资料,探究剩余价值发生的实践史以及理论探讨史,重点批判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对剩余价值概念进行修正的现象。在为剩余价值概念正名的理论分析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特殊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来自中国的应对方案。
第三章是资本主义世界剩余价值榨取的源泉及现实意义。本章根据第二章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在该体系构型中,垄断资本具有优势地位,它不仅关心剩余价值生产,更关心超额剩余价值的攫取。由此,本章提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剩余价值进而超额剩余价值榨取的五条路径:中心一主导国家对农业地区的内外双重剥削;中心一主导国家对支撑和受支配国家的剥削;中心一主导国家中高生产率部门对低生产率的非农部门剥削;中心一主导国家的剥夺性积累和中心一主导国家的军事生产。根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五条榨取剩余价值的具体路径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章最后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方案。
第四章是资本主义世界剩余价值榨取的新变化及现实意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采取各种新方法、新举措,以避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竭力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得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割出现了新变化。本章研究了“生产剩余价值”,总结了当前资本主义的五种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即金融掠夺式、空间剥夺式、技术进步式、劳动高技能式、新产品投资式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研究了“流通剩余价值”,指出当前资本主义通过“电商资本主义”的流通中介、“知识科技型”的流通动力、现代立体式运输体系、提升流通的可持续性等方式来实现剩余价值;研究了“分割剩余价值”,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在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形成了分割主体多元化、分割层次立体化、分割矛盾愈加隐蔽化的特征;并就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分割的新变化,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方案。
第五章是资本主义世界剩余价值积累的未来走向及其新构型。本章将在第四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走向的角度,研究剩余价值积累的整体模式构型。本章在介绍和阐释了西方学者提出的未来资本主义可能走向的四种发展模式,即后现代资本主义积累模式、人类主导型积累模式、后新自由主义积累模式、资本主义多类型发展模式及其它们存在的主要缺陷后,从国际一政治一霸权、国家一社会一意识形态、企业一经济一制度、个人一文化一阶级四个层面阐释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正在形成中的剩余价值积累新模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