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派盆景/符号江苏口袋本》:
川派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候就进入了宫廷,被称为“剑南盆景”。川派盆景以桩头盆景而著称,桩头盆景是以孤树为主体,它以悬根露爪、主干弯曲见长,以树干、树叶、花和果的美态、色形、风韵为追求,古朴而秀雅,苍劲而又健茂,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之间,给人们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它不配石、不布山、不点缀物,也不作地貌处理,只是因为盘扎、造型手法不同,区分为规则型和自然型两种不同形式,但多以规则型为主。规则式盆景都以主干造型为主,以主干造型的有15种形式,即“身法”枝条的去留得当进行盘扎而成。规则式造型的桩头初时显得呆板,几十年后即变为非常古朴苍劲。自然式盆景取材于树干的自然弯曲或直立,枝条多以修剪成型。自然式桩头的造型是完全按画意行事的。
川派盆景形式归为三类,枝条的形状分为五种,称为“三类五枝型”。三类即立式、卧式、悬崖式;“五枝型”为平枝、垂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和自然枝。垂枝、平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多是立式盆景上的枝型,自然枝则多是卧式和悬崖式的枝型。规则式盆景的15种身法是:三弯九拐、方拐、三翻拐、对拐、掉拐、汉纹拐、挂弓拐、一弯二回三掉拐、滚龙抱柱、两弯半、大弯垂枝、接弯掉拐、直身加冕、一弯大二弯小二三弯四弯看不到和螺旋拐。这15种身法在格局上有的大同小异,有的迥然不同,如果师法不严,造出来的盆景就不伦不类。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岭南派盆景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将自然界参天大树的风姿神韵,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精心栽培,经过千百次锐意裁剪,把优美的自然景物浓缩在咫尺小盆之中,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工夫,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上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枝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海派盆景(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师法自然、苍古入画的海派盆景。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技法上也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海派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格律,讲究自然入画,精巧雄健,明快流畅。海派盆景有自然式与圆片式。虽然有些树木盆景成圆片,但与苏派、扬派的云朵、云片不同,主要表现在片子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等方面,且分布自然,聚散疏密,注意变化,因此形式仍倾向于自然。海派盆景还以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古木为模本,参考中国山水画的画树枝法,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作品更多的自然之态。因此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
展开